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用钨(钼)酸盐溶液与硝酸镧溶液混合制得钨(钼)酸锎[La_2(WO_4)_3·3H_2O,La_2(MoO_4)_3·H_2O]。对合成物作了X射线分析,并研究了产物的化学性质。测得钨酸镧的溶度积Ksp=3.4×10~(-25),它的溶解度比钼酸镧小,这与文献[1、2]不同。实验结果表明,钨酸镧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对Fe~(3+)和Pb~(2+)有强的亲合力。在所研究的离子中,交换能力的顺序是Fe~(3+)>Pb~(2+)>Zn~(2+)>Cu~(2+>Co~(2+)~Ni~(2+)。  相似文献   
2.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水溶液中仲钨酸(B)钠的结晶,包括钨酸钠溶液的浓度、酸度和温度对仲钨酸(B)钠结晶速度的影响;钨酸钠溶液的浓度和某些其他因素对结晶完成时间的影响。并对仲钨酸(B)钠的某些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了氟对钨和磷在萃取、洗涤和反萃取过程中的影响;温度对萃取钨和磷的影响等。对其影响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用胺类萃取钨的最佳条件和钨磷杂多酸的形成条件是相似的。此时加入氟化物对钨磷杂多化合物没有解聚作用,氟不仅不能抑制磷的萃取,反而使钨的萃取率和反萃取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经对制备的钨酸镉、钼酸镉和铬酸镉测定,它们的组成为CdWO_4·H_2O(白色)、CdMoO_4(白色),CdCrO_4·2H_4O(黄色)。应用差热分析法对这些物质的稳定性作了探讨。 本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了钨酸镉、钼酸镉和铬酸镉的溶度积常数。用镉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测得25±1℃(I=0.1)时,K_(SP,CdWO_4)=2.3×10~(-10),K_(SP,CdMoO_4)=2.2×10~(-9),K_(SP,CdCrO_4)=7.6×10~(-5)。并据此计算了钨酸镉和钼酸镉溶解的标准自由能变化△G°以及它们的△G_f°和S°。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羟胺类阻聚剂的阻聚作用与其分子有关电子结构性质之间的关系。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g(d)基组水平上得到了5种羟胺分子的前线轨道图及其能量值,并计算了与羟胺阻聚作用有关的电子结构性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了阻聚作用强的羟胺分子具有HOMO轨道电子离域度高、能隙小、分子硬度高、电负性和亲电性低等特点。且在这几种影响羟胺阻聚作用的因素中,能隙、分子硬度、电负性和亲电性的影响更大,HOMO轨道电子离域度影响较小。通过拟合阻聚诱导期与分子亲电性之间的曲线,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此外,羟胺与2-仲丁基-4,6-二硝基酚(DNBP)的协同作用也可以用DFT计算加以解释,进一步证明了DFT计算对阻聚剂的选择和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油浆沉降剂中聚醚类破乳剂的结构,利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聚丙二醇(PPG)通过羧基扩链的方式合成端羧基聚丙二醇,端羧基聚丙二醇在催化剂作用下与聚乙二醇(PEG)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嵌段聚醚。首先通过酸值测定、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等表征手段确定端羧基聚丙二醇的最佳合成条件;然后基于此合成方法,采用不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PEG和PPG制备不同嵌段结构、嵌段比例及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醚类破乳剂;最后将聚醚类破乳剂与絮凝剂复配为油浆沉降剂,并通过油浆沉降试验对比不同破乳剂在油浆脱固过程中的性能。结果表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 000左右、PPG/PEG质量比为4∶1时的PEG-PPG-PEG型嵌段聚醚性能最佳,油浆脱固率达到92.4%,可有效降低油浆灰分,提高油浆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液选择,提取的溶液浓度、温度、时间与固液比的单因素和四因素正交试验,确定了碱液提取葛根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条件。粗提物的黄酮含量为3.14%。  相似文献   
8.
多孔碳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孔结构发达、耐酸碱、耐腐蚀、导电性优良以及孔径可调等性质和特点,被广泛用作新型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资源,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碳化和活化的工艺制备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的方法、工艺和机理,论述了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分析了材料孔结构与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出生物质衍生多孔碳材料作为电化学储能装置的电极材料时具有比容量偏低的缺陷,可通过复合、掺杂异原子,以及表面改性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中和法合成的不同SiO2含量的改性氧化铝为载体,本文制备系列Si改性的NiMo/Al2O3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BET)、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程序升温还原(H2-TPR)、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手段进行详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引入Si减弱了活性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了催化剂的孔结构与表面酸性分布,提高了活性相分散度和金属硫化度,促使形成更多的II类NiMoS活性相。以二苯并噻吩(DBT)为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考察了系列催化剂的加氢脱硫(HDS)性能,结果表明,引入Si可降低DBT的加氢反应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常数,进而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对比DBT转化率在50%时的脱硫产物分布表明引入Si可影响催化剂的反应路径选择性,直接脱硫路径(DDS)选择性从83.69%增加至92.89%,证实了催化剂的表征规律。  相似文献   
10.
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纳米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得到改性蒙脱土(OMMT)。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丙烯酸十八酯-乙酸乙烯酯-顺丁烯二酸酐三元聚合物,然后将其与OMMT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纳米复合防蜡剂,利用FTIR,GPC,XRD,TG,SEM,DSC,POM等方法分析了试样的结构,并考察了防蜡剂对模型油的防蜡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300 mg/kg时,纳米复合防蜡剂W-7可使蜡含量10%(w)的模型油的防蜡率、降黏率分别达94.9%和98.2%。在添加量为500 mg/kg时,纳米复合防蜡剂W-2可使蜡含量20%(w)的模型油的防蜡率、降黏率分别达94.6%和99.2%。加入纳米复合防蜡剂后,模型油的析蜡点降低,有效防止了石蜡晶体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