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1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975篇
生物科学   389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植物凋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格局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对森林土壤养分情况有重要的影响,而在群落结构复杂的亚热带森林中基于群落整体水平的凋落叶养分含量特征研究相对匮乏。在位于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中的20 hm2动态监测样地进行,收集凋落叶并测定其碳、氮、磷含量,结合不同生活型物种的凋落高峰,春季和初夏为常绿树种凋落高峰;秋季为落叶树种凋落高峰,以及地形特征对凋落叶养分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凋落叶养分含量表现为不同凋落高峰之间的差异,碳含量表现为秋季高峰 < 春季高峰 < 初夏季高峰,氮、磷含量为秋季高峰大于春季和初夏季高峰;在空间尺度上,凋落叶养分含量则表现为沟谷地形和山脊地形之间的差异性,在秋季凋落高峰时碳含量在沟谷地形显著低于山脊地形,氮、磷含量在山脊地形显著低于其他地形。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物种组成及其生活型差异是造成森林群落水平凋落叶养分含量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2.
2016—2018年,以深旋耕播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浅旋耕播种和免耕带旋播种模式对稻茬小麦根系发育、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孕穗期以前免耕带旋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高于深旋耕播种处理,而硝态氮含量低于深旋耕播种处理。拔节和开花期根重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16—2017年,3种耕播方式的产量和地上部分氮吸收量无显著差异;2017—2018年,免耕带旋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的产量较深旋耕播种分别增加10.9%和10.5%,地上部分氮吸收量分别增加17.5%和12.0%。与深旋耕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相比,免耕带旋播种处理播种效率高、断垄率低。综上,免耕带旋播种处理可提高稻茬小麦的播种质量,增强土壤保墒能力,降低氮淋溶风险,促进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关键发育期诺丽果中主要活性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检测青果期、硬白果期和熟果期3个熟期的西沙诺丽果实中车叶草酸、去乙酰车叶草酸、东莨菪亭、槲皮素等活性成分及其含量。结果:车叶草苷酸、去乙酰车叶草苷酸、东莨菪亭、槲皮素均能够在3个熟期的诺丽果实中检测到。诺丽的熟度对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有显著影响,不同熟期的去乙酰车叶草苷酸、东莨菪亭和槲皮素的含量两两之间都差异显著,硬白果期、熟果期与青果期的车叶草苷酸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4种活性物质的含量均随果实的成熟而不断增加,熟果期的4种主要活性物质的含量分别达到58.422 7 、110.765 0、13.545 5 、0.166 2 mg/100 g,青果期到硬白果期诺丽果中上述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较大。结论:本研究为如何在不同功能导向的诺丽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合理选择不同熟度的诺丽果原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终点对C群脑膜炎球菌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将250 L发酵罐中菌种同时均分接种于两个完全相同的1 200 L发酵罐并保持发酵参数完全一致,培养6~10 h,一罐参考A_(600 nm)值的峰值作为发酵终点,另一罐参考pH回升作为发酵终点,分别杀菌、离心、纯化获得精制多糖后,测定精制多糖中细菌内毒素含量、核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唾液酸含量、O-乙酰基含量、K_D值和K_D<0.5回收率等。结果以A_(600 nm)值达到峰值后0.5 h作为发酵终点,获得的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较之于以pH回升至7.20作为发酵终点获得的精制多糖细菌内毒素含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前者精制多糖产量略低于后者(不超过10%),但其余质量指标(如K_D值和K_D<0.5回收率)几乎一致,前者核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更低,而唾液酸含量和O-乙酰基含量均更高。结论发酵后期参考A_(600 nm)值的峰值作为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终点能够明显降低荚膜多糖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提高多糖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95.
