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5篇
  免费   1640篇
  国内免费   1017篇
地球科学   1304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603篇
  2012年   638篇
  2011年   605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743篇
  2008年   690篇
  2007年   554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91篇
  2001年   515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94篇
  1997年   284篇
  1996年   235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200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15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91.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7,(1):14-20
本文系统清理并分析了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1]中的强震发生前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特征。在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中,各区域的前兆震群和显著地震存在共性特征,但又具有明显的区域个性。从共性特征上看,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发生后1-2年可能发生强震,强震一般发生在前兆震群或显著性地震附近地区或相关联构造带上;川滇往往是块体内部构造较复杂的区域,发生的强震会有前兆震群或显著性地震发生。从个性特征上看,西南划分的五个预报区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发生与西南地区的地震地质构造具有一定关系,也就是说特殊的构造使得各区域的前兆震群和显著性地震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2.
地震活动热红外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春燕  单新建  马瑾 《地震研究》2007,30(2):113-119
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基础理论和各类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简略介绍;对地形地貌、地物类型和气象等非震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及地表热红外亮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各类非震因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充分研究活动构造区带在各类非震因素影响下的热红外影像特征,掌握无震条件下的红外亮温时空演化过程,建立红外亮温变化的基准模型及各类非震因素的扣除模型,将有可能较好地排除非震因素的影响,检测出与地震活动有关的热异常。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云南区域数字地震遥测台网资料,采用Brune圆位错模型对1998年12月至2006年8月云南境内M≥3地震和越南北部M>2地震测算震源参数。结果表明,红河断裂两侧活动块体的地震活动和震源参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就地震矩与震级的标度关系而言,滇西南块体与美国加州圣安德列斯断层和滇西实验场及其周边地区的结果一致,但与华南块体和越南北部地区有差异;从应力降的测算结果看,华南块体西缘的云南及越南北部地区的年均值为7.29MPa,滇西南块体为4.48MPa,两块体北部地震的应力降大于南部地区,应力降由北向南逐渐减小;就地震位错年均值而言,华南块体为12.3mm/a,滇西南块体为6.6mm/a。  相似文献   
994.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相继发生8.7和8.5级地震。通过对这两次地震与云南地震活动关系和地下流体记录异常变化的分析,认为:印尼两次8级地震的发生可能会使云南提前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远震对云南地区小震的激发和导致地下流体记录出现异常变化的因素虽然都与大地震面波的强弱、地质构造环境等有关,但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995.
人类活动对乌梁素海湿地环境演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梁素海是我国半荒漠地区具有很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湖泊湿地[1],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内蒙古河套灌区唯一的承泄途径.乌梁素海的补给水源主要包括含高N,P的农田退水,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这些退水及废污水的排入使得湿地环境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本文在收集1986-2004年19年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乌梁素海历史资料,分析了8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湿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工芦苇面积不断扩大,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增高,水生资源迅速减少等方面,尽管2003年以来"引黄入海"工程的实施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湿地环境恶化的进程,但湿地环境仍然面临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996.
石海明  陈平  马海军 《高原地震》2007,19(2):78-79,41
我国西部的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自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次8级以上大震,均分布在新疆、西藏、甘肃等地,大陆地区有90%的6.5级以上强震发生在西部,现今强震活动依然活跃。西部地区60%的大中以上城市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反应谱最大加速度值为0.15g。在这种地质构造条件下,其地震破坏程度也是非常严重的。由此决定了防震减灾工作在经济建设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97.
旋转椭球面上的应变与转动张量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旋转椭球体面上某点为原点建立一个大地坐标单位活动坐标架. 通过平移, 使活动坐标架的原点与以椭球中心为原点的笛卡尔单位标架的原点相重合. 然后再通过两次标架旋转, 使活动坐标架与笛卡尔单位标架完全重合. 本文给出了使两个单位标架相重合的转换关系式, 以及该点位移在两个单位标架中的坐标转换式; 在此基础上, 考虑该点的位移及活动坐标架皆为该点大地坐标的函数, 经复杂推导, 分别给出了该点位移向量的微分在大地坐标系中的分量以及该点分别沿坐标曲线的弧微分表达式, 继而导出了该点的位移梯度矩阵; 最后推导出了椭球坐标系的应变张量与转动张量表达式, 并对转动张量的几何含义进行了较详细的解释, 且采用曲面理论对球面与椭球面的应变张量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陈培善 《地震学报》2007,29(4):446-447
本目录中的地震参数来自"中国地震台站观测报告"(简称"月报").其中,国内及邻区给出M≥4.7的事件,全球给出M≥6的事件."月报"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按月做出.  相似文献   
999.
安宁河断裂带晚第四纪运动特征及模式的讨论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宁河断裂带是中国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断层, 地方志记载公元1536年曾发生过震级大于7级的破坏性地震. 详细的断裂地貌航片解译和野外调查表明, 安宁河断裂带除具有主要的左旋走滑断层活动外,还兼有重要的逆冲运动分量. 根据冲沟和阶地面的位错量及其热释光测年结果估计,该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左旋走滑速率为3~7 mm/a. 根据滑移方向与断层走向的关系,推测跨安宁河断裂带东西向由于逆冲断层运动造成的挤压缩短速率约为1.7~4.0 mm/a; 简单分解鲜水河断裂带上的滑动速率,估计分配在大凉山断裂带上的滑动速率与安宁河断裂带上的大致相当,约为3~7 mm/a. 此外,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并结合最近青藏高原构造动力学研究的新认识, 建立了安宁河断裂带的动力学模型,认为安宁河断裂带是一条逆冲走滑断裂带. 其下盘(西盘)主动向南东方向下插,造成了上盘(东盘)向北西方向的上冲运动.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第四纪早期构造事件的年代学研究取得了大量数据,但对构造事件的表现形式缺乏认识。文章通过对海原断裂带内拉分盆地演化趋势及年代学研究,认为海原断裂带内的最新拉分盆地形成于1.6MaB.P.之后,代表一次新断裂的形成时期,且新断裂走向与先存断裂有一定的逆时针夹角。通过对青藏高原中部可可西里-东昆仑断裂带构造地貌的遥感解译和强震破裂调查,认为可可西里-东昆仑断裂带是一条具有新生性的强震构造带,新断裂形成时期为1.10~0.65MaB.P.之间,其构造带内的新生性断裂走向与先存断裂亦有一定的逆时针方向夹角。两条断裂带具有一致的演化趋势,说明在早更新世中后期存在区域性的构造事件,该事件表现为一系列新生性断裂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