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循环(IC)反应器运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自制内循环(IC)反应器,以实验室模拟废水为进水,接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对反应器的启动及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在经过污泥驯化、颗粒培养、调整及稳定的不同阶段连续运行.结果表明:启动初期反应器pH过低,产甲烷菌生长受抑制,导致VFA累积,容易酸化.通过改变模拟废水中微量元素的浓度及添加缓冲溶液,酸化的反应器可...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年产15万t啤酒的生产废水情况,介绍了采用IC厌氧反应器-一体化氧化沟处理该生产废水(7 200 m3/d)的工艺路线和主要设计参数,讨论了废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其中IC厌氧反应器的HRT为8 h,运行温度为35~37 ℃;一体化氧化沟包括氧化沟段和沉淀池段,总尺寸为40 m×24 m×6 m.IC厌氧反应器COD容积负荷在7.78 kg/(m3·d)时,COD去除率为84%左右.整套废水处理系统的COD总去除率为98%左右,出水COD小于80 mg/L.厌氧所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废水的升温.  相似文献   
3.
随着纳米银的广泛使用,纳米银和重金属共同暴露的环境风险也逐渐增加.六价铬(Cr(Ⅵ))是污水处理厂主要存在的重金属之一,为了阐明纳米银和Cr(Ⅵ)的复合效应和环境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银和Cr(Ⅵ)共同暴露于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通过考察其对污水生物处理的复合影响,揭示二者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当纳米银≤1....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问题及其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方法。同时,介绍了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建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对策建议,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高浓度含盐有机废液焚烧装置,其使用焚烧技术处理废液,实现低污染大气排放,在伴烧一定量的天然气的同时也利用了废液的热量,并回收余热实现能源循环利用.针对传统的绝热焚烧炉膛运行过程中的耐火砖寿命短、余热回收系统易堵塞、运行不稳定等问题,该系统设计了非绝热炉膛余热回收系统.非绝热炉膛利用废液焚烧后产生的熔融盐液做炉体保...  相似文献   
6.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下而上"的CO_2排放计算方法,对1995—2014年中国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从动态视角分析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及旅游接待人次、人均旅游收入、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和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等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特征,并基于STIRPAT模型对旅游业CO_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区域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不同区域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均旅游收入对中国旅游业碳减排压力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小,仅从0.156变化到0.287,旅游交通CO_2排放占比的弹性变化区间最大,其CO_2排放占比每提高1%,东部地区旅游业CO_2排放总量将提高0.239%,而中部地区仅提高0.013%;旅游业CO_2排放强度是抑制碳排放的关键因素;研究期内,分析结果不支持倒"U"型环境Kuznets曲线的观点.最后,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4-溴-2-氟碘苯萃余废水中碘的回收方法。25℃下,测定了苯、环己烷等7种萃取剂对碘萃取的分配常数及环己烷对碘萃取的分配曲线。研究选用了萃取率与分配常数相对较高,毒性相对较低的环己烷为萃取剂,并探讨了萃取剂、反应时间、溶液pH值、温度、反萃剂等因素对碘单质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温20℃,不调节废水pH值,相比为1:5、萃取时间10 min的条件下,碘的萃取率可达到88%。在室温20℃,相比为4:5的条件下,采用0.1 mol/L的氢氧化钾为反萃剂,碘的单级反萃率可达到90%。  相似文献   
8.
介绍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背景和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三大产业的碳排放计算方法;运用回归分析法和容积率指标,重点分析第二产业的碳排放特点;运用单位GDP碳排放量的指标分析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的碳排放特点。最后提出促进产业转型、实施产业升级、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能力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合理划分生态功能保护区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城镇发展布局等规划面临调整与优化,导致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原有的功能定位和保护对象发生改变。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对苏州市各县级市、区进行了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调整分析,保护总面积由2953.05平方公里调整到3476.9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开发区面积由64.70平方公里调整到53.2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由34.79%增加至40.96%。分析了苏州市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苏州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价格反复震荡、能源供应呈现周期性短缺、能源安全问题及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原因,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许多国家甚至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作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由此制定了各种关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