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工业技术   1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1996年   5篇
  198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渣油中硫化物类型分布与化学转化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定量研究了Athabasca渣油及其加氢裂化渣油,流化焦化渣油中的硫化物类型,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将3种渣油分别分离成9-14个窄馏分及残渣,测定其中的硫醚,噻吩,亚砜和砜类硫原子的分布,讨论了加氢裂化和热裂化反应脱除硫化物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2.
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各组分对光安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经紫外光照前后的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分离为饱和烃、轻质芳烃、中质芳烃、重质芳烃和极性组分,分别采用薄层色谱、质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了各组分的烃组成、硫和氮含量的变化,并通过将从原料油中分离出的各组分反加到光安定性好的饱和烃中,试验验证了加氢处理润滑油基础油中的重质芳烃和极性组分是光不安定组分,其中含有硫、氮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光安定性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用深度萃取脱油硬沥青和尤里卡沥青两种高软化点硬沥青材料,对聚苯乙烯(PS)进行改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硬沥青材料的加入能使PS的冲击强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拉伸强度有一定程度下降;透射电镜微观证实,硬沥青在聚苯乙烯材料内主要以约100nm的微粒分布,均匀分散的硬沥青超胶束引起的锚钉效应是聚苯乙烯材料冲击强度提高的原因,但胶束及似晶结构不能有效分散开,导致其拉伸强度等得不到提高。  相似文献   
4.
The vacuum residual from Iranian Light crude oil are separated into a series of 16 narrow fr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weight by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nd fractional (SFEF) technology. The chemical element and the UV spectrum of each fraction a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several factors 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re investigated, which are the fraction concentration in oil phase, the ratio of oil component, the salts dissolved in the water phase and the pH valu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decreases rapidly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residual fraction in the oil increases, showing a higher interfacial activity of the fracti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changes, as the amount of absorption or the state of the fractions in the interface changes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ratios of oil, different kinds or concentrations of salts in water, and different pH valu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rfacial tension changes regularly, corresponding to the regular molecular parameters of the vacuum residual fractions.  相似文献   
5.
赵锁奇  王仁安 《化工学报》1996,47(5):546-554
从分子热力学基础出发提出一个适用于固体-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模型,溶液中溶质的化学位分解为无限稀溶液化学位及溶质浓度效应两部.无限稀溶液化学位由简化的Oz方程计算,其中包括斥力贡献、局部组成及长程引力项浓度对化学位的贡献由作者根据Kirkwood-Buff溶液理论提出的修正Wilson模型计算.用45个二元系862个数据点对此模型进行检验并和PR方程(vdw-2混合规则)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本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1.7%,而PR方程的结果为14.9%,对极性溶剂体系的计算结果有显著改善.用此模型直接推算的萘-Co_2体系萘的偏摩尔焓和文献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得到了高纯度的离子液体[bmim]PF6、[bmim]BF4 和[bupy]BF4。用反相键合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三种离子液体中萘、菲、联苯、二苯并噻吩(DBT)和二苯基二硫醚在280~340K的溶解度,分别用两参数和三参数的NRTL方程关联了测得的溶解度数据。溶解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平均偏差在3.86~9.94%之间。显然,可以用NRTL方程描述这些固体物质与离子液体的固液相平衡。同样条件下,测定了乙苯—[bmim]PF6、十二烷基苯—[bmim]PF6 液液相平衡数据。前者的规律也可以用NRTL方程描述,两相溶解度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偏差分别是10.20、3.37%。  相似文献   
7.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对沙轻和沙中减压渣油进行了分离;分析测定了窄馏分的密度、折光率、残炭、平均分子质量、元素(C、H、N、S)、含镍、钒质量分数、族组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计算了窄馏分的平均结构参数;对窄馏分的平均沸点进行了预测,其最后一个馏分的平均沸点可达1050K,残渣的平均沸点接近1500K。研究表明,沙轻和沙中减渣窄馏分的性质、组成和平均结构随收率的增加基本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所得重馏分和残渣性质低劣,氢碳原子比小,N、S和金属元素质量分数高,含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高;分析了两种渣油萃取分馏窄馏分、残渣的性质组成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脱硫真核微生物烟曲霉的分离及脱硫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驯化、筛选、分离得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真核微生物烟曲霉ZJ-1(Aspergillus fumigatus Fresen. ZJ-1)。该烟曲霉ZJ-1在pH值为7、NaCl浓度为5 g/L、温度为30℃的条件下,生长状况较好,可耐受3~11范围的pH值变化和NaCl 25g/L形成的渗透压,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该烟曲霉可以直接脱除油品中的有机硫,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悬浮床加氢尾油的分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SFEF)装置将克拉玛依渣油悬浮床加氢尾油(KMHR)分离为8个窄馏分和萃余残渣。测定并计算了馏出油的残炭及杂质脱除率,考察了窄馏分SARA族组成、残炭、密度、硫、氮、金属及平均结构参数等的递变规律,预测了窄馏分的裂化性能,并用XRD表征了甲苯不溶物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可以脱除尾油中全部沥青质及甲苯不溶物,质量分数99.5%以上的金属和70.4%以上的残炭富集到萃余残渣中。馏出油符合催化裂化或加氢裂化进料要求并具有优良的裂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沈北/大庆减压渣油生产微晶蜡的可行性,利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技术,对沈北/大庆减压渣油进行了分离与评价.亚临界及超临界条件下得到的窄馏分的各种性质均表现出较好的规律性,但亚临界条件下得到对应收率的馏分蜡含量更高,选择性更好.对沈北/大庆减压渣油进行了亚临界丙烷萃取分馏,以窄馏分为原料,通过溶剂精制、溶剂脱蜡制得微晶蜡,对微晶蜡的碳数分布、平均分子结构进行了测定与表征.由沈北/大庆减压渣油可以制备75~95号微晶蜡,微晶蜡潜含量约为10%;微品蜡的平均碳数分布在57~110,氢碳原子比在1.90~2.02;微晶蜡组成以长链异构烷烃为主,由中间馏分制得的微晶蜡含有少量环烷烃结构,芳香环结构只出现在由重馏分制得的微晶蜡中,并且只有一个芳香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