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工业技术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用可膨胀石墨(EG)和聚磷酸铵(APP)为阻燃剂,过渡金属氧化物(Cu2O、Fe2O3、Ni2O3、Co2O3)为协效剂,APP、EG和过渡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比固定为15: 13: 2,总添加量为30 php,制备阻燃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使用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UL-94)和锥形量热(Cone)测试,研究不同种类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对RPUF/APP/EG泡沫阻燃性能和烟气释放的影响。LOI和UL-94垂直燃烧结果表明,加入相同添加量(2 php)的过渡金属氧化物不同程度地改变了RPUF/APP/EG的阻燃性能,其中只有Cu2O、APP和EG复配能进一步提高RPUF/APP/EG的LOI至25.5%,表现出协同阻燃效果,而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加入都或多或少地降低了材料的LOI值。Cone测试结果表明,RPUF/15APP/13EG/2Cu2O阻燃泡沫的总热释放量和烟气产生量与RPUF/15APP/15EG相比均得到明显降低,降幅分别为22%和20%。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氧化处理高浓度丙烯腈有机废水的条件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水提铀螯合树脂制备过程中产生大量丙烯腈等有机废水,CODCr高达110 770 mg.L-1。作为主要有毒污染物的丙烯腈沸点为77.1℃,因此可利用分馏工艺收集75~78℃的馏分以期回收大部分丙烯腈。96~98℃的馏分占废水体积的90%以上,其CODCr为59 220 mg.L-1,需进一步氧化处理才能达标排放。剩余少量高沸点有机物只占废水总量的3%左右,可焚烧处理。以96~98℃馏分为研究对象,经一次高锰酸钾氧化即可使其CODCr降为3 800 mg.L-1左右;经2次高锰酸钾氧化处理CODCr为414 mg.L-1,达到腈纶污水的三级排放标准。高锰酸钾氧化时,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高锰酸钾浓度、pH值、温度、氧化时间等因素对馏分的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高锰酸钾氧化时的最佳条件:c(KMnO4)3.165 mol.L-1,pH2~3,反应温度100℃,氧化时间30 min,为此类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有效的工艺和可靠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应用于切削液的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表征的基础上,进行切削液的配方研制及性能测试。通过二甘醇与硼酸在甲苯中反应制得硼酸酯类表面活性剂,并研究温度、时间、共沸剂(甲苯)用量等对酯化率的影响;利用制得的表面活性剂以及市售的其他组分制备了多种切削液,并分别对其防锈性、润滑性、稳定性等相关性能进行测试,最终筛选得到2种高效水基型金属切削液。结果显示:在合成表面活性剂时,共沸剂用量在V(甲苯) : V(水)=1.25:1时为最佳用量,达到平衡所需的反应时间是90 min,此时硼酸酯化率为95%;高效水基型金属切削液的最佳配方为:二甲基硅油乳化油(6滴)、二甘醇硼酸酯5%、苯并三氮唑3%、水78%、消泡剂602(6滴)、油酸二乙醇酰胺10%、脂肪酸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磺酸钠1%。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校园空气中NO2含量的分布及其是否会对师生的健康产生影响,采用功能区布点法在校园内设置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并用短时间采样法采集样品,每个采样点采集10组数据,以盐酸萘乙二胺重氮偶合分光光度法分析样品。结果表明:校园内空气中NO2含量均低于80.0 μg·m-3;采用风险基础法进行风险评估,污染物二氧化氮的健康风险HR值小于1,对师生的健康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海水提铀螯合树脂的研究和制备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丙烯腈废水,其CODCr,高达110770mg·L-1。以该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Fe-C微电解法、Fenton-UV氧化法和KMn04氧化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发现单一方法的COD凸去除率较低,将上述方法进行串联,对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串联的方式可以明显提高废水的CODCr,去除率。采用Fe-C微电解法、Fenton-UV氧化法和KMnO。氧化法3种方法串联的方式处理高浓度丙烯腈废水时,CODCr。的去除率高达99.1%,CODc,降至957mg·L-1,BOD5为406mg·L-1,BOD5/CODCr为0.42,显著提高了水样的可生化性,达到了化纤工业废水的三级排放标准(GB8978-1996)。研究结果为海水提铀螯合树脂制备中高浓度丙烯腈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