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梅毒的流行特征、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方法 根据妊娠期是否抗梅毒治疗,将126例经血清学检查确诊为梅毒的孕妇分为两组:孕期治疗组59例,妊娠前治疗组67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围产儿预后.结果 ①妊娠结局:妊娠前治疗组明显好于孕期治疗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②国产儿预后:妊娠前治疗组孕妇分娩正常新生儿的例数明显多于孕期治疗组,且分娩先天梅毒儿、窒息儿、低体重儿、畸形儿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少于未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孕早期进行常规梅毒筛查尤为重要;妊娠前正规治疗后的梅毒患者所生的胎儿预后较好;妊娠期梅毒患者及早行抗梅毒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和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在诊断输卵管异位妊娠中的价(?) 方法:经手术证实未破裂的输卵管异位妊娠病人70例(输卵管妊娠组);按孕周相同的配伍原则,1:1:1分3组随机配伍收集同期就诊的自然流产妇女(自然流产组),正常宫内妊娠妇女(正常妊娠组)各70例,比较其肌酸激酶、孕酮检测结果。结果:输卵管妊娠组肌酸激酶水平、肌酸激酶/孕酮比值均高于其它两组,而孕酮水平低于其它两组(均为P<0.01);肌酸激酶/孕酮比值诊断界值为13.2时,诊断输卵管妊娠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和91%,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1%和94%。结论:肌酸激酶/孕酮比值是诊断异位妊娠一种新的重要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EL9611红白血病小鼠急性GVHD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动物模型。方法: 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以C57BL/6(H-2b)鼠为供鼠,BALB/c(H-2d)为受鼠。设白血病组(n=10)、照射对照组(白血病鼠照射后不进行allo-BMT,n=4)、GVHD组(白血病鼠照射+allo-BMT,n=10)及正常对照组(n=4)。白血病组采用每只BALB/c鼠尾静脉输注2×106个EL9611红白血病细胞建立红白血病动物模型;GVHD组于接种白血病细胞7 d后行总剂量为8.0 Gy的1次性 γ射线全身照射(TBI),照射后5 h内每只小鼠尾静脉输注C57BL/6鼠骨髓细胞2×106个+脾细胞1×107个,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的急性GVHD动物模型。观察小鼠体位、皮毛、大便等临床表现,病理检查肝脾、皮肤、小肠、外周血和骨髓,计算生存率。结果: 白血病组生存时间(14.5±2.1) d ,生存时间与GVHD组相比P<0.01,死亡率100%,无自发缓解,死亡时肝脾肿大(肝重2.40 g±0.48 g,脾重0.84 g±0.20 g,与正常对照组比P<0.01),外周血WBC升高 ,病理检查示组织正常结构破坏,白血病细胞浸润。照射对照组生存时间为(9.0±0.7) d,生存时间与GVHD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死亡率100%,病理检查显示造血衰竭。GVHD组生存时间为(32.0±3.2)d,生存时间与其它各组相比P<0.01,死亡率100%,allo-BMT后第10-13 d出现症状,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符合Ⅰ到Ⅱ度GVHD的改变。结论: 采用EL9611红白血病细胞(2×106/鼠)静脉输注的方式可成功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动物模型;接种EL9611红白血病细胞第7 d行TBI +allo-BMT可成功建立EL9611红白血病小鼠的急性GVH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冷刀锥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与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并接受宫颈锥切术治疗后的妊娠患者228例,其中行LEEP 168例、CKC 60例。按年龄、孕次、产次、经济收入相匹配的原则,1:1随机收集同期分娩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妊娠天数、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发生率、终止妊娠方式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妊娠天数分别为(268.3±26.2)d和(279.4±25.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0,P<0.01);早产率分别为18.0% (41/228)和4.4%(10/228)(x2=21.22,P<0.05);PROM发生率分别为10.1%(23/228)和1.3%(3/228)(x2=16.32,P<0.05),病例组发生PROM的风险是对照组的8.42倍(OR=8.42,95% CI:2.49~28.44)。2组剖宫产率分别为69.3%(158/228)和39.0% (89/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6,P<0.05)。病例组中LEEP组与CKC组妊娠天数分别为(269.8±24.6)d和(260.2±26.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1);早产率分别为13.1% (22/168)和31.6% (19/60)(x2=10.34,P<0.05)。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358.5±812.2)g和(3295.9±832.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1);PROM发生率分别为7.1% (12/168)和18.3% (1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0,P<0.05)。结论 宫颈锥切术增加了孕妇早产、PROM发生率;LEEP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小于CKC。因此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应优先考虑LEEP并告知相关风险。  相似文献   
5.
