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8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VC/MBS/无机物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选择片状的滑石粉和针状的碱式硫酸镁晶须,将两者等质量比复合,与弹性体MBS一起加入到硬质PVC中,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制得了PVC/MBS/无机物的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加工流变性能和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二步法改性时,在PVC中加入11phr母料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为纯PVC的3.1倍,同时弯曲模量不变;在相同配方下,二步法加工的最大扭矩和平衡扭矩均比一步法的小,且二步法加工可以延缓聚合物的热降解;无论采用一步法还是二步法加工,相同配方的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均较纯PVC的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十溴二苯乙烷协同三氧化二锑阻燃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十溴二苯乙烷(DBDPE)和三氧化二锑(Sb2O3)作为复合阻燃剂,对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进行改性。研究了复合阻燃剂对PBT的燃烧性能、热稳定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其对阻燃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阻燃剂DBDPE/Sb2O3对PBT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热稳定性能基本不变,而其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都随阻燃剂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阻燃剂的用量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混炼接枝马来酸酐(MAH)过程中,单体MAH用量、引发剂DCP用量、交联抑制剂己内酰胺(CAILA)用量、流动改性剂硬脂酸钙(CaSt2)用量及混炼温度、时间等工艺条件对UHMWPE接枝率和凝胶含量的影响。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物的存在。并用滴定分析法和重量分析法测定了接枝物UHMWPE~g~MAH的接枝率和凝胶含量。实验表明,MAH用量为5份、DCP为0.15份、CALA为0.1份、CaSt2为1份时。混炼温度175∽180℃。混炼时间14min时,可得到接枝率0.75%、凝胶含量1.48%的UHMWPE接枝物。  相似文献   
4.
UHMWPE共混改性HDPE薄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等摩尔质量聚乙烯(MMWPE)首先对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进行改性,然后通过两步共混法制备了HDPE/UHMWPE共混吹塑薄膜,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流变性能以及MMWPE对UHMWPE力学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改性UHMWPE中的MMWPE的质量分数为40%时,改性UHMWPE的力学性能下降不大,而流变性能大大改善。两步法制得的HDPE/UHMWPE薄膜表面的晶点明显减少,比一步法得到的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分别提高了20%和12%,比纯HDPE的分别提高45%和21%。  相似文献   
5.
UHMWPE共混改性聚烯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少组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对普通聚烯烃HDPE、LDPE和PP的共混改性,指出少组分的UHMWPE共混改性聚烯烃,既可以有效解决UHMWPE加工难的问题,又可以在某些方面提高聚烯烃的性能,指出了UHMWPE应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环保法令对膨胀阻燃工程塑料的要求,以及我国的商品化膨胀阻燃剂(IFR)阻燃工程塑料一直未能真正开发和应用的问题,总结了制约IFR阻燃工程塑料发展的原因,如IFR存在热稳定性不能适应工程塑料较高的加工温度,阻燃配方优化设计复杂,吸湿性大、耐迁出性差,和工程塑料的相容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微胶囊包覆、偶联剂表面处理、无机金属化合物和分子筛协同、IFR的"三位一体"化、计算机辅助模拟优化IFR阻燃配方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磁振动挤出机制备高密度聚乙烯/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HDPE/UHMWPE)共混物,对比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吹塑薄膜的力学性能及薄膜的表观,用振动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静态和动态下共混物的流变行为,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探讨了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电磁振动挤出机制备的共混物吹制薄膜的力学性能均比稳态下的高;振动态时共混物的结晶度高,结晶峰型更为尖锐;振动力场中的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低于稳态的,振动力场改善HDPE/UHMWPE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8.
ABS的协同阻燃及热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可膨胀石墨(EG)和十溴二苯乙烷(DBDPE)/Sb2O3协同并用阻燃ABS树脂,探讨了EG和DBDPE/Sb2O3的协同阻燃作用,研究了阻燃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体系的热失重行为,采用Kissinger法研究了阻燃ABS体系热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EG与DBDPE/Sb2O3协同并用可以同时发挥气相阻燃作用和凝聚相阻燃作用,具有更好的阻燃效果。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失重-红外光谱联机分析技术(TG-FTIR)研究了聚氯乙烯(PVC)共混物在氮气气氛下、30~900℃范围内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VC共混物的热降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在200~380℃,380~570℃和570~758℃范围内。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为PVC脱HCl反应阶段,热降解产物主要为HCl;第二阶段主要为共轭多烯结构的裂解和环化,产物为低烃类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第三阶段为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产物为CO2。  相似文献   
10.
李荣勋  梁坤  杨有财  刘光烨 《聚氯乙烯》2010,38(1):28-30,33
采用刚果红法和热烘箱法研究了CaSt2和ZnSt2及其按不同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技术考察了PVC在180℃条件下恒温1 h的热损失变化情况和在20℃/min等速升温速率下30~500℃范围内的热损失情况。热稳定实验结果表明:CaSt2有利于延长PVC的长期热稳定时间,但不利于其初期着色性;ZnSt2有利于PVC的初期着色性,但不利于其长期热稳定性。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CaSt2有效降低了PVC脱HCl的速率,而ZnSt2加速了PVC脱HCl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