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可单纯由鼻病引起,也可因全身疾病所致,治疗方法很多,有学者[1]将治疗方法归纳为直接处理、间接处理及未处理3种,直接处理是指在明确出血点的情况下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间接处理是指无法明确出血点时采用的所有治疗措施;未处理是指鼻内镜检查后未行任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治疗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鼻内镜下应用改良三线减张法,分别对125例复杂性鼻中隔偏曲(包括高位、后部、重度或鼻底偏曲骨质明显增厚等)患者采用相对应的处理。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获得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所有患者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术后复查见大部分患者(115/125)鼻中隔外形改善良好;随访半年,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三线减张法矫正复杂性鼻中隔偏曲,符合鼻中隔偏曲的生物力学规律,保留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70°鼻内镜下儿童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25例腺样体肥大患者采用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观察其疗效。结果 825例腺样体肥大患者术后所有主观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听力学检查均恢复正常,复查鼻咽侧位片或电子鼻咽镜见鼻咽部光滑,后鼻孔通畅,咽鼓管咽口无狭窄。术后随访3~20个月所有患者无复发,并发症少见。结论 70°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75例符合纳入标准及不在排除标准之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包括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喷鼻、罗红霉素胶囊半量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口服以及鼻腔冲洗。应用上述治疗4~12周后进行各项疗效评估,包括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主观症状评估、Lund—Kennedy法鼻内镜评估、Lund—Mackay法鼻窦cT评估和鼻腔鼻窦结局测量20条(SNOT-20)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经过4—12周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鼻内镜评分、鼻窦CT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的非手术综合治疗疗效确切,并且避免了对鼻腔、鼻窦结构、生理的破坏,只有在充分的药物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经既往局部治疗无效的鼻腔深部出血患者往往会表现为鼻腔黏膜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文探讨鼻内镜下探查时各种局部治疗方法导致的黏膜损伤特点及其对鼻内镜下治疗的影响和鼻内镜治疗的优越性。方法:总结我科2009-06-2011-06进行鼻内镜下鼻腔探查治疗鼻腔深部出血的患者资料,共62例患者,男40例,女22例,仔细观察鼻内镜下各种损伤的表现。结果:鼻内镜下探查鼻腔时依不同的既往局部治疗情况而有不同的黏膜损伤特点。结论:经既往局部治疗无效的鼻出血患者鼻腔黏膜损伤特点不同,在手术时应用鼻内镜仔细探查,寻找确切出血点。经鼻内镜检查及治疗能够实现探入鼻腔内进行详细的鼻腔检查,排除各种由于既往局部治疗造成的副损伤的干扰,准确定位出血点,还可以最大可能的减少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并了解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地区>6岁居民3 412名,通过问卷调查、鼻部体检及变应原血清Ig E检测进行变应性鼻炎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病率为13.8%,不同性别与地域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与不同年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与20~40岁居民患病率更高;家族史(OR=8.547)、哮喘(OR=6.052)、公共环境污染(汽车尾气与粉尘等)(OR=2.973)、居住环境污染(新家具与新装修等)(OR=2.365)及生活爱好(养宠物与养花等)(OR=1.686)是变应性鼻炎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辽宁地区城市与20~40岁居民变应性鼻炎患病率较高,家族史、哮喘、汽车尾气与粉尘等公共环境污染、新家具与新装修等居住环境污染、养宠物与养花等生活爱好增加了其患病的危险性。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的患病受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军人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德国storz0°鼻窦内镜及手术监视系统,采用三线减张法,于鼻中隔前部切除宽约2mm软骨条,分别于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结合处、鼻中隔软骨与鼻底犁骨嵴、上颌骨鼻嵴连接处压迫、推移鼻中隔软骨,使之脱位,形成鼻中隔方形软骨顶端连接,前后下三边游离的鼻中隔软骨片,使鼻中隔充分减张,矫正偏曲,切151缝合,膨胀海绵填塞并于48h内撤出,术后2周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本组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手术均1次获得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患者主观症状消失者[鼻阻(95/98)、头痛(90/93)、间断性鼻出血(42/44)、嗅觉减退(40/45)]或明显好转者[鼻阻(3/98)、头痛(3/93)、间断性鼻出血(2/44)、嗅觉减退(5/45)]。术后复查见大部分患者(95/98)鼻中隔外形改善良好;术后半年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军人鼻中隔偏曲是影响官兵身体健康及部队战斗力的常见疾病。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严重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耳聋相关基因突变率测试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HL)的发生率。方法针对沈阳地区连续性新生儿的临床研究,使用PCR反应研究测试了538例出生后3天新生儿,包括四个基因的七个位点:GJB2(176 del 16,235del C,299 del AT),SLC26A4(IVS7-2 AG,2168 AG),MTRNR1(1555 A4G)和GJB3(538 CT),同时记录婴儿出生一般状况。结果 538名新生儿,30例携带致病突变(5.576%)。GJB2(176del 16,235 del C,299 del 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 AG)和MTRNR1(1555 AG)突变率分别为0.186%,2.416%,0.558%,0.186%,1.673%,0.186%和0.3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突变与婴儿性别,早产,双胎状态或出生体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JB2(235 del C)突变是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耳聋相关突变,耳聋基因的遗传筛选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筛出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的临床特点及血清IgE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拟诊断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2883例患者进行变应原血清总IgE及特异性IgE(sIgE)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883例AR患者血清总IgE均呈阳性,2565例(89.0%)至少一种变应原呈阳性,其中单纯吸入性变应原阳性者1738例(67.8%),单纯食入性变应原阳性者301例(11.7%),二者同时有阳性反应者526例(20.5%)。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狗上皮、蟑螂,阳性率依次为68.9%、37.3%、25.4%;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3位为花生、鸡蛋白、牛奶,阳性率依次为18.3%、15.6%、14.3%。吸入性变应原的强阳性反应率为66.4%,主要见于包括尘螨组合1(屋尘螨/粉尘螨)(15.1%)、艾蒿(9.7%)、普通豚草(6.6%)等,食入性变应原以弱阳性为主,二者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变应原血清IgE检测可以确定并评估AR患者的变应原种类和程度,并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定量、安全等特点,对于AR的临床诊治、评估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随着机体的老化,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逐渐下降,特别是免疫系统的老化现象尤为明显,机体对外来特异性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变应性疾病发病减少。老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症状多不典型,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