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48篇
  免费   1328篇
  国内免费   1147篇
医药卫生   18523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324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10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714篇
  2013年   803篇
  2012年   1021篇
  2011年   1143篇
  2010年   956篇
  2009年   897篇
  2008年   1085篇
  2007年   951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748篇
  2004年   709篇
  2003年   640篇
  2002年   531篇
  2001年   404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438篇
  1998年   370篇
  1997年   330篇
  1996年   290篇
  1995年   290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86篇
  1989年   174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79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磁珠分选法(MACS)负性筛选方法获得高纯度嗜碱粒细胞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研究.方法 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细胞.用活性抗体标记的免疫磁珠进行MACS分选,用激光共聚焦方法鉴定嗜碱粒细胞活性.结果 Ficoll密度离心后,获得嗜碱粒细胞的纯度为(12.6±3.87)%,MACS纯化后,其纯度可提高到(95.6±3.96)%,细胞活性为(98.6%±0.83)%.激光共聚焦证实,纯化后的嗜碱粒细胞活化后CD63表达增强,细胞功能完整.结论 用MACS负性筛选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嗜碱粒细胞,细胞功能完整,可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盐酸小檗碱对脂多糖刺激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组;脂多糖刺激组作为炎症组,同时加入小檗碱和脂多糖组作为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作为细胞炎症反应指标.结果 炎症组较对照组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明显升高[(8.682±1.984)μg/L vs (22.509±1.245)μg/L,P<0.05],药物组较炎症组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浓度明显降低[(11.381±1.652)μg/L vs (22.509±1.245)μg/L,P<0.05].结论 盐酸小檗碱可以明显抑制由脂多糖刺激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前列腺素E2.盐酸小檗碱在抗人颊黏膜成纤维细胞的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以硝酸毛果芸香碱为模型药,研究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对药物眼部滞留和体外释放的影响。 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188为凝胶剂,以卡波姆974P为增黏剂,制备眼用温敏型原位凝胶。考察原位凝胶的流变学性质;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研究凝胶的体外释药行为。 结果 流变学测定结果显示原位凝胶在室温状态下为物理缠结的聚合物溶液,在眼表温度下转变为次级键网状结构。泊洛沙姆188、卡波姆974P的加入均可延缓药物的释放,二者对凝胶的黏性模量G"的影响不同。原位凝胶在4 h内缓慢释放药物,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r=0.992 3)。 结论 通过调节泊洛沙姆407和188的比例,可得到具有适宜溶液凝胶转变温度和良好释药特性的原位凝胶。流变学结果提示原位凝胶的眼部滞留能力强于普通滴眼液,是一种具有研究前景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制备温度敏感型盐酸小檗碱眼用原位凝胶。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和188为温敏材料,采用搅拌子法测定溶液-凝胶相转变温度优化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小檗碱。结果:温度敏感型原位凝胶的胶凝温度随泊洛沙姆407浓度增大而降低,随泊洛沙姆188浓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模拟泪液的稀释可使胶凝温度升高,建立了泪液稀释后相变温度与泊洛沙姆浓度的拟合方程,经Design-Expert软件优化盐酸小檗碱温敏型眼用原位凝胶的处方为25%泊洛沙姆407和4.19%泊洛沙姆188;优化处方在29.7 ℃为自由流动的液体,泪液稀释后在34.5 ℃能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结论:该眼用温度敏感凝胶符合眼部应用要求,体现出良好的眼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研究了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微波碱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与碱预提取相比,微波碱预提取不仅能提高半纤维素得率(增幅为10%~30%),还能提高半纤维素的提取速率,处理时间从2 h甚至是20 h加快到20 min。还研究了液固比(每克秸秆对应加水的毫升数)、碱用量(每克秸秆对应加入氢氧化钠的克数)、处理时间、微波功率以及温度等因素对半纤维素得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优提取条件为:液固比20、碱用量1.5、处理时间20 min、微波功率1 167 W,秸秆粒径40目。此外,采用红外光谱对所提取的半纤维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微波碱预提取工艺机理。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对槐定碱脂质体的处方进行考察并优化。方法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采用单因素对影响包封率的处方因素进行初步筛选,以包封率、载药量及综合评价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药物及硫酸铵浓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从复相关系数上看,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优化工艺制得的槐定碱脂质体包封率为51.81%、载药量为5.39%。结论 优选的槐定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97.
摘 要:目的 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脉冲微丸的制备和体外释放度。方法 采用碱诱导原理制备酒石酸美托洛尔脉冲微丸,考察制备工艺中不同因素对脉冲微丸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结果 碱性层增加质量不同、迟滞层增加质量不同、迟滞层组成不同、增塑剂用量不同和不同粒径的丸芯均会影响脉冲微丸的体外释放。结论 碱诱导原理制备脉冲微丸的方法操作简便,条件可控,制得微丸的脉冲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测定黄连中的3种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对痢疾杆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小檗碱类生物碱抑菌作用的量效关系。方法 以微量热法测定小檗碱类生物碱作用于痢疾杆菌生长代谢的热谱曲线,并得出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如生长速率常数、产热功率、最大热功率出现时间、抑制率、传代时间等,根据热动力学模型,拟合了3种生物碱产热功率-质量浓度关系,并进行初步的量效关系分析。结果 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对痢疾杆菌的生长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 0.08~1.20 mg/mL 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最大热功率出现时间和传代时间延长,生长速率常数降低和最大产热功率降低,抑制率增加,且与药物质量浓度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3种生物碱对痢疾杆菌的抑菌活性的强度顺序为小檗碱 > 巴马汀 > 药根碱,从热力学角度研究抑菌类中药的量效关系具有定量、灵敏、快速等优势。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山蜡梅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量的方法。方法 Hypersil ODS柱(250 mm×4.6 mm,2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8、376、222 nm;体积流量为1 mL/min。结果 山蜡梅叶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10.02~50.10、10.04~50.20、10.04~50.20 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13%、96.68%、97.22%。结论 本方法用于山蜡梅 中东莨菪素、槲皮素、夏蜡梅碱的定量测定,具有快捷、简便、准确的特点,能够多成分综合评价该药材。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大鼠实验性肺动脉高压(PAH)的预防作用,并探讨caveolin-1与PAH的关系。方法:98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M+F组大鼠首先给予野百合碱(MCT,30 mg/kg)皮下注射和氟伐他汀(1 mg/kg)灌胃,每日各1次,连续2周,自第2周末至第6周末继续按氟伐他汀初始给药方案灌胃而不再进行MCT皮下注射。MCT组大鼠给予每日1次MCT(30 mg/kg)皮下注射,每日1次,且自第1周开始至第6周末给予同氟伐他汀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Saline组给予生理盐水皮下注射或灌胃。自实验开始间隔2周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及肺组织caveolin-1蛋白相对含量。结果:MCT组大鼠实验第4周末mPAP和RVHI值均较Saline组显著增高。M+F组大鼠至第6周末才出现mPAP明显升高,但观察期间该组大鼠RVHI与Salin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CT组大鼠实验第2周末caveolin-1蛋白相对含量较Saline组显著降低(P<0.05),至第4周末和第6周末,caveolin-1表达进一步下调,而M+F组未观察到有统计学意义的caveolin-1表达下调。结论:Caveolin-1表达下调是大鼠实验性PAH形成的重要原因,氟伐他汀预防大鼠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与其抑制caveolin-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