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31篇
医药卫生   13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总结早期诊断经验。方法1995年7月~2004年8月共收治延迟性脾破裂患者17例,其中车祸6例,斗殴4例,坠落伤3例,重物压伤2例,其他伤2例,均为腹部闭合性损伤。采用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14例,行全脾切除术4例,脾脏部分切除术5例,裂口缝合修补术5例。结果17例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16.2d,定期门诊随访数月无异常情况发生。结论提高对该病的认识,通过仔细地询问病史、细致地体格检查、密切地观察病情变化以及辅以各种有效的检查手段,完全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并早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92.
MRCP对胆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胆系梗阻性疾病的MRCP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342例胆系梗阻性疾病进行MRCP检查,所有病例经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和临床资料所证实.使用GE signa MRI/echo speed超导型1.5TMR扫描机,常规行上腹部T1WI和T2WI轴位扫描,MRCP采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进行冠状位扫描.结果 342例胆系梗阻性疾病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结合常规平扫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定性诊断正确率可达到92.4%.良性病变(包括胆管结石、胆总管囊肿及胆管炎性狭窄)140例,占所有病例的41%,诊断正确率达95.7%.医源性肝外胆管狭窄21例,占6%,诊断正确率达95.2%.恶性病变(包括胆管癌、胰头癌及壶腹癌)181例,占53%,诊断正确率达89.5%.结论 MRCP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结合磁共振平扫和其他临床资料可对良性梗阻性病变及壶腹以上部位的恶性胆道梗阻做出较准确的定性、定位诊断;但对于壶腹周围梗阻性病变的准确诊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方法检测100例LDVT患者和100例健康成人的抗凝血酶(AT)、蛋白S(PS)、蛋白C(PC)活性及活化蛋白C抵抗性(APC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DVT组AT、PS、PC活性明显降低,APCR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100例LDVT患者抗凝蛋白缺陷的总发生率为25%(25/100),以PS缺陷的发生率最高,为13%(13/100),其次是PC,为8%(8/100),AT缺陷占5%(5/100),APCR缺陷的发生率最小,为4%(4/100)。结论先天性或获得性抗凝蛋白缺陷是中国人群LDVT发病和复发的重要机制之一,因此有必要对LDVT病人进行抗凝蛋白水平的筛选。  相似文献   
994.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致肝脏氧化损伤情况,为阐明1,2-DCE中毒性肝损伤的机制提供参考依据。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不同剂量1,2-DCE染毒组(0.35、0.7、1.2 mg/L),采用静式吸入方式染毒1周;然后,取血和肝组织,分别检测血中总胆红素(TB)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肝组织中丙二醛(MDA)、GSH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血浆中T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而中、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肝组织中GSH-Px活性和GSH含量及高剂量组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剂量染毒组小鼠的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亚急性1,2-DCE中毒可引起肝组织的氧化性损伤。  相似文献   
995.
生物芯片(biochip)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高科技技术,是继大规模集成电路之后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革命。它以玻片、硅、硝酸纤维膜、尼龙膜等为载体,在单位面积上高密度地排列大量生物材料,从而达到一次试验同时检测多种疾病或分析多种生物样品的目的。根据生物材料的不同,生物芯片又分多种,如组织芯片、细胞芯片、微生物芯片、基因芯片,蛋白芯片等。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并随访SARS康复期病人骨缺血坏死影像学表现及原因。方法:使用1.5T MR扫描仪自2003—08—2005—07对42例SARS康复期病人行髋关节及膝关节检查,分析影像学表现及近期内变化。结果:SARS发病后0.5aMRI显示22例,共44个部位;其中双侧股骨头14例,单侧股骨头8例,3例合并双侧股骨髁,1例合并双侧股骨干;20例未见骨骼病变。骨缺血坏死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负重关节面下出现线条状异常信号,在T1WI为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上呈明显高信号。42例分别在SARS康复后停用激素1a及2a复查MRI,1例双侧股骨干梗死者,2a后复查MRI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其它部位坏死骨未见明显进展恶化及明显吸收好转。未见异常的20例,仍未见骨坏死。结论:激素的使用、病人对激素的敏感性和个体差异是骨坏死的重要原因,SARS所致骨缺血坏死在激素治疗停止后,病变多无变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各项指标的变化,探讨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指导临床采用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以6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组,测定60例DVT患者的血小板数量(BPC)、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活性、蛋白S(PS)含量;纤溶酶原(PI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VT患者PAgT、GMP-140、Fg、vWF含量及PAI-1活性明显升高:PT、TT、APTT、AT-Ⅲ、PC、PS、PIg及tPA活性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血液凝血、抗凝和纤溶活性异常所致的高凝状态在DVT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应采用凝血、抗凝和纤溶联合指标指导DVT的防治,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998.
SLE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FN-γ IL-10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辨证分型的实质,寻求SLE辨证分型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SLE患者中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的IFN-γ、IL-10血清水平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不同证型的相关性.结果:肝肾阴虚型和脾肾阳虚型的SLE患者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脾肾阳虚型的血清IFN-γ、IL-10含量高于肝肾阴虚型(p<0.05).结论:血清IFN-γ、IL-10含量测定对SLE的诊断和辨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赵陆伍  吴健  高阳 《淮海医药》2006,24(4):295-29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血清蛋白(GSP)及相关生化指标与DPN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和沉析法和酶法分别测定正常健康者、2型糖尿病患者(未发生周围神经系统病变)、DPN患者血浆或血清中HbAlc、GSP、空腹血糖等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DPN患者与其它2组比较,HbAlc与GSP显著增高(P<0.05~0.001).结论高水平HbAlc、GSP提示长期糖代谢紊乱在DPN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临床监测HbAlc、GSP、血糖等相关指标对DNP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PDCD5基因是一种新的重要凋亡相关基因,具有促进多种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的效应,其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形成及发展进程密切相关。较多证据表明,PDCD5在胃癌、肺癌、宫颈癌、骨关节病、白血病等疾病中的表达明显下降,且与其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