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1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总结了1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常规护理;术后加强股动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15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体温一周内均恢复正常,导管留置期间除1例导管不通畅,经处理后及时解决;其余均未出现感染、穿刺点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是一项安全有效地治疗措施,通过有效的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肝脓肿是临床不常见的严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其病因、诊断及治疗等均有所改变,预后虽然较以前改善.但其病死率仍较高[1].临床治疗以单纯抗生素治疗(包括中西医结合治疗)、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手术治疗为主.本院从2002年3月至2009年12月,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治疗细菌性肝脓肿1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儿童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及先心术后VSD残余分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VSD并发其他先天性心脏病(CHD)同时介入治疗及复杂型CHD术后VSD残余分流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62例VSD并发其他CHD患儿中,房间隔缺损(ASD)3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5例。其中男21例,女41例,年龄36 (23,180) 月,体质量15 (11,48) (kg);11例复杂型CHD术后出现VSD残余分流,男6例,女5例,最短外科术后时间为14 d,最长术后132月,中位外科术后时间56月,体质量18.2(11,50)kg。所有病例均完成VSD介入封堵,其中1例心尖部肌部多发VSD通过动脉端逆行释放封堵器,1例肌部VSD经过颈内静脉途径完成封堵。2例术后存在少许残余分流,无术后房室传导阻滞,无显著加重的房室瓣或主动脉瓣反流。 结论 儿童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方式及操作程序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nomalous origin of right coronary artery from the pulmonary artery,ARCAPA)的临床特点,了解不同手术方式的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确诊为ARCAPA患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方式及随访情况。结果 共计8例患儿(儿童),1例患者(成人);男7例,女2例;患儿中位月龄67.5个月,成人患者年龄69岁。患儿中4例因活动后胸闷气促就诊,3例因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就诊,1例因脑梗死就诊完善心脏检查诊断,成人患者因气促胸闷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诊断。心电图(ECG)检查示3例患儿无明显心肌缺血表现,1例部分下壁导联深Q波,4例(均>6岁)有不同程度右胸导联ST段抬高表现,成人患者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右胸导联T波双向;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显示成人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增大明显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房室瓣重度反流;有2例患儿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正常。所有患儿(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系统是医院整体管理的神经中枢,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统一管理标准、提升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和引导医务工作者,进一步规范医院的医疗行为,减少患者重复检查、杜绝患者重复取药、减少国家药品资源的浪费、有效控制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支出、优化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层次可以实施监督监控各项指标,总结汇总有价值的医学资料,为教学和科研积累有价值的素材。加快信息建设,可以优化医疗资源,杜绝或减少资源浪费,降低运营成本,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在KD并CAD组患儿亦高于无CAD组患儿(P<0.05),而IL-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TNF-α和IL-6皆参与了KD的发生,而TNF-α在KD患儿CAD中,可能起到比IL-6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灵国  付立军 《中医药导报》2005,11(8):61-61,77
通过对一些基层中药房(药店)的中药饮片的处方调剂工作进行了解分析,发现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并直接影响了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和中药汤剂疗效的充分发挥。对照中药调剂的工作内容及操作常规,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对中药调剂工作的建议,以提高中药调剂工作人员的调剂水平和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确保病人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中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婴儿组(12个月)和儿童组(≥12个月)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转流术转流时间等。结果 62例ALCAPA患儿中婴儿组38例、儿童组24例;婴儿组中位ΔLVDD(实际测得LVDD-该年龄段LVDD正常上限)为13.6 mm(8.4~17.5 mm),儿童组中位ΔLVDD为8.5 mm(3.3~13.7 mm);婴儿组LVEF为(40.6±2.4)%,低于儿童组(5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儿完成手术治疗,婴儿组平均心肺转流术转流时间为(137.1±8.4)min,高于儿童组的(105.9±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婴儿组术后呼吸机支持中位时间6 d(3~7 d),长于儿童组2 d(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手术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个月内死亡6例(婴儿组5例、儿童组1例),以后无死亡病例;22例术后1周内出现肺动脉瓣上流速增快(1.8 m/s)。结论 ALCAPA易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婴儿型临床表现较儿童型重,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高,远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球囊导管成形术 (PTA)加放置血管内支架治疗Budd -chiari综合征 (BCS)的价值。方法 :对 12例BCS患者 ,其中下腔静脉闭塞型 8例 ,肝静脉闭塞型 3例 ,混合型 1例 ,先行PTA ,再放置血管内支架。结果 :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 ,术后下腔静脉和肝静脉狭窄部直径分别由 1 0 4± 0 .3 8mm增加至 14 5 9± 1 2 5mm ,平均静脉压由 3 0± 6cmH2 O( 1cmH2 O =0 .0 98kPa)降至 15± 1 4cmH2 O。主要症状体征除 1例死亡外 ,其余 11例消失或基本消失 9例 ( 81 8% ) ,明显改善或缓解 2例 ( 18 2 % )。随访 7例无 1例发生再闭塞。结论 :PTA加内支架具有损伤小、疗效显著、再闭塞发生率低等特点 ,因此 ,应作为BCS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川崎病(KD)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其与KD冠状动脉病变(CAD)之间的关系。采用ELISA测定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将KD并CAD组与无CAD组进行比较,结果KD患儿血清TNF-α和IL-6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在KD并CAD组患儿亦高于无CAD组患儿(P〈0.05),而IL-6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TNF-α和IL-6皆参与了KD的发生,而TNF-α在KD患儿CAD中,可能起到比IL-6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