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90篇
  免费   6022篇
  国内免费   4656篇
工业技术   106568篇
  2024年   421篇
  2023年   1844篇
  2022年   1967篇
  2021年   2634篇
  2020年   2334篇
  2019年   3103篇
  2018年   1495篇
  2017年   2547篇
  2016年   2804篇
  2015年   3642篇
  2014年   6622篇
  2013年   5453篇
  2012年   7128篇
  2011年   6745篇
  2010年   6288篇
  2009年   6461篇
  2008年   6648篇
  2007年   5762篇
  2006年   4467篇
  2005年   4032篇
  2004年   3574篇
  2003年   3122篇
  2002年   2410篇
  2001年   2089篇
  2000年   1631篇
  1999年   1475篇
  1998年   1433篇
  1997年   1395篇
  1996年   1320篇
  1995年   1053篇
  1994年   978篇
  1993年   798篇
  1992年   774篇
  1991年   646篇
  1990年   667篇
  1989年   677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针对传统消防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数据管理模式单一、数据反馈不及时、直观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BIM技术和物联网的消防安全数据管理方法.该方法利用传感网络实时监测室内消防数据,将消防数据与BIM模型相结合,实现在三维模型中的数据可视化,同时配合视频监控中的图像信息实现传感数据监测、三维场景查看、视频监测融合的动态场景化消防数据综合管理.论述将消防安全数据管理方案用于建筑运维阶段的方法.通过将BIM模型与LoRa技术相结合做出了便于消防管理人员实时监测室内火灾情况、了解火灾发生地周围建筑布局的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索木-混凝土组合梁在框架结构中运用的可行性,借鉴钢结构顶底翼缘角钢连接,提出了角钢混合连接木-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形式,并就其受力性能展开了试验与理论研究。试验中共设计了3个节点试件,即木梁-木柱节点、木-混凝土组合梁与木柱组合节点和木-混凝土组合梁与钢柱组合节点,并对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角钢混合连接木-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顶底角钢作为最薄弱组件对节点受力性能起关键作用;相较于木梁-木柱节点,在正弯矩作用下,木-混凝土组合梁与木柱组合节点、木-混凝土组合梁与钢柱组合节点的承载力皆提高了约18%,而初始转动刚度分别提高了40.1%和33%。通过引入“组件法”对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将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组件法预测木-混凝土梁柱组合节点的屈服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的误差皆低于15%,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分析火灾作用下考虑震损的内置单环加强T形相贯节点的抗火性能,开展了基于试验验证内置单环加强T形相贯节点计算模型的有限元分析。根据实际工程应用情况,考察参数支管与主管壁厚比、支管与主管的直径比、主管直径与两倍壁厚比及加强环厚度与主管壁厚比对节点抗火性能的影响,合理确定参数取值范围,利用Pushover分析法考虑地震引起的损伤,引入损伤变量,然后采用ANSYS中重启动分析方法,将地震引起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全部传递到节点的抗火性能分析中,对不同损伤变量及不同参数下单环加强T形相贯节点的临界温度、耐火性能和失效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损伤变量对内置单环加强T形圆管节点的抗火性能影响较大,节点临界温度随损伤变量的增大而大幅减小;支管与主管壁厚比对内置单环加强T形圆管节点的抗火性能影响效果不明显;随着支管与主管的直径比和加强环厚度与主管壁厚比的增大,内置单环加强T形圆管节点的临界温度呈下降趋势;随着主管直径与两倍壁厚比的增大,内置单环加强T形圆管节点的临界温度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结构在实际火灾下的响应,针对一网壳缩尺模型进行了结构受火试验.采用柴油油池火作为火源,考虑不同的火源功率、火源位置和通风条件,设计了8个受火场景.在结构受火试验前,进行了两次柴油燃烧特性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经典羽流模型的预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构受火试验结果表明:空间温度场在大空间火灾下分布不均匀,且火源位置和火源功率对结构温度场分布具有较大影响;在各受火场景中,大功率火源位于结构角部且通风条件不佳时为最不利火灾场景;在该火灾场景下,所测得的最高空气温度为128℃,而杆件和节点板的最高实测温度分别为92℃和84 ℃;在所有结构模型受火试验过程中,均发现网壳发生起拱变形,但试验结束后变形可恢复,且未观测到其他破坏现象.对试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火灾下结构的热膨胀变形可能提升其稳定承载力,因此在设计时建议分别基于有热膨胀变形和无热膨胀变形的结构进行稳定承载力分析,并取两者结果中的较小值作为结构火灾下承载力的设计值.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不锈钢端板连接梁柱节点的静力承载性能,对5个不锈钢端板连接梁柱节点和1个普通钢端板连接梁柱节点开展单调静力加载试验,得到了节点试件的弯矩-转角曲线,对比分析了钢材牌号、节点类型和端板有无加劲肋等因素对节点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尺寸和构造的不锈钢节点延性优于普通钢节点的延性;不锈钢中柱节点和边柱节点的承载力相差较小,但前者的初始转动刚度较高而后者的变形更大;端板加劲肋的设置显著提高了节点的承载性能。基于得到的试验结果,对中国GB 51022—2015、美国ANSI/AISC 358-16和欧洲EN 1993-1-8中的端板连接节点承载性能计算方法进行评估,3种计算方法均低估了不锈钢端板连接梁柱节点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以榫卯的当代传承为导向,在综合分析圆榫圆卯特点以及梳理圆榫圆卯在现代木结构建筑中应用实例的基础上,对"机械臂平台"数控制作圆榫圆卯的特点、误差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并基于实物模型制作以接近真实呈现的方法,从构造、材料和构架三个方面对圆榫圆卯木构架的优化方法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以期推动建筑用榫卯制作的数字工业化进程,促进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在当代的创新实践发展.研究从数控制作层面对榫卯的研究具有创新意义,从装配式建造层面对中国特色木结构建筑体系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针对传统建筑施工图纸无法直观呈现三维效果,容易造成施工人员错误理解等问题,提出在BIM技术的基础上采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三维模型和现实相结合,方便人们直观看到图纸完成后的效果.本研究以建筑业中关键节点为载体,探索研究将BIM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相结合,并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以BIM软件为建模手段,依托Unity平台,将BIM模型与AR功能封装,并在移动端实现可视化应用.  相似文献   
99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也因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获得巨大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一些建筑施工工艺和技术获得了深入研究和开发,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一些技术,在实际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于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也一直都是建筑企业高度关注的内容.系统探究了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的处理技术,该结构连接处理在目前的施工建设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深入研究和分析该技术,对于相关施工环节的建设有直接帮助.  相似文献   
999.
基坑建设中土体位移的监测十分关键.基于Flex弯曲传感技术和无线蓝牙技术设计并制作了1种土体位移传感器,利用Flex传感器的角度测量原理,利用标定试验获取传感器弯曲角度与信号变化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测量的最大量程为60o,灵敏度介于0.5o~0.7o之间.基于室内模型加载试验进行传感器性能验证,结合标定试验的位移结果,与传统位移计的结果对比验证,发现两者位移高度一致.该Flex位移传感器可对基坑工程的位移、沉降等参数进行实时无线监测,为岩土监测提供了1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核心区工程屋盖的下大吊顶为复杂自由曲面,曲面曲率变化多,施工难度大.介绍了该工程大吊顶施工深化设计技术、大吊顶与屋盖钢结构免焊接连接节点技术、装配式吊顶单元反向安装、高空高效调平及激光扫描检测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