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同步放化疗等,其中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易导致局部放射性溃疡且伴感染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采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下咽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后并发下咽部放射性溃疡累及颈动脉患者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Ctn)在评估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2020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接受初次手术的128例MTC的病例资料,分析术前血清Ctn和不同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4.
5.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日渐成熟,伴发的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近几年来很多关于器官移植的研究发现器官移植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并提示这些心理问题也同时影响着器官移植的预后。本文总结了近几年来关于心理状态与器官移植预后相关性的文献,包括肝移植、心脏移植、肺移植和肾移植,从移植存活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两方面分析其与移植患者心理状态的相关性,从而了解器官移植患者心理状态对移植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锁骨上岛状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应用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3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修复下咽11例、气管8例、头颈部皮肤6例、喉部3例、口腔2例、食管1例及咽瘘1例。制备皮岛大小约(3~7)cm×(3~10)cm,皮瓣蒂部的长度约10~20 cm。记录皮瓣存活情况、受区及供区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皮瓣全部存活,2例皮岛局部坏死。并发咽瘘6例(皮瓣均 存活)。肩部供区皮肤均直接拉拢缝合,无切口感染、肩部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锁骨上岛状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适用范围较广,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是由自身免疫介导,以梗阻性黄疸、胰腺肿大、胰管不规则狭窄、淋巴浆细胞浸润并纤维化为特征,激素治疗敏感的一种特殊类型慢性胰腺炎,可伴有胰外器官受累表现.A(l)P是一种少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占慢性胰腺炎的2%~11%[1-4],由此推测国内AIP患者至少应有数千人,这意味着绝大多数A(l)P可能被误诊或漏诊.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有研究认为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分子模拟的机制在AIP的发病中起作用[5].  相似文献   
8.
9.
创伤后成长(PTG)是指人们在与癌症等创伤事件进行抗争后主观体验到的心理上的正性变化,其产生有助于患者走出疾病阴影,积极乐观地看待疾病和生活,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并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目前口腔癌患者PTG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回顾癌症与PTG的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口腔癌患者应对策略干预的概念性框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体内外研究探讨大蒜素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蒜素(0、20、40、80 μg·mL-1)作用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 24 h、48 h、72 h的增殖抑制率;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经大蒜素处理后FRO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法分析大蒜素对FRO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比较不同浓度大蒜素作用后,FRO细胞中p-AKT、Bcl-2、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MMP-2、MMP-9的表达水平;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并计算大蒜素对荷瘤裸鼠肿瘤体积、瘤重、抑瘤率的影响。结果 大蒜素能够抑制FRO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大蒜素组FRO细胞中p-AKT、Bcl-2、MMP-2、MMP-9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表达上调。体内研究表明大蒜素组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抑瘤率呈剂量依赖性,随大蒜素浓度增加而升高。结论 大蒜素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FRO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诱导其凋亡。大蒜素可显著抑制裸鼠甲状腺未分化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