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2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中国人三叉神经根的形态学研究及其外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三叉神经感觉根和运动根的长度、宽度,根丝的宽度和数目,半月节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半月节三个分支(颅内段)的长度和宽度,以及与手术需要有关的数据进行了一一测量。同时也记述了感觉根各部根丝与半月节三个分支相对应的局部定位关系,以及运动根与感觉根的位置关系。讨论了感觉根次全切断后,颜面部感觉有时依然残存和颜面部有时出现感觉异常的原因。进而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提出了几项可供参考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沙门菌食物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沙门菌食物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沙门菌食物中毒患儿中,潜伏期最短1h,最长12h,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呕吐、腹泻及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大便性状以黄色稀水样便为主,部分为粘液便或粘液血丝便;严重病例并发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等。给予积极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退热和对症支持等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小儿沙门菌食物中毒潜伏期短,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但经正确而及时的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108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并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108例患儿中,单纯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单纯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单纯Υ-谷氨酰转肽酶(Υ-G 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Υ-G T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 IL或DB IL)升高者3例,占2.7%;转氨酶升高伴白蛋白(ALB)降低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脏肿大者8例,占7.4%。ALT升高总例数为66例,占61.1%;AST升高总例数为54例,占50%;Υ-G T升高总例数为22例,占20.4%。(2)经病毒唑及能量合剂等治疗后,2周内ALT恢复正常者60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0.9%;AST恢复正常者51例,占全部AST升高病例的94.4%;Υ-G T恢复正常者21例,占全部Υ-G T升高病例的95.5%;合并TB IL或DB IL升高及ALB降低、肝脏肿大者,全部于2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者最多见,经一般抗病毒及护肝等治疗后预后良好,绝大多数患儿在2周内肝功能及肝脏大小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 fibroin-chitosan 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FCS导管修复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达到(27.50±3.00)m/s,单位面积(5μm2)的轴突计数为(741.80±49.92),髓鞘厚度达到(12.71±0.42)pm,与自体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CS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肝脏损害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方法。方法对485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肝功能及肝脏B超检查,对其中108例合并肝脏损害者进行分析。结果肝脏损害患儿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者30例,占27.8%;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升高者18例,占16.7%;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升高者10例,占9.3%;ALT和AST2项酶同时升高者24例,占22.3%;ALT、AST和γ-GT3项同时升高者12例,占11.1%;转氨酶升高伴胆红素(TBIL或DBIL)升高者3例,占2.7%;肝功能异常伴肝肿大者8例,占7.4%。90%病例于2周内肝功能恢复正常。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同时合并肝脏损害,其中以ALT及AST升高为最多见,经过一般抗病毒及护肝治疗及细致的护理后,90%病例2周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重症肺炎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对治疗组患儿采用鼻塞式CPAP给氧治疗。观察气促、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紫绀、肺部体征好转情况及血气分析动态检测和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患儿在纠正缺氧,改善呼吸,恢复心率,缩短病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鼻塞式CPAP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参与机体众多的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但其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重症肺炎的关系,则未见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探讨血清sICAM-1在重症肺炎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重症肺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56例普通肺炎患儿不同病程中的血清sICAM-1水平,以及52例健康对照组小儿血清sICAM-1水平。结果:重症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为402.36±31.24 μg/L,明显高于其恢复期水平的198.56±12.63 μg/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普通肺炎急性期的278.86±36.24 μg/L及健康对照组 180.74±21.46 μg/L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重症肺炎恢复期血清sICAM-1水平与普通肺炎恢复期的193.42±23.65 μg/L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 >0.05);重症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MP)肺炎、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性肺炎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412.15±18.36 μg/L、386.25±31.62 μg/L、398.41±16.83 μg/L、389.76±24.88 μg/L,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重症肺炎经治疗后痊愈病例及好转病例急性期血清sICAM-1分别为396.18±22.31 μg/L,392.79±37.43 μg/L,差异也无显著性(P >0.05)。结论:sICAM-1可能参与了重症肺炎的炎症过程,其水平变化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的诊断及病情轻重的判断指标之一。[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37-539]  相似文献   
9.
<正> 患儿,男,10岁,4年来常在上学途中突然晕倒,神志消失,小便失禁,无明显抽搐、尖叫及口吐泡沫,持续约5分钟左右神志恢复,但嗜睡,自诉心慌及恶心。查体除发现心率慢外(56~70次/分),无其它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故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用于面神经缺损修复的可能.方法 成年雄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10 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将丝素.壳聚糖混合膜制作成神经导管,用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面神经修复段的解剖形态,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 随时间推移,兔面神经缺损成功再生.结论 丝素-壳聚糖神经导管可有效促进兔面神经缺损修复并引导神经再生.神经电生理检查可有效地反映神经缺损修复的功能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