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2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塑料花环填料,研究了空气-氧气在水中的解吸过程,解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采用溶氧仪测试氧在水中的浓度,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了液相总体积吸收系数关联式.该式不仅简单,使用方便,且实验值与计算值较一致,实验结果对塑料花环填料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计海峰  刘保雷  徐建  王卫东 《山东化工》2014,43(10):18-19,22
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围绕纤维素的提取和葡萄糖化进行研究,分析反应条件对纤维素水解率及葡萄糖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酸度为1mol/L、温度100℃、时间为120min、固液比为1:200条件下,纤维素水解率为60.24%,葡萄糖收率达到26.23%。  相似文献   
3.
通过浸渍-煅烧法制备出类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研究了其对甲基橙废水的光催化性能,考察了pH值、催化剂用量和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溶液pH值为7、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催化剂用量为30 mg时,g-C_3N_4/硅藻土复合光催化材料对甲基橙废水的降解率达到97.48%;循环使用5次后,仍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的研究与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以L-(+)-酒石酸和苯甲醇为原料,甲苯为溶剂,硼酸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L-(+)-酒石酸二卞酯,分析产物的旋光性,其结构经IR表征.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为:硼酸用量为0.75 g、反应时间为4 h、甲苯用量40 m L、酸醇摩尔比为1 2.8,产物的比旋光度为+5.325,收率达到83.57%,且硼酸能多次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刚果红染料废水吸附处理过程中,吸附剂不易回收的问题,采用共价交联法制备出磁性吸附剂Fe_3O_4@SiO_2@PEI,研究该吸附剂对刚果红染料废水的吸附效果,分析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和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为4、吸附剂用量为40 mg、吸附时间为90 min时,对刚果红废水的吸附率达到95.6%;再生实验表明,磁性吸附剂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使用后,吸附率仍在90%以上,显示了吸附剂良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7.
以二苯基氯化磷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为原料,合成具有亚磷酸酯及受阻酚结构的复合型抗氧剂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苄基)4甲基6叔丁基苯基二苯基亚磷酸酯,产率为65.12 %,产物经FT-IR表征,符合理论设计构型。将产物与商用抗氧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进行热稳定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产物较抗氧剂BHT分子量更高,热稳定性更好;同时其对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清除效果,其抗氧化能力强于抗氧剂BHT。  相似文献   
8.
计海峰  刘保雷  刘放  王卫东 《广州化工》2014,(22):95-96,130
以L-(+)-酒石酸为原料,在酸醇摩尔比为1:2.8,甲苯为溶剂的条件下,合成L-(+)-酒石酸二卞酯,分析产物的旋光性,其结构经1 H-NMR和IR表征。分别以硼酸、浓硫酸、对甲苯磺酸以及732型强酸性阳离子树脂作为催化剂,考察催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硼酸作为催化剂,产物的比旋光度为+5.325,收率达到83.57%,且能多次回收利用;硼酸用于催化手性酒石酸酯类化合物效果明显,选择性好,得到的酯收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由于BO3-3中原子以sp2杂化以及p-π共轭的特性使得BO3-3非常稳定且易于发生电子云不对称,有利于产生较大的倍频效应,稀土离子的加入将提高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因而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单金属硼酸盐和多金属硼酸复盐,以及稀土硼酸盐作为功能材料的科研成果和近些年的研究进展,并对硼酸盐功能材料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研究新型扰流元件--齿边穿孔扭带插入换热管中强化传热的情况,考察影响传热效果的三个因素:孔径、孔距、扭矩。并通过对比实验,分析在换热管中分别插入齿边穿孔扭带、穿孔扭带与无孔扭带时,强化传热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