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电图对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肌电图行大鼠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方法。方法: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3 ̄L5脊神经后根,分别记录大鼠双侧下肢主要肌肉的肌电图像,测量最早出现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最大波幅值。结果:刺激L3脊神经后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480.8±255.9μV)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肌肉(P<0.01)。刺激L4脊神经后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00μV,其中在股四头肌(305.2±131.5μV)、胫骨前肌(340.2±310.4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在股二头肌(142.4±144.7μV)、腓肠肌(138.2±127.6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刺激L5脊神经后根,于股二头肌(377.5±264.4μV)、腓肠肌(168.4±126.7μV)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其它各肌群记录到的波幅峰值(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后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SNAP的波幅峰值,可作为腰神经后根节段定位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既往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证实了各种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近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大鼠正常跟腱周围存在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神经肽,CGRP能调节血管的生成、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因子的分泌[2],对皮肤、肌肉等组织的愈合起着关键作用[3].  相似文献   
3.
腰神经后根切断对下肢骨生长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单纯后根神经损伤后对下肢骨骼生长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切除大鼠L_2~L_5双侧脊神经后根1cm神经束,分别检测术后第2、4、8周不同时段实验大鼠双侧股骨的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结果第2、4、8周时,实验组股骨骨密度平均值分别为(0.221±0.008)g/cm~3、(0.213±0.015)g/cm~3、(0.216±0.105)g/cm~3,对照组分别为(0.223±0.005)g/cm~3、(0.218±0.014)g/cm~3和(0.208±0.111)g/cm~3,两组同期股骨骨密度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8周时,实验组股骨最大载荷的平均值分别为(93.64±8.78) N、(89.77±11.18)N、(93.21±8.74)N,虽分别低于同期对照组的(95.94±6.29)N、(91.63±9.43)N、(95.57±8.64)N,但两组同期相比,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股骨最大载荷点能量吸收和至断裂点能量吸收的平均值,两组同期相比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完全切断部分腰神经后根,短期内对下肢股骨骨密度及骨生物力学的特性的影响是有限的或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合形态学技术分析免疫缺陷小鼠的面神经损伤特点,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面神经修复再生的神经免疫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制备周围性面神经外伤模型.分别于术后3d、2周灌注固定动物,收集脑干切片,免疫组化分析模型小鼠面运动神经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后输血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间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患者1079例为病例组,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输血患者85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细胞比容、术前总蛋白、使用氨甲环酸情况、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输血率为5.0%,对照组为23.7%,差异有显著性(χ2=144.83,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术前血红蛋白、使用氨甲环酸、手术时间是影响两组患者输血差异的因素。结论通过合理筛选患者、控制手术时间、使用氨甲环酸,能够减低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输血率。  相似文献   
6.
背景:重度僵硬膝行膝关节置换的疗效还存在一定争议。目的:探讨重度僵硬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6/2010-05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僵硬膝患者221例,分为严重受限组(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65°)63例(99膝),部分受限组(65°≤置换前活动度<90°)158例(230膝),并随机选出同期手术的置换前活动度正常(≥90°)的患者202例(300膝)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置换后所有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评分及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评分和置换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置换后严重受限组较置换前增加的活动度和功能要明显高于部分受限组和对照组,且置换后部分受限组较置换前增加的活动度和功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重度僵硬膝关节在关节置换后能得到很好的活动度和功能,置换前活动度越差,置换后活动度和功能的改善可能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背景:重度僵硬膝行膝关节置换的疗效还存在一定争议。 目的:探讨重度僵硬膝关节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7-06/2010-05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僵硬膝患者221例,分为严重受限组(置换前膝关节活动度<65°)63例(99膝),部分受限组(65°≤置换前活动度<90°)158例(230膝),并随机选出同期手术的置换前活动度正常(≥90°)的患者202例(300膝)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所有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评分及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评分和置换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 < 0.05),置换后严重受限组较置换前增加的活动度和功能要明显高于部分受限组和对照组,且置换后部分受限组较置换前增加的活动度和功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重度僵硬膝关节在关节置换后能得到很好的活动度和功能,置换前活动度越差,置换后活动度和功能的改善可能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转子下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Hartofilakidis C1和C2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差异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3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C1型17例,C2型15例,均行转子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和WOMAC(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评分,拍摄髋关节X线片,测量双下肢不等长,记录跛行等并发症。结果:C1型HSS评分由43.7±4.6提升到87.2±7.1,WOMAC评分由43.6±4.3提升至87.5±6.7;C2型HSS评分由44.4±5.4提升到86.5±8.0,WOMAC评分由44.1±4.1提升至86.7±8.1,术后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均P<0.001)。C2型中4例出现术中骨折,C1型中1例出现术中骨折,术后随访均愈合。术后X线片提示关节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股骨截骨处均愈合,无感染。结论:股骨转子下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高位脱位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可以取得较好疗效,不同亚型(C1和C2型)在疗效上无明显差异,C2型应注意避免发生术中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完全去神经对大鼠皮肤伤口愈合的影响及愈合过程中神经纤维再生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情况,探讨神经纤维再生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伤口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6-02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雌性Wistar大鼠32只,体质量250~300g。切断所有大鼠右下肢的坐骨神经和股神经,然后分别制造1cm的圆形皮肤缺损作为去神经组,在大鼠左下肢相应部位制造同样皮肤缺损作为对照组,于伤后1,3,7,14d每个时间点随机处死8只大鼠,用3M贴膜覆盖于伤口,然后沿切口周围1cm切取伤口组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神经丝蛋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结果:纳入大鼠32只,均进入结果分析,伤口无感染。①两组大鼠伤后7d的伤口面积比伤后1d均明显缩小[去神经组:(0.195±0.053),(0.687±0.053)cm2;对照组:(0.131±0.041),(0.562±0.088)cm2]。与对照组相比,去神经组伤后3d大鼠的伤口面积无明显变化[(0.366±0.031),(0.408±0.079)cm2,P>0.05]。②去神经组伤口的神经丝蛋白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阳性染色在伤后第1,3,7,14天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完全去神经后皮肤伤口愈合缓慢,而伤口内的神经纤维再生缓慢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减少与皮肤伤口愈合缓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生理方法定位腰神经根主要支配肌群的可行性,为临床术中电生理定位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于2005-04/05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实验室完成,选择9只5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通过电生理的方法,依次电刺激L2~L5脊神经根部,分别记录双侧大鼠下肢主要肌肉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测量下肢四组肌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结果:9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刺激腰神经根于下肢所记录的典型肌电波形以双相波和三相波为主。②刺激L2脊神经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平均值均<1mV,以在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最高(0.89±1.05)mV,显著高于其他3组肌肉(P<0.05)。③刺激L3脊神经根,于股四头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为(23.79±13.22)mV,显著高于其他各组肌肉(P<0.01)。④刺激L4脊神经根,于下肢四组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平均值均明显>1mV,股四头肌和胫骨前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显著高于股二头肌和腓肠肌[(15.88±12.28),(12.75±4.97),(7.11±3.60),(8.06±5.29)mV,P<0.01]。⑤刺激L5脊神经根,于股二头肌、腓肠肌记录到的波幅峰值为(23.92±15.05),(13.1±7.05)mV,显著高于其他各肌群(P<0.01)。结论:电刺激不同脊神经根,在大鼠下肢不同肌肉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存在差异,综合分析记录到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峰值,可基本确定所刺激的腰神经根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