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16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固定与非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比研究单纯植骨和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探讨胸腰段结桉外科治疗中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的可行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单纯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25例,植骨内固定治疗21例,对比观察术后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及结核病灶愈合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2年2个月,43倒患者获访,两组患者脊柱结核均治愈,植骨全部骨性融合。内固定组融合时间短,畸形矫正效果好,无明显矫正角丢失,优良率95%,非内固定组73.9%。结论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既可彻底清除痛灶、矫形.并能重建脊柱的即刻稳定性.其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干非内固定组。  相似文献   
2.
黄芪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AM)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生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三组,空白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综合组(LPS十AM)。采用MTT掺入方法,于24、48小时,观察三组GMCs增生水平。结果:综合组于48小时GMCs增生的抑制最为显著,且GMCs增生水平明显低于脂多糖组(P<0.01)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AM能抑制大鼠GMCs增生。  相似文献   
3.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NF—κB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趋化因子是一组对白细胞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 ,按其结构分为中性粒细胞 (C X C)和单核细胞 (C C)两个亚族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属于后一类。肾脏病变时 ,肾组织内白细胞的浸润与MCP 1的表达呈正相关。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是细胞内一个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 ,在细胞因子诱导的基因表达中起关键性的调控作用 ,与肾小球肾炎、肾毒性损害和肾脏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婴幼儿肾脏疾病病理类型的分布及其对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于1996-01—2005-09采用快速经皮肾活检术,对73例临床诊断为10种肾脏疾病的婴幼儿进行肾组织病理检查。将穿刺取得的每份组织标本分成3部分,按常规方法对所有标本均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标本均做HE、PAS、PASM、Masson染色,均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IgG、IgM、IgA、C3、C4、C1q、Fb,部分病例根据血化验乙肝抗原阳性者加做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的HBsAg、HBcAg。结果肾活检成功率为100%;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51/73例,占69·9%);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病理类型不同,同一病理类型的疾病,临床表现可以多样。结论肾活检病理诊断对婴幼儿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价值。电镜在婴幼儿肾病理检查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婴幼儿肾脏疾病病理类型的分布及其对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 方法中南大学湘雅二院于1996 01—2005 09采用快速经皮肾活检术,对73例临床诊断为10种肾脏疾病的婴幼儿进行肾组织病理检查。将穿刺取得的每份组织标本分成3部分,按常规方法对所有标本均分别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标本均做HE、PAS、PASM、Masson染色,均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IgG、IgM、IgA、C3、C4、C1q、Fb,部分病例根据血化验乙肝抗原阳性者加做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中的HBsAg、HBcAg。 结果肾活检成功率为100%;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51/73例,占69.9%);临床表现类似的疾病病理类型不同,同一病理类型的疾病,临床表现可以多样。 结论肾活检病理诊断对婴幼儿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估计预后均有重要价值。电镜在婴幼儿肾病理检查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体正常的免疫系统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川崎病等。近年来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断被阐明,新的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使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不断完善,而新型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发现及许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的前瞻性研究的临床验证,使其治疗手段不断更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预后不断提高。作者就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儿茶素对阿霉素肾病鼠血浆及肾皮质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肾病组、激素组、儿茶素预防组、儿茶素治疗组、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共 6组。应用生化法测定 2 4h各组尿蛋白排泄量、尿、血浆及肾局部中NO的浓度 ;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及肾局部中ET的浓度 ;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中固有细胞细胞增生核抗原 (PCNA)的表达 ;并应用半定量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病理改变进行计量分析。结果  (1)实验末 ,大鼠血浆及肾皮质中NO浓度以肾病组为最低 (13 5± 3 7,2 7 8± 12 4 ) ,其他从低到高依次是儿茶素治疗组 (2 5 3± 5 3,4 2 5± 1 9)、儿茶素预防组 (36 8± 5 3,5 5 5± 15 4 )、激素组 (43 3± 4 0 ,73 6±15 8)、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 (5 4 3± 7 1,96 4± 17 2 ) (F =6 2 3,79 4 ,P <0 0 1) ;血浆及肾皮质中ET浓度则以肾病组最高 (5 72± 91,14 93± 2 99) ,其他组从高到低顺序与NO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相同(F =5 4 8,14 6 8,P <0 0 1) ,以儿茶素 +激素联合治疗组为最低 ;各组与肾病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2 )各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中PCNA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肾病组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相关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基因表达谱变化,筛选出PNS相关基因,进而为PNS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线索。方法:分离初发的PNS患儿和正常健康儿童的PBMC,用TRIzol一步法从PBMC中抽提总RNA,将等量的PNS患者和正常健康儿童的mRNA分别用Cy5和Cy3逆转录荧光标记,制备cDNA探针;将两种探针混合后与代表8096条基因的表达谱芯片杂交,经严格洗涤后,用GenePix4000B扫描仪扫描杂交信号荧光强度,用GenePix3.0软件分析扫描结果。结果:在进入研究的8096条基因中,有418条在PNS患者PBMC中存在差异表达。其中,表达增加的有128条,表达降低的有290条;在肾脏病中曾有相关研究的有29条,其余389条在肾脏病中未发现相关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涉及免疫、细胞骨架与运动、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与细胞增殖、凋亡、物质代谢等多个方面。结论:运用基因芯片技术能有效地筛查出新的PNS相关基因;PNS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基因的改变,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中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检测对诊断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的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免疫荧光 (IF)及原位杂交法 (ISH)检测患儿血清和尿中HBV DNA及肾活检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HBV抗原与HBV DNA的存在状况。结果  32例患儿经血清HBV DNA与肾组织中HBV抗原检测 ,符合HBV GN诊断的 19例 ,其中 11例经ISH检测发现肾活检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HBV DNA阳性 ,13例尿HBV DNA阳性 ,阳性率分别为 5 7 9%、6 8 5 %。结论 检测肾小球疾病患儿尿中HBV DNA可协助HBV GN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66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16、bcl-2的表达。结果:从简单型、复杂型、复杂型伴非典型增生过长到子宫内膜癌p16表达率依次下降,分别为78.6%、57.1%、66.6%和40.5%,子宫内膜癌p1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P<0.05),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组织学分型及分级p16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子宫内膜癌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简单型增生过长与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表达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P<0.05)。结论:p16、bcl-2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尤其是bcl-2在复杂型、非典型增生过长中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