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4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对Pseudomonas W20菌株产脱卤酶的培养基组成进行优化。得出影响产酶的3个重要的培养基成分为:尿素、葡萄糖和KH2PO4,且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19、18.4 g·L-1和1.30 g·L-1。此时脱卤酶活力达到了10.57 U·(g干菌体)-1,比优化前提高了23.77%。  相似文献   
3.
(S)-2-氯丙酸脱卤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S)-2-氯丙酸有高效脱卤能力的菌株S4为研究对象,对其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了各种碳源、氮源对产酶的影响,确定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0g/L,尿素0.5g/L,Na2HPO4·12H2O3.2g/L,KH2PO41.5g/L,MgSO40.098g,L。摇瓶培养优化后条件为: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7.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r/min,装液量20%。  相似文献   
4.
拟热带假丝酵母中羰基还原酶的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拟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pseudotropicalis 104(C104)中,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蓝色琼脂糖亲和层析分离得到依赖于辅酶NAD(H)的羰基还原酶,酶的分子量约为37.5 kD.催化氧化反应的最适pH为8.5,催化还原反应的最适DH为6.0~6.5,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该酶热稳定性较低,在pH7.0~8.5环境下较稳定,多数重金属离子均能导致酶活力下降.该酶的反应底物广泛,能高选择性催化还原多种氯代苯乙酮衍生物,其中还原苯乙酮、2'-氯-苯乙酮、3'-氯-苯乙酮和4'-氯-苯乙酮可产生对应的s型醇,其对映体过剩值(e.e.)均达到将近100%.底物上取代基团的位阻效应和电荷诱导效应是羰基还原酶还原底物活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酵母生物合成S-腺苷-L-蛋氨酸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酿酒酵母在葡萄糖和L-蛋氨酸存在时生物合成S-腺苷-L-蛋氨酸(SAM)的规律。在高溶氧(DO>40%)条件下,SAM产率及L-蛋氨酸转化率分别达到了82.2 mgg-1和37.4%。将代谢溢流模型推广应用到包括酵母生长和加前体生物转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戴晓庭  孟枭  徐刚  吴坚平  杨立荣 《化工进展》2014,33(9):2421-2424
采用新型消旋催化剂耦合Novozym 435成功构建1-四氢萘胺的动态动力学拆分体系用于制备光学纯(R)-1-四氢萘胺。该反应存在着自催化酰胺化反应,会降低反应的对映体选择性。从改变酰基供体结构的角度出发来抑制这种自催化酰胺化反应,考察了不同酸部以及不同醇部的酰基供体对1-四氢萘胺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的影响,发现随着酰基供体结构变得复杂,1-四氢萘胺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结果也相应变得越好,当采用戊酸对氯苯酯作为酰基供体时,动态动力学拆分反应结果就可达到最佳,即转化率>99%,光学纯度eeP>99%。  相似文献   
7.
开发了以磁性多孔微粒作为载体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进行了载体的FTIR、XRD、SEM、TEM、BET、TGA和VSM等测定与分析,考察了固定化时间、酶载量和缓冲液pH值等因素对固定化酶在有机相中催化烯丙醇酮转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微粒是以Fe3O4为磁核,呈现多孔,比表面积12.16 m2/g,平均孔...  相似文献   
8.
硅橡胶渗透汽化复合膜在丁醇发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醇发酵受产物丁醇的抑制,产率和产物浓度低,过程经济性差,为减轻丁醇的抑制,制备了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偏氟乙烯(PIMS/PVDF)复合膜用于丙酮-丁醇-乙醇-水体系有机成分的分离.以分离因子和渗透通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料液温度、质量分数和pH值对复合膜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温度升高能提高膜的分离性能;料...  相似文献   
9.
固-液相转移催化法合成1-(2,4-二氯苯基)-2-(1-咪唑基)-乙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液相转移催化法由1-(2,4-二氯苯基)-2-氯-乙醇与咪唑在NaOH存在下进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1-(2,4-二氯苯基)-2-(1-咪唑基)-乙醇.由实验得到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符合拟一级反应,提出了合理的反应机理.详细研究了催化剂、溶剂、卤代烃的卤素原子、碱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对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苄基三乙基氯化铵(TMBAC)、四丁基溴化铵(TBAB)、聚乙二醇400(PEG400)和聚乙二醇600(PEG600)五种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具有对称结构的TBAB和PEG400的催化活性最强.反应产率与溶剂极性密切相关,中等极性的四氢呋喃(THF)、丙酮是合适的溶剂.低活性季铵盐CTMAB、TMBAC作催化剂时,在反应体系中加入溴化钠,能提高反应活性.快速搅拌和加热对反应有促进作用.在优化反应条件下,产率达88.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筛选出了对(S)-6-氯-5-羟基-3-羰基己酸叔丁酯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菌株。利用热预处理的方法提高了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并以稳定期的菌株为催化剂,考察菌龄、底物的加入量、菌体浓度、转化时间、转化温度和pH值对该反应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是30℃,pH值6.0,底物浓度1 g/L,湿菌体浓度100 g/L,转化48 h。在此条件下进行反应,产物的收率和d.e.值可分别达到68.3%和9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