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肿瘤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酶标法对22例脑肿瘤和12例脑内血肿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进行动态监测。结果 脑肿瘤CD3^ 、CD4^ ,CD10^16 56和CD4^ /CD8^ 比值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胶质瘤组较其余两组明显下降。34例患者术后4期CD3^ ,CD4^ ,CD16 56^ 比值均发生变化。胶质瘤组在术后1至2周明显低于其余两组。术后3至4周才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脑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被抑制。且恶性胶质瘤较良性肿瘤更为明显,手术应激能导致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变化。脑肿瘤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呈现暂时抑制至逐渐恢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高血压脑出血占所有脑卒中的40%,远高出国外5%~15%[1]。其中丘脑出血占脑出血13%~31%,多见于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从事工作的紧张,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压力等有关。现将我院对1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后,就其手术适应症的选择、各相关因素、手术疗效及新进展的研究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患儿23例。结果全部23例均住院保守治疗,其中21例(91.3%)痊愈出院,另2例(8.8%)出院时遗有轻残。17例患儿随访6~12个月,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2例轻残者已痊愈。结论外伤后腔隙性脑梗死是以单侧躯体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综合征,本病多见于轻度颅脑外伤的患儿,CT扫描及其定期复查能够显著提高本病的确诊率,绝大多数患儿的远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男,53岁。2个月前右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1个月前于某医院行CT检查,诊断脑梗塞,应用血塞通静点10d,症状无好转。拟行MRI检查,因家属拒绝,继续以脑血栓治疗。近1周,头痛,呕吐,复视,不全失语,右侧肢体时有抽搐、呛咳、尿失禁,以脑血栓住我院。查体:t、P、R均正常,BP150/100mmHg,呈消耗病容。眼球结膜及周身皮肤无黄染。神经系:意识朦胧,语言欠流利。发音困难。反应迟钝。双侧视乳头明显水肿。双侧瞳孔直径3mm,光反应存在。双眼外展功能不全,左眼固定中位,  相似文献   
5.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老年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29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老年组)行MVD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并与同期65岁以下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老年组与对照组术后效果均良好,老年组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3.10%,对照组为96.36%;老年组存在一定的解剖学和身体特征,如有脑萎缩的倾向、责任血管部分动脉硬化明显(老年组约1/4,对照组约1/10)、既往伴有其它全身疾病增多(老年组占71.69%,对照组占41.81%)、术后并发症风险增大的表现(老年组1例术后出现脑十梗死,2例术后出现下肢深血栓栓塞症).结论 结合现代化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用MVD可治愈或缓解老年性三又神经痛.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癌转移到其他脏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骨转移较少,一般多转移至椎骨、肋骨,而颅骨转移的病例临床上非常少见。我们报告肝细胞癌颅骨转移一例。患者,女性,64岁.因发现额顶部头皮下肿物一周于2005  相似文献   
7.
书写痉挛     
钱盛伟 《日本医学介绍》2006,27(10):479-479
很早以前我们就知道所谓的书写痉挛是指写字时因手指僵硬而不能书写的症状。目前已证明是由于大脑基底核等功能异常造成的局部肌张力障碍。钢琴家等音乐家也常常发生同样的症状,所以又称为音乐家痉挛。最近有报道称钢琴家Leon flashair通过治疗,40年后奇迹般的恢复。可是,目前仍有很多医务工作者认为书写痉挛的原因是心因性的,多采用心理疗法和使用镇静剂治疗。这些治疗根本无效,如果症状与职业有关,将影响到职业的未来发展。很多患者经常以腕管综合征、颈肩腕综合征去骨外科就医。  相似文献   
8.
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多发生于老年人,病情较重,多伴有昏迷,部分病人由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脑水肿,导致脑疝而行大骨瓣减压术,预后差.传统的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应用血管内介入治疗2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与静脉压迫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微血管减压术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很多大宗的显微外科减压术(MVD)证实在三叉神经痛的病理中,血管对神经的压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数文献倾向于动脉对血管压迫的研究,对于静脉压迫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报道234例MVD证实有静脉压迫的三叉神经痛病人的手术经验以及相关静脉的术中解剖。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由脑静脉闭塞导致的局灶性脑缺血远远少于动脉闭塞所导致的脑缺血,但随着神经系统影像学的飞速发展,神经介入理论的普及和提高,以脑静脉血栓形成为常见的脑静脉系统疾病逐渐被临床所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尤其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缺血后的脑损伤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