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南石林喀斯特的形态特征及地质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永宁 《云南地质》2000,19(2):103-110
石林喀期特是喀斯特地貌中的一种极端形式,主要由表面溶良发育,高达30 ̄50m的剑状石峰、石柱组成。同世界其他一些著名的剑状喀期特相比,路南石林喀斯特具有最为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和最为多样的形态。研究表明:自2亿5千万年前早二叠世末期首次出现石牙以来,石林的发育经历了四大演化阶段;石林的形成是有利的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土下溶蚀是主要形成机理。剑状、峰状、塔状、蘑茹状及其他不规则状为石  相似文献   
2.
云南石林岩溶发育的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地质地貌景观调查、填图为基础,应用区域地层、古地磁资料、植物和孢粉化石、岩石与古土壤的化学成分(含稀土元素)、古土壤粘粒硅铝比值、钙华、溶蚀率等资料,研究了石林岩溶各主要演化阶段的古环境特点。石林地区能保留有早二叠世晚期至第四纪的石林岩溶是源于该区特殊古地理环境演变所控制的不同古环境下的岩溶过程差异。按照岩溶与环境的关系,可将石林岩溶演化的漫长过程分别划分出有利于石林岩溶发育与有利于石林岩溶保存的不同时期。石林地区的石林岩溶经历了古热带湿热海岸边缘、古热带行星风系干旱环境、半干旱山地湖泊环境与热带低海拔湿热气候到高原亚热带干湿季风气候演变。石林地区是研究漫长地质时期的不同环境下石林岩溶发育与保存的较好地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滇西云龙锡矿床为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其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岩浆期后热液和断裂构造控制。在垂直方向上,矿床的地球化学分带极为明显,它是两次成矿热液形成的脉动分带和一次成矿热液形成的分异分带的综合结果。矿床分带与断裂掏造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中并存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为实现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笔者用SWOT方法对石林世界地质公园旅游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重要古生物化石及其产地保护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且分布较广,目前在化石的保护与利用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生物化石流失严重;古生物化石管理机构不健全;保护法规宣传力度不够;对外交流工作不够;其科普教育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公众保护意识较差等。据此提出如下保护策略及措施:加大相关法律宣传力度;正确处理化石产地、旅游与地方经济的关系;科学规划保护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大力推广地质科普游;建立健全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整合地质资源,增加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吴志亮  梁永宁 《云南地质》2003,22(4):443-449
介绍陆良盆地及其周缘地质特征,论述地质演化史上的牛头山古岛与牛头山的差别,认为彩色沙林的彩沙物源为近源、多源性。  相似文献   
7.
大石林景区节理走向集中在NW30°~60°以及NE50°~75°两个方向,形成“X”型共扼性质,表现出高密度、高角度、深切割、延伸长的特点。景区剑状石林与溶蚀洼地的组合、石柱的定向展布以及空旷地、廊道和游路所体现出的特有空间结构都受到上述节理的塑造和控制。  相似文献   
8.
基于粗集、遗传神经网络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利用粗集对属性的归约功能将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归约,并将归约后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提供给BP神经网络;再用遗传算法和BP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算法来训练网络预测模型的结构(在得到最优网络结构的同时也得到网络的最优权值和阈值)。通过粗糙集归约,提高了训练数据表达的清晰度,也减小了BP神经网络的规模,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又克服了粗糙集对噪声数据敏感的影响。这一算法克服了BP算法收敛速度慢、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实例证明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浅析云南省生态旅游业的核心优势及其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云南省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种类最多的省份,拥有特色突出的人文旅游资源;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云南也有着特色鲜明的生态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使云南成为中国西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是云南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在分析这些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指出了加强生态旅游建设,是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质灾害及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弘  梁永宁  任坚 《云南地质》2002,21(3):221-229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样化的地形地貌,云南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各种地质灾害,从滑坡、崩塌、泥石流到地面沉降,从土壤流失到石漠化等广泛分布于全省,其中,斜坡地质灾害尤其,日益给人们的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在过去的十年,地质灾害治理投入了大量工作,已在全省建立了防治体系,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地质灾害多发区采取了工程治理、生物工程治理措施,使当地人民的正常生命得到保障,许多工业及民用设施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在政府和民众的关心支持下,更深入的全省地质灾害调查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