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9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将"表潜结合式"人工湿地用于北京某地表微污染水体的生态处理,在优化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填料选择(再生填料)以及植物搭配的基础上,当湿地处理区上游来水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时,通过"表潜结合式"人工湿地的填料吸附、植物吸收以及微生物降解等多重作用,最终能够实现湿地出水COD、NH_3 -N分别稳定达到30、1. 5 mg/L以下,满足甚至优于地表水Ⅳ类标准的水质设计需求,具有显著的环境、生态与景观效益。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芬顿氧化+絮凝沉淀"组合工艺对某焦化厂的二级处理尾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小试优化条件用于实际尾水处理,考核指标为絮凝沉淀池最终出水COD。结果表明,组合工艺的优化运行条件:H2O2、Fe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10、185 mg/L,pH为3.5。在此条件下,实际尾水系统出水COD低于80 mg/L,能够满足GB 16171-2012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3.
吴阳  武少伟 《煤》2009,18(5)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控制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整个供水系统的运行采用闭环变频恒压供水控制。该系统满足设计要求,具有简单实用、成本低廉、可靠性好、便于维护等特点,可用于工业运行。  相似文献   
4.
5.
按流域与地区代表性、行业代表性、废水处理方式代表性以及废水处理工艺代表性,选择采用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染整废水集中处理工艺技术进行现场测试,验证处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污染物去除效率及技术经济性。验证结果表明:处理系统依靠水解酸化、兼氧、好氧生化单元的调整,进水p H值在10~12较高范围内波动,不进行中和处理,处理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平均出水COD≤100 mg/L、BOD5≤25 mg/L、色度≤40倍、悬浮物≤70 mg/L、氨氮≤15 mg/L、硫化物≤1.0 mg/L,满足《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Ⅰ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剩余污泥产生量(含水率按80%计)约为14.8 t/104m3废水,较一般采用前物化预处理工艺减少40%;检测干污泥中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占30%左右,重金属含量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的要求;废水处理成本较低,减轻了企业单独运行维护管理负担。验证结果为染整行业废水处理最佳可行技术筛选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汽车涂装废水的特点及株洲某汽车生产基地各类废水水质,采用"混凝沉淀+混凝气浮"分类预处理与"缺氧+好氧+MBR+深度处理"二级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处理废水。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第一类污染物镍在磷化处理系统出口浓度为0.3 mg/L。  相似文献   
7.
官厅水库作为北京市战略饮用水源地,在保障首都水资源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分析官厅水库库滨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水库恢复总体目标,提出库滨带封闭管理、入库支沟污染治理、管理道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及生态修复等治理措施,构建集生态效应、管理效应于一体的官厅水库库滨带水源保护系统,并分析措施实施后能够达到的效果。治理措施的实施对促进官厅水库水源地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为北京市其他水库库滨带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BCM(Biology cilium magnetic)技术是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在好氧单元增加高弹性纤毛填料大幅提高了好氧单元的容积负荷,从而提高去除溶解性污染物的能力。通过磁分离混凝系统,达到深度去除总磷和悬浮物的效果,从而保证所有污染物指标均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该技术非常适用于A2/O、氧化沟、SBR等工艺的一级B提升一级A的升级改造,其好氧池内的高弹性纤毛填料无需新增占地面积,无需增加曝气量,磁分离混凝系统占地面积很小。BCM技术非常适应于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土壤墒情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试验对象,将一种可双向钻土式自升降喷灌装置在延庆生态试验基地露天植物种植区内进行实际应用,并对该装置应用前后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以及含水量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该装置能够将土壤体积含水量、质量含水量、相对含水量3个指标分别由装置实施前的均不足15%、11%、50%提高到31%、22%、103%以上,有效解决了作物生长阶段经常出现的土壤水分供应不足问题;②该装置显著提高了浅层土壤的含水量,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求;③该装置具有显著的节水效果,灌溉用水量从3 150 m~3/hm~2减少到2 800 m~3/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