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9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从2001年1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的头颈部肿瘤450例,对其中3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8例无并发症发生,切口感染2例,腮腺漏2例,心律失常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合理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是围手术期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及全颈淋巴结清扫术后患者肩功能的改变。方法:纳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头颈科1997-07/2004-12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头颈癌患者51例,共54侧。按手术方式分为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组40侧和全颈淋巴结清扫术组14侧。术后1周以上进行肩功能评价,①肩疼痛:有主诉患侧肩周酸痛。②肩下垂:站立位双肩放松状态下双肩高度相差≥1cm。③耸肩高度:双侧耸肩高度相差≥1cm。④斜方肌萎缩:站立位双肩放松状态下患侧斜方肌呈软瘫状,无肌张力。⑤肩活动度:人体正立,上肢伸直,测量从体侧外展上肢的最大角度。1级≥120°;2级≥90°,<120°;3级<90°。以肩疼痛,肩不对称,肩活动度<90°,双侧耸肩高度相差≥1cm中任何一项作为肩周功能失调的指标。结果:54侧均进入结果分析。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组的颈功能失调率低于全颈淋巴结清扫术组犤58%(23/40),93%(13/14),P<0.05犦。结论: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对患者肩功能损伤小,对合适的病例,可考虑施行创伤更小的颈淋巴结改良性清扫术以更好地保全患者的肩功能。  相似文献   
3.
择区性颈清扫和改良性颈清扫术后肩功能的评估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及比较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和改良性颈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MND)术后患者的肩功能,为颈清扫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肩功能评价系统对在我院行单侧颈清扫头颈癌患者35例进行肩功能评价,其中SND19例,MND16例。肩功能评价于术后6个月~1年进行,采用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其中问卷调查内容8项,涉及颈清扫侧颈部皮肤感觉改变、肩部及上肢活动状况及其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肩功能客观指标包括健侧和患侧耸肩的高度,上肢前举、侧举角度的差值。数据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等级资料和连续资料的比较均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35例均能完成肩功能评价,问卷调查完成时间为(4.5±3.1)分钟,全部评价完成时间为(7.4±3.5)分钟。问卷调查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克朗巴赫系数α=0.904,重测信度分析相关系数r均〉0.75。主观指标中,MND组的颈部疼痛,麻木感,僵硬感,高处取物、日常生活与工作所受影响较SND组严重,P均〈0.05。客观指标中,MND组术后颈清扫侧耸肩、上肢前举及侧举等肩周活动所受影响较SND组严重,P均〈0.05。结论自制的肩功能评价系统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值得推广。择区性颈清扫术对患者术侧肩部活动功能和肩颈部感觉的影响明显轻于改良性颈清扫术,合理采用择区性颈清扫术能提高头颈部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非分化型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994年12月-2005年12月甲状腺原发性非分化型恶性肿瘤14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原发性非分化型恶性肿瘤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其中甲状腺未分化癌、甲状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甲状腺腺样囊性癌治疗效果较差,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于甲状腺原发性非分化型恶性肿瘤的患者,早期诊断,手术根治,术后局部足量放疗或化疗,有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颈癌术后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组织瓣和带蒂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局部晚期头颈癌术后缺损的适应证和技巧。