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各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取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酶法 (labeled streptoavidin biotin peroxidase,SAB)法 ,对 10 4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s ,PAI)PAI 1和PAI 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合临床随访 ,经Kaplan Meier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uPA、PAI 1、PAI 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 66 3 %、70 2 %、5 0 0 %。uPA、PAI 1、PAI 2的阳性表达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差异有显著性 ,经半定量分析P值分别为 0 0 10、0 0 2 7、0 0 3 8。单因素分析显示 :淋巴结转移及复发、肿瘤细胞分化程度、uPA和PAI 2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 :淋巴结转移及复发、临床分期、uPA和PAI 2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uPA在喉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AI 1的作用复杂 ,可能不单纯是uPA的抑制剂 ;PAI 2可能是uPA主要抑制剂 ,由于其表达不足尚不能抑制uPA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内镜鼻窦手术后Rhino凝胶填塞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比较新型鼻腔填塞材料Rhino凝胶与传统填塞物用于内镜鼻窦手术后填塞的效果.方法 对双侧病变基本对称,手术范围基本相同的2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内镜鼻窦手术,术后右侧鼻腔以Rhino凝胶填塞(观察组),左侧鼻腔以藻酸钙+油纱条填塞(对照组).术后1日抽取对照侧填充物,观察侧凝胶保留至术后1周第1次内镜复查时清理,鼻腔冲洗、鼻喷糖皮质激素等其他局部处理双侧鼻腔相同.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记录两侧鼻腔术后当天(填塞期)、术后第1天(抽取左侧填充物时)、术后第2天(抽取左侧填充物后)患者鼻痛、鼻堵程度,分泌物、渗血、流泪量,以及术后内镜复查术腔恢复情况(干痂、分泌物、反应膜、黏膜水肿、囊泡、窦口阻塞),并对两组上述11项观察项目评分和上皮化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苏醒时因血压过高,凝胶侧鼻腔出血改用纱条填塞1例;外地患者失访2例.余21例完成2~20个月的随访.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鼻痛,术后当天流泪评分,Rhino组<对照组(Z值分别为-3.575、-3.546、-2.736,P值均<0.05);术后第1天渗血评分,Rhino组<对照组(Z=-3.075,P<0.05);术后1周术腔干痂评分,Rhino组<对照组(Z=-2.103,P<0.05);其余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胶侧术腔平均上皮化时间为(10.7±2.6)周,对照侧为(10.6±2.9)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6,P=0.886).结论 Rhino凝胶可减轻患者鼻腔填塞期的不适,并可避免专门撤除填充物造成的痛苦和出血,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在促进术腔恢复方面与传统方式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述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影像学研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4月7例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术中直接探查颈段颈内动脉,3例采用影像后处理工作站对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原始水平位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2例行MRA检查.结果 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中5例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1例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另外1例表现为咽痛.查体4例患者可见鼻咽、口咽或喉咽咽壁的搏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观察颈内动脉共12条,均有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其中血管迂曲5条,发生扭结7条.有影像学资料的5例患者中双侧颈内动脉颈段均受累,其中2例双侧均为迂曲,2例双侧均为扭结,1例两侧分别为迂曲和扭结同时发生.结论 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查体或可发现咽部隆起,或出现异常搏动.CTA和MRA可直观显示颈内动脉颈段走行异常,以避免术中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口咽前壁癌患者施行以经舌骨入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24例口咽前壁即舌根会厌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中T27例,T3 2例,T4 15例;N0 7例,N1 4例,N2 12例,N3 1例.均经舌骨入路,行全舌根和(或)半舌切除+喉部分切除9例,舌部分切除+喉全切除7例,舌全切除+喉部分切除7例,舌部分切除(全舌根+半舌)1例.胸大肌岛状肌皮瓣修复全舌(7例)或部分舌(9例)及咽侧壁缺损(16例),修复颈部皮肤缺损1例;游离前臂皮瓣+胸骨舌骨肌瓣修复半舌、咽侧及部分咽后缺损1例;胸骨舌骨肌瓣修复舌根2例;直接拉拢缝合4例.20例行双侧颈清扫术,4例行单侧颈清扫术.术前放疗5例,术后放疗16例.结果 24例患者原发灶切缘均阴性,17例(70.8%)患者淋巴转移阳性.