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糠醛渣对染料甲基紫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废弃物糠醛渣为原料制备吸附剂,研究了甲基紫溶液在糠醛渣上的吸附行为,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作用机理。吸附平衡模型研究表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符合Langmuir与Freundlich型的复合型吸附,即单层吸附和吸附剂表面非均质吸附同时存在;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参数,ΔG0为-6.667 kJ.mol^-1--8.216kJ.mol^-1、ΔH0为16.866kJ.mol^-1、ΔS0为0.079 kJ.mol^-1.K^-1、为14.753 kJ.mol^-1,说明糠醛渣对甲基紫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吸热的,且主要为一物理吸附过程。糠醛渣作为吸附剂处理甲基紫废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以废治废的废物资源化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晓荣 《广西轻工业》2007,23(1):39-40,52
本文综述了硒化镉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形貌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硒化镉纳米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反应机理进行了评价,并对这一领域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糠醛渣对Cr(Ⅵ)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糠醛渣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糠醛渣对水中Cr(Ⅵ)的吸附在100 min达到平衡;在50 mL、30 mg/L的Cr(Ⅵ)溶液中,当其用量为1.0 g时,糠醛渣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5.14%;温度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糠醛渣吸附水中Cr(Ⅵ)的过程为吸热反应.平衡吸附量与平衡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我们针对目前实践环节在化工原理教学模式中的重要作用,对将实践环节纳入教学体系中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实践教学之内容与实施方案,阐述了其在整个培养模式中对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电除雾器是硫酸生产过程中净化烟气的关键设备。目前,电除雾器的阳极管材质主要有铅和塑料两种。20世纪80年代,贵溪冶炼厂从日本引进了一套卧式水平流板式导电玻璃钢电除雾器。随后,自行研制开发了立式垂直流方管型导电玻璃钢电除雾器。我厂新建的蜂窝型导电玻璃钢电除雾器,既具有板式和方管式电除雾器沉淀极内、外表面都被利用的特点,又具有圆管式较均匀的气流分布,其电场情况优于方管型。现将C.F.WEP-272蜂窝型导电玻璃钢电除雾器的结构及运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自制的羟基和酯基型Gemini双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为研究对象,在考察其表面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性。研究表明,羟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煤沥青表面的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其中C12-OH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效果最好;对于m-n-m酯基型Gemini表面活性剂而言,接触角随疏水链长度的增长而降低。当疏水链长度一定时,m-6-m在煤沥青表面的润湿效果比m-2-m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10-OH、C12-OH和12-2-123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与其在煤沥青表面黏附张力呈线性关系。煤沥青表面的Zeta电位随Gemini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糠醛渣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性能,首先将糠醛渣进行预处理;然后在一组250mL碘量瓶中,分别加入50mL,50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糠醛渣,进行静态吸附实验,测定亚甲基兰的去除率.结果表明:糠醛渣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在60min基本达到平衡;在50mL,50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当糠醛渣用量为0.4g时,糠醛渣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2.44%;温度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去除有一定的影响,糠醛渣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平衡吸附量qe与平衡质量浓度ρe之间的关系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所描述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导向钻井技术中信息展示方式和工作方式的不足,基于虚拟现实、CSCW和Agent等技术构建一个可视化协同导向钻井虚拟环境,为不同地点的钻井技术人员和专家提供协同工作平台,提高了钻井效率。描述虚拟环境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技术,包括钻井对象三维可视化、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协作成员的管理和多用户并发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地质导向钻井过程难以组织多方专家进行现场协同工作的不足,提出基于MAS构建一个支持多用户共享的虚拟可视化环境.运用Agent的自制性﹑智能性﹑适应性﹑灵活性及协作性,可充分利用Internet/Intranet资源,为专家提供异地远程协同工作环境,从而改变传统的专家进行现场工作的方式,实现异地协同决策,也为实现钻井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力支持.详述了构建该环境的3个方面,即,Agent的内部结构、多Agent协同模型和多Agent系统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钻井风险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及模型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钻井工程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若能提前预测潜在的风险及其发生状态,在决策钻井方案之前将各种风险因素考虑进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不断修正方案,则可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最低程度。传统的评价方法不能很好地定量评估所存在的风险。为此,在进行钻井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总结出钻井风险来源于设计、地质和工程3个方面,建立了钻井风险因素的递阶层次结构;从钻井过程的特点出发,提出采用AHP与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钻井风险因素进行定量评价,并建立了钻井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客观、定量化地评价钻井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