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和微血管密度 ( MVD)的关系及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将 40例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试验组 2 0例 ,于月经周期的分泌早期给予米非司酮治疗 ,剂量为每天 2 5 mg;对照组 2 0例未给任何治疗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微血管密度进行半定量的分析。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在子宫肌瘤中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 r=0 .869,P<0 .0 1)。治疗组较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均有明显下降 ( P<0 .0 5及 P<0 .0 1)。结论 :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其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米非司酮通过抑制子宫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从而减少肌瘤血液供应 ,抑制其生长 ,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赵温  宋世芹  洪季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99-3000
本文对2000-2004年海淀区妇科出院病人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妇科疾病现状及近期妇女保健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实施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现状及围产结局。方法对2012年10月一2012年12月期间在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及围产结局。结果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为22.92%。GDM组妊娠年龄、孕前体重和体重指数均高于血糖正常的对照组;②在孕早期和孕中期,GDM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整个孕期体重总增长比较,GDM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基础血糖、糖耐量筛查(OGTT)结果是GDM组高于对照组,但糖化血红蛋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率及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标准诊断管理孕产妇,围产结局较为满意;孕早、中期体重增加过快可能与存在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有关,通过在孕早期及早进行干预可能会降低GDM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孕产妇高龄对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促进围产保健管理工作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6年1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海淀区3家医院住院分娩的2 335例产妇资料,包括人口学信息、产科相关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基本状况等。根据产妇的分娩年龄分为35岁组、35~39岁组和≥40岁组,探讨孕产妇高龄与多种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之间的关系。结果 2 335例产妇的平均分娩年龄为(32.5±4.1)岁,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为30.6%。3组产妇中,孕前超重和肥胖、IVF-ET、瘢痕子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剖宫产及新生儿转NICU的发生率均随产妇分娩年龄的增加而上升。校正混杂因素后,与35岁组产妇比较,35~39岁组和≥40岁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89倍、2.12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55倍、1.12倍,剖宫产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0.64倍、0.52倍。此外,≥40岁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转NICU的风险也高于35岁组产妇。结论生育政策调整后,高龄孕产妇比例明显上升,其发生多种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的风险增加,应加强高龄孕产妇的围产保健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女性乳腺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该地区女性乳腺疾病的患病率,找出引起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淀区1 000名18~60岁的女性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专职医生做乳腺体检及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不明者做乳腺超声、X线钼靶等进一步检查确诊,将调查对象分为乳腺正常组及疾病组进行统计分析,寻找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被检查的1 000名女性中,乳腺疾病患病率为41.5%,且集中在30~、40~岁年龄组.其中乳腺增生368例,乳腺纤维瘤8例,其他乳腺良性肿瘤33例,乳腺癌1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乳腺疾病与绝经、流产次数、母乳喂养累计时间、烦恼、子宫肌瘤病史、乳腺增生家族史等因素有关.结论 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大乳腺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其患病率.  相似文献   
6.
孕妇对不同分娩方式的知识态度和分娩意愿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波  张颖  赵温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6):1066-1068
[目的]了解孕妇的分娩知识、对不同分娩方武的态度及分娩意愿,为探讨进一步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妊娠≥32周的216例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阴道分娩优点以及剖宫产弊端缺乏了解者均超过70%.调查对象的分娩知识平均得分(3.87±1.88)分(共计7分).68.1%的孕妇明确表示希望阴道分娩,11.1%的孕妇表示希望剖宫产,20.8%不能主动决定分娩方式.对分娩知识了解及得分较高的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的比例高(P<0.05).孕妇家属大多数倾向于阴道分娩.[结论]多数孕妇希望能够阴道分娩,部分孕妇表示希望剖宫产.大多数孕妇分娩知识缺乏或存在误解.分娩意愿的选择与孕妇对分娩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应当采取多种有效的手段对孕妇及全社会进行更广泛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近年来北京市海淀区计划生育手术数量及质量情况,监测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至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68家计划生育医疗机构上报的《北京市计划生育手术数量与质量季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①2008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上报的计划生育手术总例数,年下降幅度最高达10.26%;②海淀区各医疗机构计划生育手术中,以外地户籍占多数,构成比为61.77%~66.64%;③计划生育手术种类中,主要以人工流产占多数,构成比为60.28%~73.94%;其中,取环有逐年上升趋势(χ^2=374.375,P<0.01,药物流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χ^2=1072.393,P<0.01);④药物流产中,本市户籍的流产不全和流产失败率呈上升趋势(χ^2分别为32.330、22.414,均P<0.01);无痛人流在本市户籍和外地户籍中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χ^2分别为407.983、281.004,均P<0.01)。结论 ①应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宣教及指导;②加强对无痛人流手术的正确认识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幼儿园儿童家长对儿童身高生长的认知及需求。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5所项目幼儿园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5所项目幼儿园儿童生长迟缓患病率为1.1%,35.3%的儿童目前身高水平低于或等于遗传靶身高水平,分别有91.4%和59.2%的儿童遗传靶身高和现测身高低于期望身高一个组距以上。仅有28.7%和29.2%的家长每3个月给儿童测量身高和体重,仅有20.4%和17.2%的家长尝试保持体重和促进身高的方法,其中分别有13.8%和17.5%的家长并未坚持这些方法。结论家长对儿童身高期望较高,孩子现有身高水平和靶身高水平与期望身高差距大,有身高干预的空间和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前不同体重指数(BMI)妇女孕期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12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档、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足月孕产妇资料,包括年龄、身高和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指标。结果4927例孕妇孕期平均体重增加(16.5±4.3)kg,胎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402.3±381.8)g,剖宫产率为34.7%。孕妇体重增加过多组、适中组和不足组的比例分别为32.9%、53.3%和13.8%,孕前不同 BMI 各组体重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孕前 BMI 增加,孕期增重数值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期体重增加与胎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r =0.26)。分娩适宜胎龄儿3933例,孕前低体重组、孕前正常体重组、孕前超重组和肥胖组孕期增重适宜范围分别为14.0~19.0 kg、14.0~19.0 kg、11.5~17.0 kg 和8.0~16.5 kg,超过美国 IOM推荐范围,孕期体重增加的中位数(P50)分别为17.0 kg、16.0 kg、14.0和12.0 kg,孕期体重平均增加15.0kg(P50)。结论孕前 BMI、孕期孕妇体重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相关,孕期体重增加超过 IOM推荐范围,做好孕期体重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2004~2008年海淀区妇女病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淀区妇女病的患病率及其特点,为指导妇女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4~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各医疗保健机构统计上报的妇女病普查资料。结果:近5年来妇女病普查率为83.79%,患病率52.88%。慢性宫颈炎、乳腺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卵巢良性肿瘤是常见疾病,在≤40岁年龄组中的乳腺疾病、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患病率均高于40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查结果显示,乳腺癌检出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乳腺癌平均增长速度是37.24%。结论:加强对乳腺增生的防治,特别是要提高妇女的保健意识和强化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对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