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雀佳苑七号科研综合楼采用钢框柱中心支撑结构,钢框柱内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在保证施工效果的前提下,优化自密实混凝土配比,控制施工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硬脂酸为酯化剂,盐酸为催化剂,在干法条件下合成硬脂酸淀粉酯.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各因素对产品取代度(DS)和反应速率(RE)的影响,确定了合成硬脂酸淀粉酯的适宜工艺条件:盐酸用量(淀粉干基)0.05%、体系含水量20%、硬脂酸添加量(淀粉干基)3%、反应时间180 min、反应温度150℃,得到取代度为0.013 8的产品.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得到最优工艺条件,获得取代度为0.014 2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双氧水氧化马铃薯淀粉最佳工艺条件及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H2O2为氧化剂,Fe2 为催化剂,采用湿法工艺制备氧化淀粉.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反应体系的pH值、双氧水的用量、催化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氧化淀粉羧基含量的影响,并用红外吸收光谱确定产品中羧基的存在.结果表明在pH=7.8,催化剂用量0.032%,H2O2用量8%,反应温度在46.0℃,反应时间4.0 h条件下,可以制得羧基含量为0.33%的氧化淀粉.通过对不同羧基含量产品的透明度和凝沉性研究发现氧化淀粉的透光率随羧基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可用公式定量γ=99.97-21.35exp(-x/0.2点)表示,相反,马铃薯氧化淀粉凝沉性随着羧基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羧基含量达到0.33%时,糊透光率可达到98%.产品6 d内不凝沉.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对燃煤电厂量热仪进行的精密度检验、短期稳定性检验、热容量与温升相关性检验,并介绍可采取苯甲酸发热量的测定、标准煤样发热量的测定或日常煤样对比试验对量热仪的准确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储能系统是能源转化与利用技术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在太阳能、风能以及燃煤机组灵活性调峰等领域起着关键的角色。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路线对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增强火力发电调峰能力以及缓解电网调度压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固体储热技术的发展现状、相关应用、发展趋势及其优缺点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韩立鹏 《发电设备》2013,27(3):217-220
针对火电厂煤样采制机性能与运行经济指标密切相关,根据方差理论,提出对煤样采制机性能进行评估的几个指标,包括采、制样精密度,缩分比,制样系统误差,水分损失和粒度分布,以实例说明了煤样采制机性能检验程序,检验的煤样采制机采样精密度满足预期值1.6%,制样精密度满足要求,水分损失1.0%,出料粒度13mm,但制样系统存在系统误差,必须采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评估燃煤电厂烟气三氧化硫测试方法及更加深入的了解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三氧化硫的迁移转化规律,采用控制冷凝-离子色谱法对某燃煤电厂生产过程中烟气三氧化硫的浓度进行了采样与分析。研究结果发现:(1)控制冷凝法采样过程中的过滤装置和螺旋离心管对采样准确性有重要影响,控制冷凝法采样过程中宜采用撞击除尘与过滤除尘相结合的方式;采样过程中冷凝温度控制宜实现实时调整,精确控制;(2)控制冷凝-离子色谱法采样溶液中含有的卤素离子部分反映采样误差大小,可以根据其浓度相对高低来调整冷凝温度以降低采样误差;(3)SCR能够强烈氧化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生成三氧化硫,其浓度升高约3倍,空预器对三氧化硫的去除效率约为86%。  相似文献   
8.
燃煤电厂脱硫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烟气中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对各种脱硫工艺的优缺点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韩立鹏 《中国电力》2013,46(6):27-29
煤炭样品在机械制样过程中水分损失现象普遍存在。分析了煤样机械制备过程水分损失影响因素,并通过显著性差异检验试验,对机械制样煤的全水分损失情况进行评价。煤样全水分试验结果表明,与无明显水分损失的人工制样相比,机械制样所得结果确实存在偏倚。为使机械制样所得结果与实际相符,以人工制样数据为基准,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机械制样煤的全水分损失校正数学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检验。该模型可用于全水分大于6%的烟煤及无烟煤,模型中的系数及常数随机械制样系统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对某24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开展了污泥协同掺烧研究、低氮燃烧调整试验和脱硝系统优化。结果显示:污泥掺烧比例6%以下,对锅炉燃烧氮氧化物生成量无明显影响。随着烟气氧量增加锅炉燃烧氮氧化物生成量显著增加,飞灰和底渣的含碳量随风室静压的增加而升高。锅炉低氮燃烧调整试验后,脱硝剂消耗量明显下降,锅炉高负荷节省脱硝剂17.1 L/h,低负荷节省脱硝剂46.9 L/h,NO_x能够高效稳定实现超低排放。高负荷锅炉效率提高了0.15个百分点,优于设计的锅炉效率值;低负荷锅炉效率为91.35%,提高了0.15个百分点。SNCR脱硝系统优化后,脱硝剂消耗量显著降低,节省脱硝剂消耗3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