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25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分子结构对增塑聚氯乙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聚合度、分子量分布和支化结构对增塑聚氯乙烯加工流变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PVC的加工流变性能随聚合度的增加而恶化;拓宽分子量分布和引入支化结构均有利于加工流变性能的提高;增塑PVC的拉伸强度随聚合度的增加而提高,而压缩永久变形却随之减小;分子量分布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大;支化PVC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硬质PVC挤出发泡材料的塑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aake转矩流变仪测定了挤出发泡PVC混合料的恒温、升温熔融塑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PVC树脂聚合度增加,塑化时间和加工转矩增加;随着ACR加工助剂用量和分子质量的增加,塑化时间缩短,转矩增加;ACR抗冲改性剂具有类似ACR加工助剂的塑化改良行为;添加填充剂碳酸钙促进PVC熔融塑化;ADC发泡剂可延缓PVC混合料的塑化速率、提高熔体粘度,添加发泡剂NaHCO3将大大延缓混合料的塑化速率。  相似文献   
3.
对以正丁烷(But)为反应介质的新型氯乙烯(VC)非均相聚合动力学和成粒机理进行了研究,根据VC-But二元体系气液平衡方程,由聚合过程气相压力或组成变化计算VC聚合转化率,VC非均相聚合的诱导期不明显,自动加速现象一般发生在聚合前、中期,后期聚合速率较小,新型VC非均相聚合PVC树脂的体粒径与悬浮PVC树脂相当,数均粒径较小,PVC颗粒由基本不熔结的初级粒子组成,颗粒内部初级粒子分布密度大,粒径大,孔隙率高;而在颗粒表层初级粒子分布密度高,粒径小,孔隙率低;树脂的增塑剂吸收率远大于悬浮PVC树脂,根据PVC树脂的颗粒特性和PVC与VC/But混合液的溶解度参数差异,推断聚合成粒机理为:PVC分子链在很低转化率时就从聚合介质中沉析出来并聚集形成微区,初级粒子和颗粒;后期成粒过程包括颗粒内部初级粒子的增长和向表层的离心聚集,颗粒对新形成的大分子链及其初级聚集体的捕捉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聚合度聚氯乙烯(H-PVC)的发展及其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作了简要介绍;着重分析了H-PVC的加工性能和表征方法,并讨论了分子特性和颗料特性及加工组成、加工条件对加工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H-PVC加工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原有70m^3 PVC聚合釜的冷模与热模传热性能和搅拌性能测试和分析,提出了新型70m^3 PVC聚合釜的改进方案,采用全流通半圆管夹套结构,夹套的传热面积由70m^2增加到84m^2,最大限度增大传热面积,提高聚合釜的传热系数,在保证聚合釜容积不变的条件下,提高单釜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吸附于水相分散纳米SiO2粒子表面的2,2'-偶氮(2-脒基丙烷)二氢氯化物(AIBA)的引发作用,进行丙烯酸丁酯(BA)的原位乳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酸丁酯(PBA)/纳米SiO2复合乳胶粒.分别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粒子的形貌,高速离心分离/超声分散和氢氟酸腐蚀表征复合胶乳中PBA乳胶粒与纳米SiO2粒子的结合程度.发现有纳米SiO2粒子聚集于复合乳胶粒表面,复合粒子表面粗糙,呈"草莓形"结构;当复合粒子中SiO2质量分率为14.6%~22.6%时,60%左右的纳米SiO2富集于复合粒子表面,30%左右被包覆在复合粒子内部,另有少量游离于水相.采用原位乳液聚合得到的复合粒子中纳米SiO2与聚合物的结合牢度远大于以AIBA为引发剂合成的PBA乳液与纳米SiO2分散液直接混合所能达到的结合牢度.认为在原位乳液聚合过程中,由于纳米SiO2粒子表面锚固的PBA量的不同,引起SiO2粒子的亲水/亲油性和与PBA的相容性也不相同,导致出现以上的SiO2的分布特性和复合粒子形貌.  相似文献   
7.
苏虎  徐德  黄艳龙  谭民 《自动化学报》2012,38(6):923-931
提出了一种新的回球速度计算模型, 达到以期望的落球速度定点回球的目的. 首先, 忽略了运动过程中马格努斯力的影响, 以多项式拟合乒乓球的运动轨迹, 利用LM算法求解得到回球速度的初始值. 然后,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区域分割的经验数据存储与替换模式, 经线性拟合经验数据得到回球速度, 并与初始速度求加权平均值, 作为模糊调节的初始值. 分析了回球速度的各分量对落点误差的影响, 根据预测的落点误差, 利用模糊算法调节回球速度, 将调整后的结果用于控制回球过程中的球拍位姿与击球速度. 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耐高温、低失重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烷氧基硅烷和三烷氧基硅烷单体,选择烃基与硅原子比值(R/Si)为1~1.2,用间歇缩聚工艺合成的硅树脂胶粘剂,经红外光谱、TGA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研制的胶粘剂具有耐热性好、分解物少的特点,性能与日本信越化学公司的KR-242A相当。  相似文献   
9.
面向对象的实时三维视景仿真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视景仿真是计算机仿真研究的一个重点。复杂三维场景的管理是视景仿真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三维场景模型的数据结构,讨论了基于这种数据结构的实时视景仿真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碰撞检测中的包围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当前虚拟环境中应用比较广泛的2类碰撞检测算法——空间剖分法和层次包围盒法.重点对层次包围盒算法中的轴向包围盒(AABB)法、方向包围盒(OBB)法和固定方向凸包包围盒(FDH)法从包围盒的构建、相交检测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并从计算复杂度、适用范围等方面对这3类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