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结构阻尼识别中的目标函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三对共六个小型单层钢框架的弹性动力试验和弹塑性动力-静力对比伙依据,分别以结构的绝对最大位移反应MD,位移平方和反应SSD总滞回耗能EH作为等效目标,对结构阻尼识别中的目标函数选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钢筋混凝土框架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框架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指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方向。  相似文献   
3.
钢筋混凝土柱低周疲劳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结构的地震破坏可看作是超过屈服后的非弹性阶段的低周疲劳问题,而单根柱的破坏分析是整个框架失效分析的基础,本文通过八根1/2比例的钢筋混凝土柱在不同位移幅值下的等幅低周疲劳试验和六根非对称位移循环下低疫疲劳试验,探讨了在不同位移幅值下降筋混凝土柱累积损伤的发展规划以及低周疲劳寿命的表达式,给出了低周疲劳寿命不同位移水平下正负位移幅值比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更为合理的结构抗震破坏准则。  相似文献   
4.
按2002新规范设计了两栋不规则空间框架,分析了结构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反应,重点考察了结构在中震及大震作用的非线性响应,主要包括最大层间位移、层间扭转角以及构件混凝土纤维和钢筋纤维的最大应变等,对新抗震规范要求的设防水准及目标进行了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混凝土异形柱、短肢剪力墙及节点的抗震性能研究工作已开展得较为充分,但对它们与无黏结预应力平板所组成的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还不甚清楚,为此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对2个六柱一板单层整体结构模型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开裂破坏全过程,以及各项抗震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模型缩尺比例为1∶2.5,2个试件的板采用了不同的预应力筋布置方式,异形柱和短肢墙采用了不同的抗震等级、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结果表明:2个试件的各构件开裂时间和裂缝程度有所不同,但各构件的屈服破坏顺序是一致的,都形成了梁端塑性铰-板屈服铰线屈服机构,最终为延性破坏。滞回环具有典型的梭形特征,后期抗力与刚度下降平缓,变形和耗能能力良好,梁柱节点构造措施可靠,一字形短肢墙的早期裂缝控制应进一步研究,建议对其采用较高的抗震等级设计。  相似文献   
6.
本文按现行规范及技术规程设计了设防烈度为8度的一个规则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并进行了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空间三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考查了异形柱框架结构在设防和罕遇地震水准下的整体抗震性能,对结构能否达到抗震设防目标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8度区按规范设计的结构在设防烈度及罕遇烈度地震作用下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理想弹性恢复力模型的单自由度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结构恢复力强度误差和刚度误差对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结果的影响,讨论了结构反应最佳等效的条件下阻尼和恢复力的相互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探讨复杂加载路径下钢筋混凝土L形柱的受力性能,采用基于有限单元柔度法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对忽略剪切和扭转影响的钢筋混凝土L形柱在不同加载路径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加载路径对钢筋混凝土L形柱承载力、延性、累积滞回耗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现有钢筋混凝土L形柱抗震性能评定方法应作适当调整,以考虑加载路径对评定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中的阻尼问题评述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本文对一般建筑结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主要是弹塑性时程分析中阻尼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L形柱分析时平截面假定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选取剪跨比和弯扭比这两个影响平截面假定成立的主要参量,在截面层次上以截面应变误差分析作为平截面假定成立的定量判定依据,构件层次上以两种模型得出的柱顶侧向位移误差作为依据,对处于弹性阶段的L形柱平截面假定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得出了不同受力情况下平截面假定适用的最小剪跨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