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究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技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6月于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和头颈外科就诊且资料完整的甲状腺癌患者103例,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分步骤依次逐步探查甲状腺旁腺,分析肉眼和自体荧光检出甲状旁腺的情况。结果 103例患者共检出甲状旁腺244枚,其中单侧手术76例检出甲状旁腺146(59.8%)枚,双侧手术27例检出甲状旁腺98(40.2%)枚。肉眼检出甲状旁腺227枚(93.0%),近红外显像仪检出241枚(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9,P =0.001)。进一步对步骤stage I~III上甲状旁腺和下甲状旁腺分别进行卡方分析发现,在stageI阶段,上甲状旁腺的检出率,肉眼和自体荧光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401,P =0.527),而下甲状旁腺的检出率,自体荧光明显优于肉眼观察(χ2=0.02,P =9.538)。在stage II/III阶段,自体荧光对上甲状旁腺(χ2=0.039,P =4.270)和下甲状旁腺(χ2=0.028,P =4.855)的检出率都明显高于肉眼检出。结论 自体荧光技术可明显提高甲状旁腺的检出率,降低甲状旁腺的误切率。  相似文献   
2.
恶性实体肿瘤远处转移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恶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肿瘤标志物等。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技术应运而生,已成为肿瘤学界的研究热点,使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检测达到单细胞水平,从而被视为恶性肿瘤的"液体活检"样本,并具有无创、多次、实时获取及整体性等优点,在实体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病情监测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分析了常见CTC检测技术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完善CTC检测技术,指导其在科研及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miR-14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52例PT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RT-qPCR分析miR-143在PTC中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miR-14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结果RT-qPCR发现在PTC肿瘤组织中miR-143表达为(3.60±2.98),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iR-143表达为(20.23±7.09),miR-143表达在PTC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明显降低(t=-21.39,95%CI,18.20~15.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R-143低表达与PTC患者中央区转移数目≥3(t=10.13,P=0.012)及侧颈部淋巴结转移(t=-4.67,P<0.001)相关。结论miR-143在PTC中表达降低,其表达降低参与PTC淋巴结转移。miR-143可作为PTC治疗中潜在的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常温下连续阻断半肝血流60min行不规则肝切除术对乙肝肝硬变患者剩余肝脏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华西医院施行半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的232例乙肝肝硬变伴有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半肝血流阻断时间将患者分成3组:〈60min组、60~90min组和〉90min组;分析3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输血量、肝脏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AST、ALT、PT和总胆红素水平在术后第1和3d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于术后第7d则明显下降并接近术前水平;白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在术后第1d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于术后第3和7d则明显升高并接近术前水平。〉90min组的住院时间、ALT和AST水平均高于〈60min组和60~90min组(P〈0.05),而后2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在乙肝肝硬变不规则肝切除术中具有可行性和一定的安全性;当半肝血流阻断时间〉90min时,使用该方法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例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平稳,痊愈出院。2例急诊手术患者中1例术后因并发上消化道应激穿孔、出血和切口感染自动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再次腹部择期手术的风险较急诊手术者低,与非肝移植行类似手术者相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行双侧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ERAS组(100例)、常规手术组(50例)。ERAS组围手术期采取一系列符合加速康复理念的优化措施,非ERAS组采取传统术前准备措施。比较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恶心、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恶心发生例数均较低,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减少;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均较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甲状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理念处理可明显降低术后疼痛、恶心等不适,缩短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甲状腺癌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总结近年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甲状腺外科1990-2007年收治的≤18岁青少年甲状腺癌患者20例.其中,乳头状腺癌17例,滤泡状癌2例,乳头滤泡状癌1例,均行手术治疗.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2例,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大部切除18例,单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13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除术2例,术后病理示颈淋巴结转移15例.所有患者术后均予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平均随访8年(1~16年),5年生存率100.0%,荻10年随访患者10年生存率85.7%.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青少年甲状腺癌预后良好,正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是取得长期生存的关键.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73-74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安全性及效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06月~2020年01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行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146例,将139例PTC患者纳入研究,总结建腔经验、术后视觉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 完成经口腔前庭入路单侧甲状腺癌手术135例,平均手术时间(132±34.9)min;经口腔前庭入路双侧甲状腺癌4例,平均手术时间(168±38.5)min。平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7.1±4.6)枚,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47.5%(66/139),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9±0.7)d。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率1.4%,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为0.7%。颏神经损伤7例(5.0%),暂时性下唇运动功能障碍9例,暂时性面神经下颌缘支分损伤2例。 结论 经口腔镜前庭入路腔镜手术可以进行标准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管理,在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具有良好的肿瘤治疗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可手术甲状腺癌热消融后再手术的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热消融治疗同时穿刺后病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再手术患者11例资料。单侧腺叶加峡部切除8例,全甲切除3例,都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例行同侧择区颈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3例,转移患者8例,占72.73%(8/11)。消融侧甲状腺组织有残留乳头状癌病灶2例(2/11,18.18%)。11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平均3~18个月,平均7.8个月,所有患者未再复发和转移。 结论可手术的甲状腺癌不宜行消融治疗。热消融达不到肿瘤根治的效果,甲状腺结节消融治疗需要严格规范,再次手术可取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其美观、微创、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应用于甲状腺良性疾病的治疗,目前已获得广泛认可,但对于其应用于治疗甲状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等问题仍存在争议.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行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术式切除甲状腺癌1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