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28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成分检出及斑块稳定性判定的价值。材料与方法33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成像、双翻转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质子密度(PD)加权成像及增强颈部血管成像,研究、分析斑块内成分及其分型。结果33例患者中共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3个,分型如下:Ⅰ-Ⅱ型占12.7%,Ⅲ型占27%,Ⅳ-Ⅴ型占19%,Ⅵ型占31.8%,Ⅷ型占9.5%,各型斑块在颈动脉3个部位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P=0.106);所有检出的颈动脉斑块中稳定斑块共31个,不稳定斑块共32个,二者在是否出现脂质核心(LRNC)、出血(IPH)、血栓形成及纤维帽(FC)破裂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钙化出现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0 T高分辨率MRI能识别、区分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成分,能鉴别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2岁.右下肢无力、跛行1周,加重4天.患儿为足月顺产,余无特殊.体检:神清,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球活动自如,颈软,右下肢较左下肢无力且变细,左侧肢体肌力V级,右侧肢体Ⅳ级.肌张力不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3.0 T MR T2 mapping成像技术对膝关节早期软骨病损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3.0 T高场强MR成像仪分别对膝关节病变组(A组)和健康对照组(B组)各100例进行MR T2 mapping成像,将膝关节软骨分为11个区(股骨内侧中区、内侧后区、外侧中区和外侧后区,胫骨内侧前区、内侧中区、内侧后区、外侧前区、外侧中区和外侧后区、髌骨软骨面区),测量其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关节软骨T2平均值为(44.39±15.28) ms,B组关节软骨T2平均值为(31.70±8.33) ms,A组关节软骨T2值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2值与WORMS评分具有的相关性(r=0.405~0.847,P<0.01)。结论 MR T2 mapping成像可以有效反应早期关节软骨损伤T2值的变化,是评价膝关节软骨病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中枢神经细胞瘤MRI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有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5例CNC的MRI资料。结果:本组5例病例均位于侧脑室内,4例位于侧脑室中前部及Monro孔附近,均与透明隔呈宽基底相连,信号不均匀,边界清楚,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3例肿块内见不规则斑点状坏死、囊变,1例肿瘤合并出血。结论:对于中年患者,位于侧脑室中前部及Monro孔附近占位性病灶,信号不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多提示为CNC。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影像表现,以期为该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1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MRI表现,并结合文献报道,分析病变区血管影和基底节钙化.结果线粒体脑肌病合并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MELAS)好发于颞、枕、顶叶,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弥散像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等及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脑回样强化,MRA上表现为病变区血管影增多,CT可表现为双侧基底节钙化.结论 MELA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但确诊仍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 H-MRS)对大鼠面神经高位损伤后面神经元细胞凋亡检测的价值。方法20只正常 SD大鼠(对照组)和20只面神经高位损伤 SD 大鼠(实验组)分别行1 H-MRS 并测量面神经核区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胆碱(Cho)的峰下面积,比较两组间 NAA、Cho、NAA/Cr 及Cho/Cr 的差异。1 H-MRS检查后取对照组2只与实验组4只行面神经核苏木素-伊红(HE)、甲胺苯蓝(TB)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UTP 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NAA(t=3.159,P<0.05)及 NAA/Cr(t=3.782,P<0.05)明显降低,同时实验组面神经核区 HE、TB和TUNEL染色显示有大量凋亡细胞。结论1 H-MRS可以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核区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3.0T ESWAN 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的 T2?值,探讨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年龄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 MRI 常规及 ESWAN 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 组:20~29岁;B 组:30~39岁;C 组:40~49岁;D 组:50~59岁;E 组:60~69岁;F 组:≥70岁。经后处理在 T2?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额叶白质区、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和丘脑的 T2?值,分析 T2?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健康成年人在黑质网状带、苍白球的T2?值最低,额叶白质区的T2?值最高。红核、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和丘脑的T2?值在部分年龄段间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一定规律性。而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额叶白质区的 T2?值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核、黑质网状部、黑质致密部、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 T2?值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r 值=-0.258、-0.229、-0.231、-0.584、-0.320、-0.437, P 值均<0.001),而丘脑、额叶白质区的 T2?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 值=0.319、0.161,P <0.001及0.05)。结论ESWAN 能清晰显示脑内核团的结构,准确评估脑内的铁含量和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3.0T ESWAN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豆状核的T2~*值,来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豆状核与侧别、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1)年龄25~85岁的128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组及女性组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及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扫描,经后处理在T2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T2~*值,分析T2~*值与性别的相关性。(2)收集年龄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T2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T2~*值,分析T2~*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男、女性组右侧壳核、左、右侧苍白球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性组左侧壳核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壳核、苍白球的T2~*值在部分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规律性。(4)壳核、苍白球的T2~*值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r=-0.584、-0.320,均P0.001)。结论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豆状核的脑铁沉积逐渐增加,其中左侧壳核的脑铁沉积与性别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3.0T增强梯度回波T2?鄢加权血管成像(ESWAN)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的R2?鄢值,探讨额叶白质区及灰质核团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R2?鄢图像上分别测量双侧额叶白质区、红核、黑质网状带、黑质致密带、尾状核头、壳核、苍白球和丘脑的R2?鄢值,分析R2?鄢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成年人在黑质网状带、苍白球的R2?鄢值最低,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最高。其中黑质网状带、壳核、苍白球、丘脑和尾状核头的R2?鄢值在部分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有一定规律性。而红核、黑质致密带、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红核、黑质网状部、壳核、苍白球、尾状核头的R2?鄢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 =0.188、0.269、0.524、0.347和0.407,P <0.05),丘脑的R2?鄢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 = -0.317,P =0.000),而黑质致密部、额叶白质区的R2?鄢值与年龄无关(P >0.05)。结论  SWI能清晰显示脑内核团的结构,准确评估脑内的铁含量和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 MRI 对胼胝体压部单发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例胼胝体压部单发病灶患者的影像、临床资料及部分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临床表现:4例出现头痛、头晕,3例出现一过性晕厥,2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肢体活动障碍。(2)临床诊断:低血糖脑病 3例,1月后复查 MRI 患者病变已吸收消失;脑炎 2例,治疗后好转;脑梗死、癫痫、变性及脑外伤各1例,治疗后病灶仍存在。(3)影像表现:均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单发的类圆形、片状稍长 T1稍长 T2信号影,边界清楚,在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在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为低信号,无明显强化表现。结论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胼胝体压部单发病灶,其影像表现相似,其中低血糖脑病及脑炎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具有可逆性),要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资料及病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