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患者女,70岁.因左侧鼻塞伴流涕2年,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3个月于2011年11月3日入院.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持续性鼻塞,伴脓涕,时常涕中带血或渗血,嗅觉下降,无额面部胀痛及麻木,无复视及视物模糊,无耳闷及听力下降.1年半前来我院行鼻窦CT检查,左侧鼻腔占位病变,鼻窦炎性改变,前组筛窦一软组织结节向左眼眶膨隆,局部骨质吸收,左眼球受压(图1a).遂行鼻内镜下功能性手术,术后病理回报为内翻性乳头状瘤伴细胞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未定期复查,1年前再次出现鼻塞等症状,但未予重视,未行复诊.近3个月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耳渐进性听力下降伴流脓,遂再次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同期鼻腔扩容联合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Han-UPPP,H-UPPP)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8-异构前列腺素(8-iso-PG)、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阻塞平面同时位于鼻腔、腭咽平面的合并高血压的OSAHS患者同期实施鼻腔扩容、H-UPPP手术。全面分析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血压及血清8-iso-PG、MnSOD改善情况。短期随访6个月、长期随访1年。结果 患者ESS评分、AHI、LSaO2、8-iso-PG、MnSOD、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术后6个月、术后1年分别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1年分别与术前差值之间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对阻塞平面位于鼻腔、腭咽平面的合并高血压OSAHS患者同期实施鼻腔扩容联合H-UPPP手术治疗,能明显改善血清中8-Isoprostane、MnSOD水平,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改善OSAHS相关性高血压,但远期疗效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伴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术中行咽鼓管冲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耳鼻咽喉科住院部收治123例伴咽鼓管 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7例(术中行咽鼓管冲洗)及对照组56例(术中不予处理咽鼓管)。所有患者接受鼓室成形术,并根据病情决定是否同期行乳突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1年,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干耳时间、听力变化、中文版慢性耳病调查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chronic ear survey,CCES)评分变化、鼓膜愈合情况、咽鼓管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仅干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声导抗结果、鼓膜愈合率、平均听阈改善值、气骨导差改善值、CCES评分改善值等指标,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 伴咽鼓管功能异常的慢性中耳炎患者,术中行咽鼓管冲洗能改善术后咽鼓管功能,进而获得更好生活质量及听力,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单耳病变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双侧乳突气化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探讨慢性中耳炎与乳突气化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收集2018年本院耳鼻咽喉科住院诊治的单侧慢性中耳炎患者87例,根据术前颞骨CT检查结果,分析健耳与患耳乳突气化程度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性别、病变侧、病程和幼年有无慢性中耳炎病史等因素是否影响双侧乳突气化程度的对称性。结果 按不同标准评价,健耳与患耳不同乳突气化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700, χ2=51.831,P 均<0.05)。健耳与患耳乙状窦至乳突表面最短距离(shortest distance from sigmoid sinus to mastoid cortex,SS-MC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761,P<0.05)。此外,病程长短及幼年有无慢性中耳炎病史等后天因素影响双侧乳突气化程度的对称性,提示长期中耳炎性病变可能影响乳突气化。结论 单耳病变的慢性中耳炎患者双侧乳突气化程度存在不对称性,患耳乳突气化程度较健耳差。长期中耳炎性病变可能是导致乳突气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伴腺样体肥大的疗效。方法将60例SOM伴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2组术后均跟踪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1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儿童SOM伴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耳内镜下经耳道鼓室成形手术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鼓室胆脂瘤患者,同期行经耳道全耳内镜鼓室探查、鼓室病灶清除加鼓室成形手术,观察术后鼓膜形态恢复情况及愈合率,并比较手术前与手术后3个月平均气导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 gap)的差异。结果 100例患者术后鼓膜一期完全愈合96例(96%),遗留小穿孔4例(4%),均在门诊耳内镜下处理后完全愈合,内镜下见鼓膜形态良好。术前平均气导听阈为(43.45±9.56)dB/HL,术后平均气导听阈为(27.23±6.89)dB/HL,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8.42±6.78)dB/HL,术后平均气骨导差为(13.62±8.67)dB/HL,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全耳内镜下经耳道探查处理中耳病灶的同时,行鼓室成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耳内镜具有视野广及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及听力效果良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是未来中耳手术的一个热点及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在颈部食管腔外异物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6月~2020年2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超声进行诊治的5例颈部食管腔外异物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9~77岁,病程2~19 d。结果  5例患者术中在超声协助下,3例经颈侧切开取出异物,2例经食管镜下取出异物。3例患者异物进入甲状腺腺叶内,2例进入胸锁乳突肌肌内、紧贴颈鞘。结论 超声检查在颈部食管腔外异物定位及治疗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