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着重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施行横切口的年龄,手术方法及术式进行分析和阐述。实践体会,横切口治疗小儿斜疝,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操作简便等优点,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特点,以提高临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70岁以上(包括70岁)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食管癌患者行食管胃颈部吻合5例,主动脉弓上吻合5例,弓下吻合2例;6例贲门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下吻合4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端侧吻合2例。术后发生并发症死亡4例,2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1年生存率55.56%(10/18),3年生存率38.89%(7/18)。结论手术治疗对于高龄患者同样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强调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发肋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西脉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切开内固定多发肋骨骨折。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固定后可见胸壁反常呼吸明显消失胸壁疼痛明显减轻,无术后并发症出现。结论采用西脉记忆合金肋骨接骨板切开内固定多发肋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组织相容性好以及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4.
胸外科在治疗食管癌、贲门癌手术中,通常采用标准切口,前到锁骨中线,后至肩胛下角线与脊柱之间,横断前锯肌及背阔肌,个别的损伤竖立肌一部分,组织损伤大,造成病人术后疼痛,呼吸运动及同侧肩关节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和不适,下胸部、上腹部麻木疼痛感。我院从2004年1月采用小切口开胸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56例,临床效果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69例食管癌行三切口颈部食管胃前壁圆空端侧吻合手术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及经验总结,方法:颈、胸、腹三切口.首先进行胸部操作然后改平卧位颈腹部手术同时进行,胃代食管经食管床颈部吻合,胸顶、胸腔内、膈肌食管裂孔三处固定胃壁结果与结论:颈、胸、腹三切口,适合于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其优点是暴露好,利用淋巴结消除;胃前壁圆孔吻合符合食管口径生理解剖,避免了吻合口狭窄的发生。颈、腹手术同时进行不增加手术时间。食管次全切后,食癌残留、复发减少,胃代食管经食管床符舍生理解剖,减少了胃张力,颈部吻合利于暴露,胸腔内渗出减少。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于1978年1月~1989年12月,腹部手术后第4~21天,近期出现的肠梗阻患者5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40例,女14例。6~20岁14人,21~50岁28人、51~65岁8人,66~72岁4人。2.梗阻与第一次手术的病种;胃十二指肠手术20例;肝脾破裂术后5例,胆囊穿孔手术3例,小肠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41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41例吴桂章,唐伟,宋连杰,石玉芹近12年来,我院外科对41例先天性巨结肠在新生儿期行根治术,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男33例,女8例。年龄6~54天。体重2.5~4.0kg。全部病例均有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用全消化道外营养在小儿外科治疗刀口裂开,高位肠瘘、先天性腹裂、重症感染等19例危重病儿。根据不同年龄组病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配制不同的营养液,获得了正氮平衡。实行全消化道外营养治疗中首先应考虑患儿的体液平衡,其次考虑热量和氮量。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亦不可忽视。本组死亡1例,出现低血钾、低血镁各1例、高渗性利尿2例。作者认为①在应激状态下,全消化道外营养虽不能使其负氮平衡得以逆转,但给予适量的营养液对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是有益的。原则是从最小剂量开始,以维持体重减少,体蛋白丢失为适。②赞同年龄越小,高分解越严重,其用氮量、热量也应越大,其比值也应越高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例1:男,41岁。上腹部间歇性疼痛一年余,近2周出现柏油样便。腹部表现为剑突下压痛,未触及包块;钡餐透视见胃小弯侧充盈缺损影像,便潜血试验阳性。术前诊断:胃癌?术中发现胃壁光滑、无赘生物,胃腔内有一游离的5×6.5×7cm黑褐色硬块,完整取出。手术后,康复顺利,病理报告:送检物为植物性胃石。现已失访。例2:男,8岁。因急性腹痛,呕吐及便闭三天入院。查体:体温37.1℃。腹部呈典型肠梗阻表现,且左上、右下腹部各触及一质硬、不规则包块。X线检查呈小肠梗阻影像。术中见回肠中段有一块3.5×4×6cm粪石堵  相似文献   
10.
我们于1978年1月~1989年12月,腹部手术后第4~21天(?)近期出现的肠梗阻患者5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40例,女14例。6~20岁14人,21~50岁28人、51~65岁8人,66~72岁4人。 2.梗阻与第一次手术的病种:胃十二指肠手术20例;肝脾破裂术后5例,胆囊穿孔手术3例,小肠手术12例(其中肠伤寒穿孔1例),结肠手术4例、阑尾炎术后8例,腹式输卵管结扎手术2例。 3.梗阻的种类及治则:本组单纯性粘连梗阻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