方法2005年3月-12月采用自体组织移植一期修复头颈癌术后缺损25例,年龄14-78岁;其中舌癌7例(T3N1M0、T3N2M0、T3N0M0各2例,T4N2M01例);颊黏膜癌4例(T3N2M01例,T4N0M02例,放疗后未控1例);下牙龈癌3例(T4N1M02例,术后复发侵犯皮肤1例);口底癌2例(T4N3M0,T4N0M0各1例);硬腭癌1例(T4N0M0);硬腭癌术后复发1例;软腭癌放疗后未控1例;下咽放疗后未控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侵犯皮肤2例;颞部皮肤癌1例;喉癌术后复发1例。采用游离组织瓣12例,其中桡侧前臂皮瓣8例,空肠瓣2例,髂骨瓣1例,股前外侧皮瓣1例;带蒂组织瓣13例,其中胸大肌肌皮瓣4例,斜方肌肌皮瓣2例,舌骨下肌肌皮瓣7例。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率、并发症和近期疗效。结果术后1例空肠瓣坏死,1例舌骨下肌肌皮瓣部分坏死,其余组织瓣全部成活,伤口期愈合。全部患者随访2-10个月,原发灶未控或复发5例,其中3例死亡;2例带瘤生存,颈淋巴结复发1例,挽救手术后生存至今;无瘤生存20例。外形满意20例,基本满意4例,不满意1例。吞咽功能满意22例,基本满意2例,不能吞咽1例。22例术后发音满意,3例喉全切术不能发音。结论组织瓣移植扩大手术适应证,为局部晚期或者放疗后复发/未控的头颈癌患者治疗提供机会;游离组织瓣和带蒂组织瓣移植具有较高成功率,应根据患者一般情况和缺损类型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保证血供和静脉回流是组织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了解颈部肿块的发生部位、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等情况,提高对颈部肿块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342例病理确诊的非甲状腺颈部肿块按新生物性、炎症性、先天性及其他肿块进行分析。结果:转移性癌最多,占39.5%,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结炎与结核性淋巴结炎分别居其次,各占14.6%、14.3%、13.4%。结论:根据颈部肿块发生部位、发病年龄以及参考“80%”、“7”的规律,可以对大部分颈部肿块作出临床诊断;活检是确诊颈部肿块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7.
恶性肌上皮瘤极少见 ,发病部位以腮腺常见 ,发生于小唾液腺者则更罕见。我们于 1999年 6月收治小唾液腺巨大恶性肌上皮瘤患者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患者女性 ,4岁 ,发现下唇肿物 3个月 ,在当地医院外敷草药治疗后 ,肿物迅速增大 2个月 ,于 1999年 6月 1日收住院。入院体检 :患儿发育正常 ,营养不良 ,心、肺功能无异常。可见下唇左侧肿块大小为 2 2cm× 18cm× 16cm ,下唇外翻 ,面颊明显畸形 ,肿物表面糜烂、质脆、易出血、伴有恶臭。实验室检查 :AST为 96U /L ,ALT为 10 7U /L ,均明显升高 ,经护肝治疗后 ,A…  相似文献   
8.
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修复口腔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采用ALT修复14例口腔癌术后缺损.男8例,女6例;年龄21~69岁.下牙龈鳞癌3例,侧口底鳞癌3例,上腭或上牙龈鳞癌3例,上腭黏液表皮样癌不全术后1例,舌根鳞痛4例.病程1~5个月.分别采用单纯手术6例,诱导化疗、手术联合放疗5例,手术联合放疗3例.肿瘤切除后缺损范围6 cm×4 cm~12 cm×9 cm,皮瓣切取范围7 cm×5 cm~14 cm×10 cm.供区直接缝合.术中1例发现穿支血管缺如,1例损伤穿支血管改用前臂皮瓣.结果 术后14例皮瓣均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9个月.皮瓣外形均满意,吞咽、发音等功能恢复良好.1例上腭癌术后6个月复发,放疗后至今带瘤生存8个月;1例上腭癌术后5个月出现第3原发癌,化疗后生存8个月;其余12例无瘤生存.结论 ALT手术成功率较高,组织量丰富,适用于较大缺损修复,对供区影响小,修复后受区功能良好,可安全地用于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9.
平阳霉素治疗头颈部血管瘤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头颈部各种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自1996年3月至2003年12月以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头颈部毛细血管型、海绵状及混合性等血管瘤132例(155个瘤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8年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82.57%,好转11.36%,总有效率为93.93%。毛细血管型、海绵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的治愈和基本治愈率分别为84.0%、88.5%、76.1%。发热反应为8.33%。结论平阳霉素治疗毛细血管型、海绵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桡侧前臂皮瓣制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侧前臂皮瓣(RFAFF)的制备技巧,提高其修复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对供区的功能影响。方法:完成35例RFAFF的制作;观察前臂皮瓣的存活率及对供区的影响,分析其失败原因,总结前臂皮瓣制备过程的技术要领。结果:本组均保守治疗,33例皮瓣完全存活,2例静脉血管危象(1例部分表皮脱落,1例表皮坏死)。结论:掌握适应证,精细的手术操作,合理的皮瓣设计是切取前臂皮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