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3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针对开关柜现场带电检测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多维特征量的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对开关柜的局部放电进行异常识别。采用局部放电检测数据的离散度、平均距离百分比、集中度和最大波动率指标全面量化开关柜局部放电的程度,并构建多维特征数据库;通过自动搜索偏移量的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对开关柜的状态进行划分,并通过所给定的开关柜簇标签隶属度函数判定是否为异常点,由此实现开关柜的绝缘状态异常检测。对现场带电检测实际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开关柜的绝缘状态异常识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小干扰分析中,特征值对参数的灵敏度定量地提供了参数影响的程度和趋势。该文以某电网的典型运行方式为基础,根据特征值对任意运行参数(如PQ节点功率、PV节点电压)和网络参数(如线路阻抗、变压器分接头)的灵敏度,分析了各个系统参数对电网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依据分析结果,可以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来改善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特殊结构铸造压力容器,按照常规设计往往无法完成结构准确计算,通过模型转换后的估算可能会导致结果过于保守,结构过于笨重,造成不必要浪费的问题,结合实践探讨了除有限元分析设计外的验证性爆破试验过程,通过验证试验实现结构优化,可得到安全经济的结构,实现材料价值的最优利用.  相似文献   
4.
负荷模型对含UHVDC的多落点电网直流恢复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负荷模型对电网暂态稳定性特别是对电压稳定性影响甚深,为了解负荷模型对含特高压直流的多直流落点电网直流动态恢复特性的影响,研究了扰动下ZIP静态负荷模型、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IM)的多回直流恢复特性,深入分析了送、受端网区ZIP静态负荷模型中不同比例的恒功率有功负荷、恒电流有功负荷、恒阻抗有功负荷、感应电动机模型负荷和IM欠压保护切除和恢复重接入特性等对多落点直流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南方电网典型IM模型和IEEE6型IM模型对直流恢复特性的影响,引入多馈入交互因子(MIIF)指标分析故障下直流换流站间动态交互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送端和受端负荷模型对直流恢复特性的影响效果相反;大扰动下当电压跌落在一定范围内时,受端典型IM模型在改善功角稳定性方面占优,而无论送、受端,IEEE6型在弱化系统电压稳定性方面都占优。  相似文献   
5.
改进遗传算法结合灵敏度分析的无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标准遗传算法(SGA)在用于实际大规模电网的无功优化时存在搜索空间大、计算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灵敏度分析的改进遗传算法(IGACSA)。IGACSA算法对SGA的交叉和变异操作进行改进,改进交叉操作使得算法具有快速局部微调能力,而改进变异操作则结合灵敏度产生新的个体,最后由灵敏度对IGACSA的结果进行调整。在无功优化中采取两步简单的措施,将IGACSA应用于对新加无功补偿设备容量的确定,使其更适用于实际电力系统。对实际电网的无功优化表明,所提算法缩短了无功优化的时间,并可得到更好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变电站安全监控与管理工作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提高智能变电站的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头终端的利用效率,研究了智能摄像头终端的优化布点模型和算法。首先,基于栅格化思想对变电站平面图进行区域划分,提出采用监控区域重要度矩阵来描述区域和设备的重要程度。然后,建立了摄像头终端监控范围的清晰度离散模型。据此引入监控乘子函数建立以平均监控距离最小为目标,考虑摄像头选型选址和购置成本约束的变电站监控摄像头终端布点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得到其优化布点方案。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在减少监控盲区数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变电站空间小,应用无人机巡检需要对航线内的障碍物状态进行精确、量化评价,为避障路径提供依据.提出基于无人机、机器人以及摄像头等物联网终端作为感知设备,以边缘计算为计算分析框架,全面、量化、准确评估障碍物的状态.提出了包括完整性、均匀性以及准确性在内的指标体系,计算状态量化评价决策矩阵,以区间度大小为状态量化评价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针对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变电站存在地质基础沉降需要监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传感技术、使用应力光缆的变电站地质基础沉降监测方法。该方法的技术原理是布里渊光时域分析(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BOTDA)技术,监测硬件系统的构成包括光路系统和电路系统,应力光缆选择定点式应变感测光缆,布线方案包括变电站地表敷设和桩孔光缆入地。模拟试验表明,BOTDA技术能够适应变电站地质基础沉降监测的需要,布设应力光缆的同时要布设温度参考光纤或光缆,做好温度补偿。研究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为变电站防治地质基础沉降灾害提供了一种辅助决策和效果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当前变电站进出安全监控的现状问题以及为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提供技术指导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适应变电站进出监控需求的人脸快速识别方法,并通过视频监控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效果。研究表明,所提人脸快速识别方法可对监控视频出现的人员进行实时分析,能够全面地提升变电站人员进出安全系数,对变电站的安全监控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