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4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302篇
医药卫生   5481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04篇
  2012年   382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81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主要病变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胃肠道症状及肾脏损害为临床特点。本病变好发于春冬季节及2~10岁儿童,病因复杂。引起毛细血管变态反应的致病因素有感染、食物、花粉、虫螨等。  相似文献   
992.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T tuble drainage after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TD+ECBD)是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常用手术方式,其优点有引流胆汁,控制胆道感染,促进局部炎症、水肿消退。本研究分析TD+ECBD后声像图特点,以提高超声对其术后并发症的诊断。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MRISE序列结合GR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主动脉夹层52例,回顾分析主动脉夹层的MRI表现、分型及特征。结果:52例中,DebakeyⅠ型10例,Ⅱ型8例,Ⅲ型32例,其他2例。SE序列、GRE序列中可显示真、假双腔及撕裂的内膜,6例显示内膜破裂口,48例显示升、降主动脉不同程度的增宽。结论:MRISE序列结合GRE序列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较好方法,能为临床更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关系。方法:对145例IT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组:Ⅰ组53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Ⅱ组49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Ⅲ组43例(血小板数50-80×10^9/L),各组患者分别行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再根据巨核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每例患者分50个巨核细胞。结果:Ⅰ、Ⅱ、Ⅲ组巨核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巨核细胞分类中,除原始型巨核细胞Ⅱ、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幼稚、颗粒、产血小板及裸核型巨核细胞三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ITP时,外周血血小板数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情况有密切联系,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越多,外周血小板计数就越多。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探讨干细胞因子(SCF)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体外联合诱导脐血CD133+细胞分化及基因表达的变化,认识脐血CD133+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体外诱导分化和临床应用打下基础。利用MiniMACS免疫磁珠法从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出CD133+细胞,用含干细胞因子(SCF)、bFGF、B27的DMEM/F12细胞营养液培养10-15天,提取培养前后细胞总RNA,利用Oligo GEArray芯片和GEArray表达分析软件进行相关基因表达的芯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263个基因中,发现21个基因培养后表达比培养前显著上调,7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这些基因主要涉及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细胞周期、干细胞分化标志以及与干细胞相关的信号转导、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等。结论:SCF和bFGF通过一些特定基因的变化影响脐血CD133+细胞增殖分化,这一结果有助于从基因水平理解SCF与bFGF联合作用对CD133+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有利于细胞因子诱导的CD133+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6.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且取材方便,扩增迅速,免疫原性低,在移植过程避免了免疫排斥等反应,是治疗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腰穿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进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 d后经腰椎穿刺移植蛛网膜下腔,移植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手术前后肌力和NIHSS评分通过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症状改善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提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移植治疗可使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97.
背景: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满足了国际细胞治疗协会规定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特点,能够向骨、软骨、脂肪、肌肉、神经细胞诱导分化并支持其他干细胞的扩增,对免疫系统有良好的耐受性,对肿瘤有定向迁徙性.目的:观察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脑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变化.方法:以原位法培养人脐带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以酶消化法培养人脑肿瘤组织脑肿瘤干细胞,以细胞传代法获取第3代细胞.应用不添加任何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将两种细胞在24孔板中进行直接共培养.第3,7天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133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贴壁细胞巢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将第3天离心所得的共培养上清液重悬第3代脑肿瘤干细胞并与正常培养悬浮的第3代脑肿瘤干细胞置入96孔板中,应用酶标仪检测两组细胞生长曲线的差异.结果与结论:两种细胞共培养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脑肿瘤干细胞球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出现分解、贴壁、分化现象;贴壁的脑肿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巢蛋白均阳性.恶性程度高的脑肿瘤组织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表达CD133量越高,而与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均出现CD133表达量降低.共培养3 d的上清液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与正常培养基培养的脑肿瘤干细胞相比,增殖明显受到抑制.结果显示沃顿胶间充质干细胞与脑肿瘤干细胞体外共培养后可限制脑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的阳性率以及细胞增殖能力并促使其分化.  相似文献   
998.
背景:植骨材料来源、形态及植骨方式对腰椎融合的影响目前仍有争议.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作为一种新的植骨方式,具一定的优点,但目前在腰椎融合的临床应用报道不多.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接受后路腰椎融合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21例(28个节段),其中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7例,腰椎问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6例,退变性腰椎不稳8例.对21例(28个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行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根据植骨前后X射线片评价植骨融合率,采用腰腿痛VAS目测评分法、ODI评分法及标准Macnab疗效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3~5个月后可见骨融合征象,无高度及复位丢失、螺钉断裂等现象,患者腰腿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末次随访VAS目测类比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脊柱融合率为95%.1例患者术后6 d CT检查示椎管内小骨粒压迫神经;1例术后第5天出院后伤口浅表软组织感染.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0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1%.说明后路自体颗粒骨打压移植联合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患短期临床效果良好,植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9.
背景: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避免了因钢板置入而导致的应力遮挡和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符合现代微创骨科的观点,是一种生物学内固定方法.目的:探讨顺行和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ussell-Taylor交锁髓内钉治疗18例肱骨骨折,其中顺行置钉10例,逆行置钉8例.术后定期行X射线片检查和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与结论:获得随访14例,顺行置钉8例,逆行置钉6例,随访时间8~15个月.14例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顺行置钉肩关节功能:优5例,良2例,可1例;逆行置钉肩关节功能:优5例,良1例.顺行和逆行置入交锁髓内钉都可用于肱骨干骨折的治疗,具有减少桡神经损伤,减少创伤,固定牢靠等优点,顺行置钉易致肩袖损伤,逆行置钉因需开长槽,易致骨质劈裂,故临床上选择何种方式,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0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成肝干细胞及肝细胞,从而参与肝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和重构.目的:进一步验证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后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硬化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骨穿采集自体骨髓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培养 4 d后经肝动脉插管将其移植入肝脏.移植后4周观察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变化情况,观察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与结论:培养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患者移植前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移植前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9.43 g/L,2 378.5 U /L,47.4%,112.78 U/L,79.36 U/L,17.91 s,2.01 g/L.移植后4周分别为33.30 g/L,2 866.5 U /L,55. 8%,79.01 U/L,56.37 U/L,16.26 s,2.35 g/L.移植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表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培养后植治疗可使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