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肺炎合并胸腔积液的病原学特点,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合理诊疗提供病原学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住院患儿的病历资料及痰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V)、结核杆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MPV),并进行细菌培养。入院24 h内及治疗7~10 d采集患儿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G、IgM。结果:361例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总病原学检出率为82.83%,其中MP检出率67.59%,病毒检出率15.51%,细菌检出率19.39%,混合感染检出率20.50%,结核杆菌检出率2.22%。病毒检出以hBoV、HRV为主,细菌检出以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为主,混合感染以细菌+MP、病毒+MP混合感染为主。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患儿病毒在1~3岁组检出率最高,>6岁组患儿病毒检出率最低(P<0.05),MP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1~3岁组、>3~6岁组患儿细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6岁组(P<0.05),1~3岁组患儿混合感染率最高(P<0.05)。MP夏季检出率最高,春季检出率最低(P<0.05),病毒夏季检出率相对较低,而细菌秋冬季节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MP为肺炎合并胸腔积液最重要的病原体,尤其在夏秋季节,其次为SP,随着年龄增大MP检出率越高,混合感染及结核感染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3.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喉炎的非细菌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5年12月连续10年间因急性喉炎住院治疗的325例患儿的病史资料及痰标本,进行多病原联合检测并结合病史资料进行分析。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及博卡病毒(HBo V),RT-PCR法检测鼻病毒(HRV)及偏肺病毒(h MPV),入院24 h内及治疗7~10 d采集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 G、Ig M。结果325例急性喉炎患儿非细菌病原学检出率为46.2%(150/325)。检出病毒76例(23.4%),MP 99例(30.5%)。1~3岁组患儿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1岁及≥3岁组患儿(χ~2=9.527,P=0.009)。随着年龄的增加,MP检出率逐渐升高(χ~2=10.132,P?=0.006)。0~3岁组RSV及hBoV检出率较高。冬春季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夏秋季(χ~2=5.064,P=0.024)。冬、春、夏、秋季MP检出率分别为13.1%、25.0%、38.2%、44.9%,MP检出率逐渐升高(χ~2=4.438,P=0.035)。RSV冬季检出率高,hBoV夏季检出率较高。结论急性喉炎主要发生于3岁儿童,不同年龄及季节的病原检出不同。病毒是小年龄组的主要病原,大年龄组则以MP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征与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关系。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2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24 h内取静脉血进行流式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同时进行多病原检测,并收集其他临床资料与同龄非喘息肺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比较。结果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占同期2岁以下住院病例的11.84%。病原阳性检出率57.84%,病原阳性检出排序为呼吸道合胞病毒(21.27%)、肺炎支原体(16.42%)、流感嗜血杆菌(10.07%)、肺炎链球菌(8.96%)。毛细支气管炎组和非喘息肺炎组CD3+、CD3+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毛细支气管炎组CD4+/CD8+比值最高,正常对照组最低,毛细支气管炎与非喘息肺炎组CD3-CD19+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淋巴细胞亚群失衡。6个月至1岁儿童更易发生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特别是过敏体质患儿可能存在B细胞表达水平增强倾向。呼吸道合胞病毒仍是毛细支气管炎最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苏苏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MP)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合理诊治MP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2020年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2 401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痰标本,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P-DN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MP抗体IgM,并分析MP检出情况。结果:12 401例住院患儿中,MP检出率30.76%(3 814/12 401),其中女性患儿MP检出率高于男性(c2=72.585,P<0.01)。<6个月、≥6个月~1岁、>1~3岁、>3~7岁、>7岁患儿MP检出率分别为8.72%、20.89%、34.57%、48.98%、65.21%,MP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c2=1 883.359,P<0.01)。春夏秋冬MP检出率分别为26.61%、32.85%、35.98%、27.02%,夏秋季MP检出率高于冬春季(c2=92.064,P<0.01)。2015-2020年,2016年夏季为MP检出率最高季节(52.89%),2020年冬季为MP检出率最低季节(15.79%)。苏州地区2016年MP检出率45.06%为近6年来最高,2020年22.42%为最低。结论:苏州地区住院患儿呼吸道MP感染处于较高水平,随年龄增长MP检出率逐渐升高,夏秋季为MP感染高发季,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对传统呼吸道病原体流行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儿童呼吸道腺病毒(AD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合理诊治AD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5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35 52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AD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 529例患儿中,ADV总阳性检出率为1.24%(440/35 529)。男女儿童ADV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 vs 1.34%)。< 1岁、1岁~、3岁~、7~14岁组患儿AD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39%(71/18 002)、1.12%(103/9 191)、3.14%(201/6 398)、3.35%(65/1 938),ADV阳性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P < 0.01)。春夏秋冬四季AD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85%(160/8 658)、2.20%(189/8 606)、0.30%(27/8 952)、0.69%(64/9 313),其中春季和夏季患儿AD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秋季和冬季(P < 0.01)。结论 苏州地区该组病例呼吸道AD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升高,但与性别无关;春季和夏季节为ADV感染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