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工业技术   6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连续电镀锌镍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高氯化铵弱酸型镀液体系连续电镀锌镍合金工艺,研究了m(Ni^2 )/[m(Ni^2 ) m(Zn^2 )]、氯化铵浓度,电流密度、温度、PH值对镀层镍含量的影响,推导出连续镀的镀速计算公式,采用此工艺可获得外观良好、镍含量在13%-15%的锌镍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残余奥氏体对20Mn2SiVB钢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贝氏体铁索体中有残余奥氏体膜的存在,残余奥氏体膜可起到提高断裂韧性的作用;在应力强度因子较高的范围内,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受钢的断裂韧性影响,断裂韧性高,裂纹扩展速率低。  相似文献   
3.
设计研发了一种空冷贝氏体钢22Mn2SiVBS,作汽车半轴套管用钢;热轧制成管坯后观察其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在奥氏体晶界处有一定量断续网状铁素体析出,降低了钢的力学性能;钢的组织为均一的贝氏体,抗拉强度900 MPa,硬度301 HB,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对试样的重新加热控制冷却试验,分析研究了钢的组织、力学性能和加热控制冷却工艺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使该钢获得均匀贝氏体和良好力学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翠翠  吴化  于晓丰 《表面技术》2021,50(5):315-320
目的 利用搅拌摩擦加工技术制备纳米SiC铝基复合材料,研究经过纳米粒子的添加和FSP作用后,其耐腐蚀性能的变化及原因.方法 室温条件下,在3.5%NaCl溶液中,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动电位极化曲线对试样的耐腐蚀性能进行检测分析.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透射电镜对3种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表征,研究耐腐蚀性能的变化机理.结果 经搅拌摩擦加工后,样品的阻抗值明显提高,动电位极化曲线测试结果显示,母材、FSP试样和复合材料试样的自腐蚀电位分别为–1.517、–1.338、–1.339 V,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48、0.11、0.12 mA/cm2.FSP加工试样的晶粒由平均晶粒尺寸为8.7μm左右的等轴晶粒构成,并且大部分析出相因高温作用发生溶解,而纳米SiC粒子的加入,使晶粒尺寸进一步降低至4.1μm左右.结论 所制备Al6061/SiC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相较于母材明显改善,但弱于FSP试样.SiC和基体之间电位差的存在构成腐蚀微电池,降低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而晶界数量的增加造成点阵空位等缺陷增加,导致电荷转移的阻力增加,耐腐蚀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70Si2Mn2CrMo钢经不同温度等温热处理后,产生超级贝氏体组织转变的同时,碳化物析出的情况以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试样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检测分析,确定了碳化物析出的温度及类型;同时表明,由于碳化物析出减少了过冷奥氏体中C含量,致使其稳定性下降,超级贝氏体中残余奥氏体质量分数减少。与220℃等温热处理没有碳化物析出的样品相比较,245℃等温热处理样品的抗拉强度降低11%,强塑积降低16%,疲劳循环断裂次数降低55%。  相似文献   
6.
通过设计中间过渡层,缩小AZ91D镁合金与沉积层镍之间的电位差,并以碱性锡酸盐镀液代替对人体和环境均有害的氰化物镀液,配合超声波作用,在AZ91D镁合金表面获得了电沉积镍层.利用SEM观察沉积层表面微观形貌,XRD、XPS对各处理层进行相组成检测.分析了锡酸盐镀液代替氰化物镀液对沉积层质量的影响,超声波对各沉积层沉积过程的影响以及对沉积层组织的细化作用.结果表明:碱性锡酸盐的使用提高了镀液的pH值,与酸性镀液相比较,减缓了镁合金在镀液中的腐蚀速率,为电沉积镍层在其表面的获得奠定了良好基础;各沉积层获得过程中,超声波的使用明显细化了各沉积层的组织,提高了其致密性,镀层的择优取向和耐腐蚀性能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 一、引言 钢件淬火奥氏体化前的原始组织、通常均用平衡组织(珠光体型转变产物),而不用非平衡组织(马氏体、贝氏体、α-Fe魏氏组织等)。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人们过虑粗大的非平衡组织加热时会获得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即所谓组织遗传)和淬火后容易发生过大变形及开裂等疵病。  相似文献   
8.
耐磨Ni-Al2O3复合镀层组成机理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纯铜板上制备Ni-Al2O3 纳米复合镀层,并通过SEM观察了Ni-Al2O3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及微粒分布状态,并对镀层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和利用HXD-1000显微硬度计测量镀层微区硬度.结果表明Ni-Al2O3复合镀层有完全不同于纯镍镀层的组成结构,Al2O3颗粒的加入能够有效的阻碍镍晶粒的长大,且在颗粒附近复合镀层的硬度比纯镍的硬度成倍地提高.Al2O3颗粒越细小这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H13(4Cr5MoSiV1)钢作为一种热作模具钢,由于热强性及综合力学性能优于3Cr2W8V钢,已在我国广泛应用。它的常规热处理工艺是:淬火加两次高温回火,为提高表面硬度,有时结合最终回火进行氮碳共渗处理,表面硬度虽可达1000HV01,耐磨性和使用寿命仍较低。为了提高H13钢模具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我们对该钢进行了复合热处理实验。首先在预热期进行880℃×2h的无毒液体碳氮共渗[1~3]。然后放入980℃的氯基熔盐被覆炉中被覆TiC[2],经不同的时间保温后,取出淬油。处理后的试样进行表层显微组织检测,硬度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针对贝氏体研究中的超级贝氏体组织,设计了试验用钢70MnSi2CrMo,经低温等温处理,获得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的组织,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对其进行相组成和形态的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点稍上的中低温区等温处理,贝氏体铁素体沿γ相晶界转变,无碳化物析出;α相转变排碳导致成分起伏,α/γ交界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加,难以转变成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的转变特征、过饱和的碳浓度、高密度位错、以及纳米尺寸相界面和亚结构等,影响着超级贝氏体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