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6篇
工业技术   66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断裂力学理论,通过对Ⅰ型、Ⅱ型裂纹尖端应力进行叠加,得出拉剪裂纹缝端的应力表达式.然后选定最大剪应力判据为裂纹的开展判据,在此基础上代入一改进的损伤岩体强度公式,推导出一新的裂纹亚临界扩展区,并图示该区域的范围.将此裂纹亚临界扩展区与Mises屈服准则的推导结果作比较,并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三峡工程船闸陡高边坡的特点,通过力学计算与经济分析,确定了经济合理的边坡结构坡角,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技术与经济等方面研究了一种新型的结构型式—地下洞室与边坡相结合的方案。这是一种解决三峡工程船闸陡高边坡的新途径,以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必要的资料与数据。  相似文献   
3.
冶勒水电站100m深防渗墙是当今世界上在建工程中最深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成功地应用了高流态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通过加大粉煤灰的掺量来有效降低抗压弹性模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为刚性混凝土防渗墙的研究发展开拓了一个良好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有限元计算程序ADINA为平台,建立隔岩电站厂房高边坡的三维模型。基于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综合考虑了初始工况、开挖工况、卸荷工况、加固工况、蓄水工况和蠕变工况,在应力分析和变形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因素作用下隔河岩电站厂房高边坡的变形机理和岩体的稳定性,并绘出高边坡的变形机理图。为对分析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将蠕变工况的计算成果与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在验证合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边坡的后期变形进行预测。同时,结合上述分析的成果,提出监测布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Coulumb-Mohr准则,Hoek-Brown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以及π平面准则的物理含义及表达式进行了分析,继而依托岩体三轴试验结果,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上述破坏准则中的材料常数;而后结合各破坏准则同岩体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试件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最后分析了所得参数及上述破坏准则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的要求对该工程进行了设计。着重介绍了空调系统的气流组织形式、设备设置原则、空气处理过程以及机组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应用动态设计分析方法(DDAM),考核了水面舰艇四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垂向抗冲击性能。建立了水面舰艇水下非接触爆炸物理模型,计算不同工况下水面舰艇甲板设备垂向响应及反应谱。应用板理论建立舰船甲板一阶等效动力模型。结合甲板设备反应谱与舰船甲板等效动力模型,采用联邦德国军舰建造规范BV 043/85规定的正负三角波作为加载波形,计算得到不同安装质量甲板设备的冲击反应谱设计谱值。结果表明,DDAM规定的舰船设备冲击环境与1 000 kg TNT当量装药,水下距舰船60~100 m远爆炸产生的冲击环境相当。同时,依据我国舰艇自身的特点,设计了不同工况下,不同安装质量设备的舰船甲板设备垂向设计谱值。得到的设计谱规律正确,数值合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网侧的多功能应用需求,将网侧储能系统的规划问题分解为两个层次,即储能系统的多点选址和功率容量优化配置。在储能系统多点选址层面,结合储能系统在电网侧的多功能需求及系统稳定性和经济性,基于线路负载率、网损灵敏度、电压灵敏度,计及指标的时序性,构建了多属性综合指标评估模型。在储能系统功率容量优化配置层面,建立了双层规划数学模型,外层考虑延缓输电线路升级收益,减小系统网损收益、储能投资成本和系统运行成本,以配置储能系统的净收益最大为目标,优化多点布局储能系统功率与容量;内层以配置储能系统后的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优化源、储运行曲线。最后基于改进的IEEE 24节点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为大规模储能技术在电网侧的规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2020年,我国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国家战略。储能产业作为新基建政策中的主导产业,应向着高质量、低成本、大规模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新基建政策内5G基站、数据中心、特高压输电、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调研国内外各类型储能技术在这些领域内的储能配备以及应用实例,并对新基建背景下的储能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国家各部委政策应统一协调,顶层设计,成体系推进,探索合作机制和商业模式,以及各省应结合具体情况,出台相应配套实施细则等建议,进一步推进我国储能技术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储能是推动主体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关键技术,也是提升传统电力系统安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工程化实证方面,储能技术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发电侧新能源+储能这种典型应用场景,在青海、安徽、湖南等地均进行了有益尝试,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储能在新能源应用中的主要作用有:提升风电场AVC、AGC控制水平、提高风电跟踪调度曲线能力、提升风电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