术后咽瘘3例,其中2例舌部分切除+喉全切除胸大肌皮瓣一期修复术后4d出现咽瘘者,经清创换药后拉拢缝合;1例舌根全切除+喉部分切除术后放疗后咽瘘者以胸大肌皮瓣修复.17例保留喉功能患者中16例于术后1~6个月内拔管,恢复正常饮食,构音尚可,另1例发音、吞咽尚好,但堵管后通气不足,未能拔管.随访3年以上21例,Kaplan-Meier法计算3年总生存率72.6%.结论 经舌骨入路口咽前壁癌切除是较为理想的术式之一,手术缺损较大,多需一期修复,综合治疗尚能取得较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下咽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患者颈部淋巴转移规律,评价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在下咽癌颈淋巴转移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接受颈清扫术的下咽鳞癌患者63例,其中cN0患者17例,cN+46例.单侧SND共计15例;双侧SND共计22例;改良性颈清扫术(modifi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s,MRND)共计16例;一侧行经典性颈清扫术(radical neck dissections,RND)或MRND,另一侧行SND共计10例.随访48例(76.2%),随访时间范围为24~143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41个月.结果 颈清扫术后发现淋巴结病理阴性(pN0)22例,淋巴结病理阳性(pN+)41例.95侧清扫标本中共发现106枚阳性淋巴结,其在颈部的分布如下:Ⅰ区0%,Ⅱ区47.2%(50/106),Ⅲ区33.0%(35/106),Ⅳ区11.3%(12/106),Ⅴ区2.8%(3/106),Ⅵ区5.7%(6/106).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cNO还是cN+下咽癌患者,对侧颈部都可出现淋巴转移和复发.在随访的48例中,共有18例(21例次)复发.颈清扫术后淋巴结复发主要分布在Ⅱ区和Ⅲ区(19例次).根据Kaplan-Meier方法计算3年生存率,pN0患者为58.1%,pN1患者为44.9%,pN2患者为41.1%.Cox同归分析:N分级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pN1的危险比为1.7,pN2的危险比为2.2.结论 淋巴转移是下咽鳞癌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恰当的选择双侧SND,可以取得较满意效果,同时减少患者形态和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颈部手术围手术期内脑血管意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因头颈部手术围手术期内出现的脑血管意外。结果:3例与颈部血管破裂、结扎有关,1例与血栓脱落有关,1例与脑出血有关,3例原因复杂。结论:头颈部手术围手术期内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多与颈部大血管的损伤、破裂有关。术中预防颈部血管的损伤、破裂,以及积极谨慎地处理破裂血管尤为重要;对于原因复杂的脑血管意外,预防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8.
125I放射性密封源永久性置入治疗5例晚期头颈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125I放射性密封源置入组织间治疗晚期头颈癌的疗效。方法:根据CT评估,将^125I放射性密封源置入到瘤体内、水肿区及周边2~3cm治疗5例晚期头颈癌。结果:5例患者局部肿瘤均明显控制,疼痛明显减轻。1例出现皮肤坏死,1例出现皮肤坏死和颈内动脉出血。结论:^125I放射性密封源置入为晚期头颈癌的治疗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但需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抑制剂(PAI-1、PAI-2)在喉癌中的表达是否具有临床预后价值。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127例喉癌患者uPA、PAI-1、PAI-2的抗原表达情况并经半定量分析结合临床随访,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在传统的预后指标中只有肿瘤细胞的分化状态、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细胞生长方式与预后有关(P<0.05);uPA抗原阳性表达者生存时间缩短,PAI-2阳性表达者预后较好(P<0.01);在T1+2组中uPA阳性者生存率明显降低;uPA-阳性/PAI-2-阴性强烈提示患者预后不佳。经Cox分析发现uPA、PAI-2、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状态是影响喉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uPA系统在喉癌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uPA、PAI-2是喉癌患者新的独立的生物学预后指标。uPA有助于评估转移的潜在危险性,并对筛选早期高危险喉癌患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先天性第四鳃裂畸形的走行进行探讨并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2例第四鳃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第四鳃裂畸形的走行及其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显露喉返神经,10例行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其中2例行Ⅱ、Ⅲ、Ⅳ及Ⅵ区颈清扫术;此10例病变均行于甲状腺后方,其中7例进入梨状窝尖;1例术前检查示内瘘口于梨状窝尖,但术中未探及内瘘口;1例止于颈段食管侧壁;1例开口于颈段食管.另2例患者中1例病变以条索止于甲状腺外侧,1例为甲状腺外侧囊肿.本组无瘘管绕过舌下神经的病例,也没有延伸至纵隔的病例.1例患者术中切断左侧喉返神经,立即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术后左侧声带麻痹.本组患者术后随访8~8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0例无复发,1例复发,1例失访.结论 本组病例的先天性瘘管走行与理论走行不符合.病变大多与甲状腺和喉返神经关系密切,需保护喉返神经,处理甲状腺.对难以辨认瘘管走行的复发病例应行上至二腹肌下的Ⅱ、Ⅲ、Ⅳ及Ⅵ区颈清扫术.术中未找到内瘘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