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测绘卫星立体像对提取DEM效率高、精度高。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立体像对高海拔地区DEM提取实验,比较正视、前视及后视3种视角全色影像不同组合情况的立体像对所提取DEM的效果,以拉萨市城关区为实验区,并将实验结果与SRTMDEM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正视与前、后视组成的立体像对提取的DEM效果相当,均好于前视、后视全色影像组成的立体像对提取得到的DEM,拉萨市城关区空间分辨率可达10 m,效果良好,可为城市地质灾害评价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吴滇教授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肠上皮内瘤变的经验。吴教授通过四诊合参和内镜病理报告确诊疾病,在治疗上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活血解毒。方用四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弱;配伍丹参、川芎等品以活血化瘀;三叶青、南方红豆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山慈菇、苏木等清热解毒、抗肿瘤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雅江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应力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波初动求解震源机制解的程序求得雅江6.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对其可靠程度进行了分类,结合地震序列空间分布和现场宏观考察等烈度线,讨论了地震的破裂面和雅江地区的应力场.分析表明雅江5.0级和6.0级地震具有相同的震源机制解,但其余震的震中分布明显不同,5.0级地震的余震近南北分布,而6.0级地震的余震分布为北42°西.构成共轭破裂.雅江地区的应力场与鲜水河断裂上的应力场相近,主压力轴近东西,而与九龙附近的应力轴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开发最早园区一石海洞乡为研究对象,对景区进行旅游地生命周期划分。同时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影响该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变的主、次因素,以及两者在各阶段的具体演化对旅游地发展的作用,阐明景区主导因素演变机制。研究认为石海洞乡经历了探索期、参与期,现阶段处于发展期,其主导因素分别为:探索期为当地群众,参与期为上级政府、高层官员与专家学者,发展期为当地政府与投资企业。  相似文献   
5.
为了找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兴文石海地质公园相关社区的居民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了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比较效益、居民参与旅游的主观愿望、优先在旅游企业获得工作机会的意识和参与技能等几个影响当地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查了解的情况,对如何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作了简单的探讨,并提出以下几种方法:提高旅游业的比较效益、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以提高居民参与希望、提高居民优先获得工作机会的意识和通过培训提高居民的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6.
四川长宁盐矿井注水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矿区地质构造资料和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四川长宁盐矿井注水诱发的地震活动.研究发现,2006年4月前矿井注水与出水量相当,地震活动平稳;之后注水量远超过出水量,在注水量和出水量相差较大时,浅层中小地震频次急剧增加.长时间的大量注水可能渗入先存的长宁背斜内的小断裂及微裂缝带,加速附近区域微构造地层的破裂,引发了小震群活动.利用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的Q值显示该地区地下介质较不均匀;小震精定位结果显示震源深度较浅,主要分布在2~3km;震源机制解表明,浅层地震呈正倾滑特征.这些都表现出矿井注水诱发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成都台网速度量记录测定尾波震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银  邓小华 《四川地震》1996,(4):126-130
利用成都遥测地震台记录和实量处理系统记录,初步建立了14个子台速度量记录持续时间测定近层波震级的经验公式MD+D0+C1logτ+C2log^2τ并求得其中的系数C0,C1和C2,使得MD与全川分析目录结果的地震震级ML相一致,由于持续时间测定的震级的大小与信号持续时间直接相关,并反映台站附近价质性质,与路径基本无关,不受记录限幅与否的影响,可提高震级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8.
1999年四川绵竹清平5.0级地震序列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9月14日四川绵竹清平5.0级地震序列是近年发生在青藏高原碰撞带东南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序列地震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对主要的8次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和时间进程中震级频次变化的分析,来揭示该震源区地下构造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前震-主震-余震的时间进程完整,只是衰减较快。(2)主震位于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弯折的端头,与同震中十分接近。大部分余震分布在中央主断裂一侧的次级隐伏构造地带,与主断裂的北东走向一致。震源深度3-15km,(3)震源断层面北东取向,在指向南东的近水平方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断层面的锚动以逆冲兼走滑的方式为主,间有少量小型的正断层活动,统一呈现出地下物质向南东的滑移。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黏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微观孔隙分布的影响,进行变水头渗透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渗透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调查水泥掺量对渗透性影响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水泥土的渗透系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在低水泥掺量(4%~12%)范围内急剧减小,在高水泥掺量(15%~25%)范围内呈现相对缓慢减小趋势;水泥土T2分布曲线均呈现三峰分布,三峰分别对应于小孔、中孔、大孔,随着水泥掺量增加,T2分布曲线总面积呈现减小趋势,其中在低水泥掺量范围内,第2峰、第3峰峰面积减小明显,在高水泥掺量范围内,第1峰峰面积显著减小。分析可知,在水泥掺量较低时,水泥水化作用优先堵塞大孔和中孔,导致渗透系数随水泥掺量增加而显著减小;在水泥掺量较高时,水泥掺量的增加主要减少小孔隙面积,大孔和中孔面积变化不大,此时增加水泥掺量对减小水泥土渗透系数的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0.
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近期7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0.01.02~2002.08.31的时段内,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发生了7次4级左右小震,其震源机制解揭示的构造应力场和破裂面位错方向显示,是冕宁、越西经布拖、普格到巧家的一次浅层地层失稳滑动造成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凉山断裂是这次地震活动的发震断裂.用P波初动符号和吴尔夫网下半平面投影方法给出这7次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