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白血病患儿临床表现与性别、年龄、病程及类型的关系,对40l例年龄在14岁以下的初诊白血病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与上述因素间的关系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年龄:3—6岁及6岁以上组发生关节痛的比例是3岁以下组的3.6倍(P<0.05)与5.9倍(P<0.01);3—6岁组发生突眼比例最高,是6岁以上组的4.6倍(P<0.05);②患病时间:出现关节痛及贫血的比例随患病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③白血病类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出现关节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P<0.05),而出现突眼与出血的比例则显著高于ALL(P<0.05)。提示白血病患儿关节痛及突眼等临床表现与年龄明显相关;出现关节痛及贫血的比例随病程延长而显著增加;关节痛、肝、脾及淋巴结大多见于ALL,突眼与出血则以ANLL患儿多见。  相似文献   
2.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患儿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100%)、咳嗽(56%)、低血压(56%)为最常见的症状,38%病例具备特征性的皮肤坏死斑样改变,病死率高达5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细菌耐药率最低(均为0),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氨基糖苷类如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氨曲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是免疫功能低下患儿常见的危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早期经验性联合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有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绿脓杆菌败血症病死率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3年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14岁以下绿脓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发热和腹泻为最常见的初始症状。病死率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是否化疗和使用激素、白细胞数无关(P>005),而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无严重并发症、有无低钠血症、高血糖症、血小板减少及有无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有关(P<005)。 结论绿脓杆菌败血症是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的常见危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早期经验性联合应用抗绿脓杆菌抗生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儿童53例败血症病原学分析及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近年儿童败血症的病原学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0年11月53例儿童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检出率最高,占47.2%,其中金葡球菌占13.2%,表皮葡萄球菌占22.6%,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检出菌的9.4%、7.5%、7.5%。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达96.0%,其中金葡球菌高达10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80.0%,绝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对环丙沙星及万古霉素敏感,已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表皮葡萄球菌菌株。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环丙沙星、亚胺培南敏感。结论:重视儿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其耐药性监测是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胞耐药现象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哮喘急性发作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的临床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50例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及20例正常患儿血清IL-18和TNF-α的含量。结果哮喘发作患儿血清IL-18水平急性期犤(187.61±52.04)ng/L犦>缓解期犤(105.25±48.17)ng/L犦>对照组犤(58.42±21.43)ng/L犦,P均<0.01;哮喘发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103.37±44.28)ng/L明显高于缓解期血清TNF-α水平(41.76±16.67)ng/L及对照组(38.51±21.13)ng/L,P均<0.01,而缓解期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别(P>0.05)。另外,急性期患儿血清IL-18含量分别与TNF-α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11,P<0.01),与动脉血气中PaO2(5.85±3.67)kPa和pH值(7.28±0.29)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53和-0.508,P均<0.01);急性期患儿血清TNF-α含量分别与PaO2和pH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717和-0.613,P均<0.01)。结论IL-18和TNF-α可能参与了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清IL-18和TNF-α含量,对评估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可能有一定的意义,拮抗IL-18和TNF-α的治疗可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6.
口服补液疗法是降低儿童腹泻病死率最基本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是有效和安全的,为了进一步提高ORS的疗效,研究者进行了大量关于其改良配方的研究,包括低渗葡萄糖ORS、加氨基酸ORS.米粉ORS.麦芽糊精ORS及水解米粉ORS等各种配方。本文就其各种配方及与标准ORS配方的临床效果比较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低渗口服补液溶液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渗ORS对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方法:对126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给予低渗ORS或标准ORS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体重增长率,大便次数,腹泻病程,治疗24小时后血纳等指标。结果:低渗组体重增长率高于标准ORS组,大便分数较标准ORS组低,腹泻病程较短,治疗24小时后血钠浓度略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渗ORS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较标准ORS疗效更好,可作为轮状病毒肠炎口服补液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儿童呼吸道轮状病毒感染的临床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了解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人轮状病毒的致病情况。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一步法,对68例5a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与46例正常儿童的口咽分泌物进行了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患病组8例阳性,感染率11.8%,正常组全部阴性,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口咽分泌物的轮状病毒可作为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的一个参考指标。轻症呼吸道轮状病毒感染,通过自然免疫作用,有可能对严重轮状病毒再感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小儿绿脓杆菌败血症病死率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3年间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例14岁以下绿脓杆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发热和腹泻为最常见的初始症状。病死率与性别、年龄、感染途径、是否化疗和使用激素、白细胞数无关(P>005),而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无严重并发症、有无低钠血症、高血糖症、血小板减少及有无敏感抗生素联合用药有关(P<005)。 结论绿脓杆菌败血症是免疫功能低下患儿的常见危重并发症之一,病死率极高,早期经验性联合应用抗绿脓杆菌抗生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从戒烟的影响因素看社会控烟教育中的难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烟不但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 ,也对整个社会有严重的影响。对社会控烟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总结 ,有利于今后的社会控烟教育作有益的探索和指导。1 对象和方法1 .1 在十堰市 2 0 0 2国际戒烟竞赛参赛人员 2 773人中 ,根据参赛编号尾数为 9的为随访对象抽样调查 ,总样本 2 77例 ,失访 39例 ,有效样本为 2 38例。1 .2 方法 根据 2 0 0 2国际戒烟竞赛一月随访表为蓝本 ,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随访问题 8个 ,分为 3组 :1基本情况 ;2实际戒烟情况 ;3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及戒烟的影响因素。主要通过电话随访形式。2 结果2 .1 基本情况 随访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