何善阳  袁力  姚书忠  张彩  李捷  游泽山 《新医学》2011,42(7):449-451,F000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安全性、可行性、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收集12例行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治疗的间质部妊娠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术中、术后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结果:1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失血(46.3±6.8)ml,手术用时(55±6)min,术后住院时间(4.5±1.5)d,术后β—HCG转阴时间(15.5±1.8)d,无患者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术后输卵管造影示患侧输卵管通畅5例,通而不畅2例,不通3例,失访2例;患侧输卵管通畅者中4例再次妊娠,对侧输卵管再次妊娠1例,自然流产1例,足月妊娠2例并择期剖宫产,其中1例术中见子宫角有轻微大网膜黏连,另l例无黏连或缺损。结论:腹腔镜下线性切开取胚术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压脉带联合垂体后叶素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6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改良联合应用压脉带和垂体后叶素。随机选择同期用常规开腹方法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62例患者作对照。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改良使用压脉带联合垂体后叶素具有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该方法安全、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黄埔院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82例(阴式组),按肌瘤大小、数目、部位相匹配的原则1∶1收集同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病例(对照组),分析2组不同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年龄、肌瘤大小、数目、重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复发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式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住院费用、月经量恢复正常时间及盆腔疼痛缓解率等均较对照组短或轻(P<0.05),但阴式组术后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子宫≥12孕周、肌瘤直径>8 cm或>5 cm近宫底部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病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定适应证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较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术后病率高,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R-HPV监测CIN冷刀锥切后病变残余或复发的价值.方法:118例冷刀锥切后患者第3、6、12、18、24个月均检测HR-HPV和细胞学及阴道镜,病理证实存在CIN视为残留或复发.结果:术后病理切缘阳性10例(8.5%);术后24个月残留或复发18例(15.3%).术后第6个月HR-HPV转阴率较术后第3个月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较6个月后的转阴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个月HR-HPV阳性者28例(23.7%),阳性者发病18例(64.3%),阴性患者无发病.术后第6个月HR-HPV诊断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90.0%,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64.3%和100.0%.HR-HPV与TCT正确诊断率为91.5%和81.4%,Youden's指数为0.900和0.598,HR-HPV优于TCT.切缘阳性者残留或复发率(40.0%)较阴性患者(13.0%)高(P=0.045),切缘阳性者发病风险是阴性者4.5倍(95% CI=1.121~17.866).结论:术后第6个月HR-HPV检测是监测冷刀锥切后病变残留或复发的早期敏感指标,阳性者密切监测,阴性者常规监测不增加发病风险.此外,切缘阳性是病变残留或复发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阴道镜筛查宫颈病变9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早期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007年2月-2008年10月在我院进行阴道镜检查的2164例患者,其中980例阴道镜图像异常进行镜下活检,对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80例阴道镜图像异常者,病理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394例,占40.2%(其中CINⅠ263例;CINⅡ57例;CINⅢ74例);宫颈浸润癌4例,占0.4%;慢性宫颈炎542例,占55.4%;湿疣40例,占4%。活检阳性率40.6%(指癌前病变和癌变捡出率)。结论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对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