为确定四霉素对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四霉素水剂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的室内毒力,采用刮治喷涂法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引起的杨树溃疡病进行田间应用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的EC_(50)和EC_(90)分别为114.82 a.i.mg/L、389.05 a.i.mg/L,对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优于对照药剂多抗霉素。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刮治喷涂0.3%四霉素水剂可以有效防治真菌病原茶藨子葡萄座腔菌导致的杨树溃疡病,其有效成分浓度为60~150 a.i.mg/L时,田间防效达68.25%~82.41%,与室内毒力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筛选具有较快生长速率及较强产油能力的微藻,探究所获得微藻的生理生化性能及不同培养方式对其生物量、产油能力、碳消耗等生长特性的影响与藻种对pH的适应能力。【方法】通过磷酸香草醛测定法及尼罗红染色对微藻进行初筛复筛,通过设置光合自养、异养和混养等3种培养方式,并采用气质联用等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对所获微藻生长特性、所产油脂脂肪酸组成以及碳代谢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筛选出两株产油能力较强的藻株H、Z_8,其油脂产量分别可达1.14±0.05 g/L和1.33±0.10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表明藻株H属布朗单针藻(Chlorolobion braunii)、藻株Z_8属链带藻(Desmodesmus intermedius)。构建了不同培养方式下微藻动力学模型,H、Z_8属于生长偶联型。当培养环境的pH处于6.0–9.0,对藻株H、Z_8的总脂量与生物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筛选获得的藻株H、Z_8中C16与C18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率能达到90%以上。藻种在混养条件下生物量积累优于异养,但异养条件下更加有利于油脂的积累,且H、Z_8均具有较为宽泛的pH适应能力,是具有一定产业化应用潜力的优良产油藻株。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白僵菌以及3种杀虫剂对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低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3种杀虫剂混配后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4种昆虫病原菌菌株均对樟巢螟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效果,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孢悬液处理后,死亡高峰期在3~4 d;白僵菌GDLY9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浓度为1×109孢子/mL下LT50和LT90分别为3.01、3.95 d,金龟子绿僵菌Ma09、3297效果相当,黄绿绿僵菌Mf985的LT50相对低一些,但是LT90优于金龟子绿僵菌Ma09和3297。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苯氧威、除虫脲和短稳杆菌混配后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协同指数分别为20.43、27.53和33.13。  相似文献   
998.
用PI或Hoechst 33342标记表达GFP基因的BGH 823细胞DNA,流式检测分析时,需要做荧光补偿.以此为例,建立了线性(DNA含量)和对数(GFP表达量)放大信号之间的荧光补偿调节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补偿调节方法对于GFP/DNA双标记实验,完全适用和有效;它既实现了在同一散点图上同时呈现线性与对数放大,也提供了对数和线性2种不同荧光信号参数发生荧光重叠时进行补偿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对233份河南省地方花生资源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含油量、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全面测定,并与省外和国外资源的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河南地方品种资源中,蛋白质含量中等,平均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相对较高,但缺乏蛋白质含量超过30%或含油量超过56%、油酸含量超过70%的突出材料。河南省目前高油品种选育有明显进展,育成了一批高油花生品种,但育成品种蛋白质含量普遍偏低。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地方品种资源,积极采用远缘杂交、诱变、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及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创制优良种质,选育优质专用品种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000.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 P-ATPases基因家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CDB(Transporter Classification Database)网站数据库中的P-ATPases氨基酸序列对稻瘟菌全基因组表达序列(Coding Sequence,CDS)数据库进行搜索和分析,共发现23个P-ATPases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3个基因分属于4个家族和7个亚家族。构建了本地ESTs数据库,通过P-ATPases基因CDS序列与EST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在这些基因中有20个存在EST同源体,另外3个基因没有发现EST同源体,因此这20个基因是真实P-ATPases基因的可能性更高。运用MEME程序分析了这些P-ATPases蛋白结构域的基序,有6种基序在90%以上的基因氨基酸序列中出现,属保守基序。对这23个P-ATPases基因GC含量的分析表明,它们的平均GC含量在0.519-0.628之间,稍高于稻瘟菌整个基因组GC平均含量(0.516),同时这些基因内各区段GC含量变化不大,没有明显的梯度变化。本文结果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稻瘟菌中P-ATPases基因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