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381篇
地球科学   221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及其与径流的关系   总被引:48,自引:9,他引:48  
利用 2 0 0 1— 2 0 0 2年 4个季度月航次调查资料 ,研究了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及其与长江径流的关系 ,共鉴定浮游植物 1 5 4种 (含变种和变型 ) ,其中属硅藻类的有 1 1 3种 ,甲藻类 36种 ,近岸低盐性的中肋骨条藻 (Skeletonemacostatum)是最重要的优势种。夏季浮游植物密集区位于长江口海域的北部及靠近浙江近海的上升流区 ,春季和秋季密集区出现在调查区的南部。浮游植物数量高峰出现在夏季 (平均为 9 2 7× 1 0 6 个 /m3) ;冬季 (枯水期 )数量最少(平均为 2 91× 1 0 5 个 /m3) ,且分布相对较均匀 ,显示出该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的季节变化同长江径流量有明显的关系。由于大量营养盐被长江径流携带入海 ,造成河口区严重富营养化 ,这为赤潮生物大量孳生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 ,长江口海域已成为我国沿海赤潮多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992.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垂线分布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表明,潮泵效应在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输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含沙量垂线分布的潮周期变化反映悬沙与床沙之间存在双向交换。据此讨论了最大浑浊带与拦门沙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长江三峡巫山下沱遗址考古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本区古沉积环境变化以及古洪水情况。根据考古器物排比法研究,遗址剖面为商周以来的沉积地层。磁化率和孢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商周、汉代末期、唐宋文化层磁化率值较高,孢粉组合以木本和草本植物为主,有少量的蕨类植物,并有淡水藻类出现,木本主要为青冈属、芸香科、忍冬属、桃金娘科和朴属等,反映气候温暖湿润,有助于古文化的发展和兴盛。  相似文献   
994.
1IntroductionEstuaries are the main channels linking bothland and coastal seas,through which pass matterleached from land into rivers,together with anthro-pogenic matter discharged directly into the estuaries.During the past few decades,increasing concern…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原正交ECOM(Estuarine Coastal and Ocean Model)模式,把它改进为非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模式,以较好地拟合河口海岸岸线的变化,有效提高局部空间分辨率,提高计算速度和精度;应用预估修正法提高模式的稳定性;扣除局域平均密度层结提高。坐标系下斜压压强梯度力的计算精度;采用Euler-Lagrange方法改进物质输运方程中的平流项计算方法。数值试验结果证明以上4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模式的计算精度。把改进的模式应用于长江河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区,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较为一致。改进后的模式可更好地应用于河口海岸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96.
长江径流变化对南港盐水入侵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长江大通站长系列流量资料,按不同频率把枯季流量划分为丰,平,枯,特枯四类,并与吴淞,高桥氯化物进行对比分析,表明南港河段每年受到盐水入侵的影响,但入侵强度各年相差甚远,主要受控于径流量的丰竭,三峡工作兴建后对长江口咸潮影响,既有不利的一面,又有有利的一面,建议水库调蓄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相似文献   
997.
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石英氧同位素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氢钾(KHSO4)熔融-六氟硅酸(H2SiF6)浸泡的化学方法分离出长江、黄河河口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石英矿物,使用BrF5为氧化剂提取出石英矿物中的氧,在质谱计上测定石英中氧同位素比值(δ18O值),结果表明:同一沉积物样品中随粒度由粗变细,石英δ18O值逐渐增加,长江河口沉积物中石英的δ18O值比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的稍高,两条河流河口沉积物中相同粒级石英δ18O值差别主要受流域沉积物物质来源和流域的气候环境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针对驱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不足的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市域为基本单元,借助社会经济数据,引入自然环境数据,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和土地因子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动力因子以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形成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中心联动-梯度明显"的分布格局。动力因子对各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和经济因子是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动力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社会发展和土地现状对城镇化发展在空间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两类雨型的环流特征及预测信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赵俊虎  杨柳  曾宇星  封国林 《大气科学》2016,40(6):1182-1198
利用中国南方66站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夏季长江中下游和华南两类雨型进行了划分,对比分析了两类雨型同期大气环流和前期海温及环流的差异,以探讨两类雨型的形成机制及前期预测信号。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之前华南型出现的频次较高,之后长江中下游型出现频次增多;长江中下游型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强偏西偏南,东亚夏季风(EASM)偏弱,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偏南,乌拉尔山阻塞高压(乌阻)和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鄂阻)较强,欧亚中高纬以经向环流为主,冷暖空气在长江中下游辐合,导致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华南型年大气环流与长江中下游型年大体相反,登陆华南的台风偏多,冷暖空气在华南地区辐合,导致华南地区降水偏多;其中副高的脊线位置和中高纬阻塞强弱是长江中下游型和华南型形成的关键因素。两类雨型前期海温分析表明,长江中下游型年,前冬赤道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偏暖,为典型的东部型El Ni?o,副热带南印度洋偶极子(SIOD)呈负位相,春季El Ni?o衰减,SIOD负位相也减弱,但印度洋持续增暖;华南型年,前冬和春季的海洋演变与长江中下游型年大体相反;关键区域海温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YRR)和华南夏季降水(SCR)的年际关系存在年代际变化,YRR和SCR与前冬Ni?o3.4指数、SIOD指数和春季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海温模态(IOBW)指数的相关关系在80年代之后逐步减弱,这主要是由于这三个关键海温指数与EASM及副高脊线的相关关系在80年代之后逐步减弱;两类雨型前期大气环流差异分析表明,春季大气环流的差异性要比前冬显著,长江中下游型年,春季副高、南海副高、马斯克林高压(马高)、澳大利亚高压(澳高)均偏强,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偏弱,北太平洋涛动(NPO)呈正位相;华南型年春季的关键环流系统异常不明显,仅大西洋欧洲区极涡强度偏强,NPO呈负位相。前期海温演变及春季大气环流关键系统的异常可以作为两类雨型年的一些预测信号。  相似文献   
1000.
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桥区河床抗冲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交通、水利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采用现场原状土取样,并通过封闭管道水力试验,得到原状土起动的临界切应力及冲刷率,并通过公式换算得到原状土的起动流速,这一方法可用来确定物理模型试验中动床模型设计参数,并可为设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