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储能对电能应用具有时序调节的作用,且储能技术在逐步完善,其应用场景也逐渐多元。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两个一体化”)下,储能的灵活调节作用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储能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先对新能源领域相关政策以及“两个一体化”的建设规划概况进行梳理,然后分析了“两个一体化”下储能的灵活性以及经济性,研究了“两个一体化”下的储能规划,探究了“两个一体化”的商业化应用,提出了应因地制宜配置储能设施,储能收益多元,完善储能商业模式等建议,对今后储能的走向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共享储能因其具有能够提高储能利用率、降低总成本等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还不够成熟的运营模式阻碍了共享储能进一步发展。为此,该文研究包括共享储能电站、运营商以及用户3个主体的运营系统,分析其运行控制以及服务定价的运营过程。首先,建立共享储能电站-用户-运营商运营模型,然后,以总成本最低为目标进行运行控制,再基于纳什议价模型进行服务定价,并考虑每个共享储能电站初始投资成本进行收益再分配。最后,对某地区2个共享储能电站、1个运营商以及4个用户进行算例求解,对各个主体的经济性进行分析,验证了该共享储能运营模式的可行性,对部分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对运营系统总成本、各个共享储能电站回本年限或各主体每天最终收益的影响程度,对共享储能运营模式的完善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储能作为推动我国能源革命和新业态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备受关注。在国家三部委联合印发《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的激励下,加快建立健全储能学科结构、培养储能领域高水平人才对促进我国储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多所高校相继设立了储能学科,但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我国储能学科建设仍需进一步发展。因此,该文围绕高校储能学科建设、储能课程体系建设、学术刊物和学会协会、储能技术中心等反映储能学科软硬件水平的核心要素开展讨论,分析其发展情况并给出优化我国储能学科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