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地球科学   10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首次对格罗夫山地区漂砾的暴露年龄进行的研究表明,萨哈罗夫岭冰原岛峰的两块漂砾样品的 Be最小暴露年龄分别为1.24±0.11Ma和1.37±0.12Ma, 。A1最小暴露年龄分别为0.90 4-0.12Ma和0.44±0.04Ma。萨哈罗夫岭附近冰面上的漂砾样品的 Be和 A1最小暴露年龄分别是0.47±0.3Ma和0.44±0.04Ma。考虑到误差,萨哈罗夫岭三块漂砾的最小暴露年龄与相近高程的基岩样品的最小暴露年龄基本一致。因此,在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对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的冰川消涨历史进行研究时,基岩和漂砾暴露年龄所反映出的冰川演化历史是明显吻合的。  相似文献   
992.
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评价结果对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适应性的空间分布特点做出分析。研究表明:纵向岭谷区生态环境对气候变化适应性的总体状况一般,生态环境适应性好和较好的类型区面积仅占了纵向岭谷区总面积的40.37%,主要分布在南部海拔相对较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活动向有利于生态恢复方向发展的地区;适应性较差和差的类型区面积占了全区总面积的59.63%,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植被破坏严重、相对贫困的地区。因此对该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提高对气候变化以及其他外界干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3.
辽西中生代盆地特征及盆岭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西地区中生代陆相盆地及盆岭构造发育,可划分为早中印支期(T1,2)、晚印支期-早燕山期(T3-J1)、中燕山期(J2-J3)、晚燕山期(K1)、末燕山期(K2)5个盆地形成时期.一般地,盆地早期多为断陷阶段,晚期为拗陷阶段.盆地长轴方向为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受控于该时期的构造格架.山岭(古隆起)及其间宽广低拗的盆地组合形成盆岭构造.盆岭构造为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的一大特色,可分为侏罗纪和白垩纪2个类型的盆岭构造,也反映了中生代地壳多次的裂陷和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正>说起香花石的发现,必须提到两个人: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的孟宪民、黄蕴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郴州大事记》记载:1957年,国家地质部矿物原料研究所教授孟宪明、黄蕴慧等在临武香花岭矿发现世界罕见的高品位含铍矿物,命名为"香花石",后被国际新矿物学会认定为"世界稀有矿物"。  相似文献   
995.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发育2套火山岩,分布在下白垩统营城组下部和上侏罗统火石岭组中上部。东岭地区营城组为酸性岩,岩相以爆发相为主,占73%;火石岭组为中基性岩,可分为上下两段,岩相以喷溢相为主(上段占67%,下段占59%)。酸性岩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透镜状、丘状反射特征,顶面为中强反射,内部为中强或弱反射,低频、杂乱、断续分布,具有明显的穿时现象。中基性岩在地震剖面表现为眼球状、丘状反射特征,顶部为强反射,与围岩呈超覆关系,内部为弱反射、蠕虫状、杂乱、低频、断续反射。利用拟声波曲线反演方法识别火山岩,其结果表明东岭地区火石岭组火山岩厚度受断层F1控制,在F1东侧薄,西侧厚,在SN109井区域最厚。利用构造趋势面分析和三维体切片技术可识别火山机构的火山锥。在东岭地区火石岭组发现2个火山锥发育区(以中部区域为主),该区火山锥面积为56 km2,最大幅度为547 m。利用倾角属性方法结合火山机构物理模型可识别出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波形分类方法可识别爆发相和喷溢相,结合两种方法可以准确地识别出火山岩相;其结果表明东岭地区火石岭组在中部区域喷溢相上部亚相和火山通道相发育。火山锥发育的区域是火山岩储层厚度发育的区域,同时岩相预测结果表明该区也是储层物性好的区域,所以东岭地区中部火山岩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996.
电站建设对澜沧江-湄公河 泥沙年内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澜沧江漫湾电站上游旧州站和下游允景洪、清盛站1987~2003 年逐月悬移质泥沙含量实测资料, 分析对比了三站年内泥沙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将上述参数与澜沧江上游干流漫湾与大朝山电站建设的响应进行关联研究, 分析电站建设进程对河道输沙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 (1) 旧州水文站泥沙年内分配与区域气候变化 (降水) 趋势一致, 研究时段内不均匀性系数呈上升趋势, 维持天然河道输沙特性; 允景洪和 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系数对电站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响应程度不一致, 允景洪站泥沙含量不均匀系数先减小后急剧增加, 而清盛站呈微弱减小态势。(2) 旧州水文站泥沙年 内分配集中度及集中期基本无变化; 允景洪与清盛水文站的泥沙年内分配集中度变化较大, 泥沙集中期在在电站施工的高峰期(1987~1992 年、1997~2003 年) 后延, 且不同步, 允景洪在漫湾施工期后延5~6 天, 而清盛则后延将近半个月,而在大朝山施工期, 允景洪的后延响应 却明显于清盛。(3) 旧州站相对、绝对泥沙变幅逐时段递增, 允景洪站年内最大与最小月泥沙含量的相对、绝对变化幅度均减小, 清盛站泥沙含量的相对变化幅度却先增后减, 绝对变化 幅度则一直减小。三站泥沙年内极值变幅以及电站建设前后的响应差异, 说明三站泥沙变化的驱动因子有明显不同。这些关于泥沙含量年内分配特征规律的发现, 为研究澜沧江干流电站建设对上下游泥沙变化以及跨境影响的科学评价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997.
胶东西北部黄埠岭金矿床两期次叠加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埠岭金矿床位于胶东西北部招莱金矿带,产于北东向黄埠岭-凤凰山断裂的上盘,由18条大小不一的金矿脉组成。研究表明,北东向断裂控制早期中深成金矿成矿,北北东向断裂控制晚期浅成金矿成矿。早晚两期金矿化不同,早期中深成金矿以石英、黄铁矿、辉钼矿、银金矿、自然金、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等组合为特征,晚期浅成金矿以石英、方解石、银金矿、自然银、硫盐矿物和胶黄铁矿等组合为特征。早晚两期成矿叠加部位构成矿区内富矿段。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科用五个ClNaⅡ水型低洼盐碱地池塘的底泥和水样,测定了底泥、间隙水和池水中的N、P营养盐含量,并设定NaHCO34mmol/L加搅拌、CaCl22mmol/L加搅拌、NaHCO34mmol/L+CaCl22mmol/L加搅拌、搅拌等四种处理方法及对照,研究了四种处理方法对于促进盐碱池塘底泥营养盐的释放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处理方法都明显地促使底泥释放NH4-N、PO4-P,同时使水体中的NO3-N、NO2-N浓度减少,但都未达到显著程度(P>0.05),这说明加入的试剂并未显著增加盐碱池塘底泥营养盐的释放。在本实验的处理方法下,底泥对NH4-N、PO4-P的吸附与释放与底泥中NH4-N、PO4-P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鄂西黄陵背斜地区前南华纪古构造格架及主要地质事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主要运用构造筛分与成生联系解析的综合研究方法,在鄂西黄陵背斜地区,进一步厘定了阜平、吕梁(兴山)、四堡(神农)、晋宁(花山)等构造运动及相关的岩浆、变质事件。建立了黄陵(崆岭)杂岩时序以及由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三类古构造带复合的前南华纪古构造格架,提出了定型于四堡期的圈椅淌滑脱构造系。   相似文献   
1000.
舒守荣  陈健 《中国岩溶》1982,1(1):66-76
最佳遥感波段的选择是遥感波谱学和多光谱遥感技术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一套比较严格的最佳遥感波段选择的概率统计方法,对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均作了较详细的分析阐述。实际应用部分以桂林地区的主要碳酸盐岩为例,说明这种方法的具体应用效果,并用电子计算机算出了它们在不同背景条件下的最佳遥感波段。这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新方法与电子计算机相结合,显示了快速、精确和通用的优点。本文虽以地质学的主要遥感目标—岩石为例,但是原理、方法和计算机程序对环境、资源、农林、海洋和军事学科中的遥感目标也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