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480篇
  免费   6314篇
  国内免费   3185篇
医药卫生   79979篇
  2023年   756篇
  2022年   1291篇
  2021年   2154篇
  2020年   2179篇
  2019年   2398篇
  2018年   2287篇
  2017年   2250篇
  2016年   2615篇
  2015年   2887篇
  2014年   4696篇
  2013年   4897篇
  2012年   4823篇
  2011年   5143篇
  2010年   4161篇
  2009年   3951篇
  2008年   3905篇
  2007年   3814篇
  2006年   3466篇
  2005年   2958篇
  2004年   2455篇
  2003年   2125篇
  2002年   1725篇
  2001年   1517篇
  2000年   1171篇
  1999年   996篇
  1998年   831篇
  1997年   718篇
  1996年   561篇
  1995年   667篇
  1994年   573篇
  1993年   467篇
  1992年   444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319篇
  1989年   286篇
  1988年   238篇
  1987年   206篇
  1986年   170篇
  1985年   445篇
  1984年   464篇
  1983年   375篇
  1982年   379篇
  1981年   316篇
  1980年   290篇
  1979年   261篇
  1978年   206篇
  1977年   159篇
  1976年   177篇
  1975年   154篇
  1974年   12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目的对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结果中的HBsAg弱阳性结果及乙型肝炎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从35 280例乙肝五项ELISA法检测结果中筛出HBsAg弱阳性115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95例,对筛出的210例标本再进行电化学发光(ECLIA)定量检测。结果 115例HBsAg弱阳性结果用ECLIA检测,结果一致为90例。符合率为78.3%。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95例用ECLIA检测,结果一致为11例。符合率为11.6%。结论 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对HBsAg弱阳性及HBsAg和HBsAb双阳性结果要慎重。HBsAg弱阳性结果中以HBsAg、HBeAb、HBcAb阳性和HBsAg、HBcAb阳性标本占大多数。HBsAg和HBsAb同时阳性的结果可靠性差,要慎重发出报告。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兰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前S1抗原(Pre-S1Ag)与HBV DNA、HBV-M及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905例HBV感染者(HBV感染组)及10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Pre-S1Ag、HBV-M、HBV DNA和肝功能检测。结果 905例标本中,Pre-S1Ag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68.51%(620/905)和67.96%(615/9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0.064,P0.05);570例HBeAg阳性组中,HBV Pre-S1阳性率为85.08%(485/570),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的Pre-SAg1阳性率40.30%(135/3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81,P0.01)。Pre-S1Ag阳性组与阴性组ALT、AST异常率分别为53.22%、25.96%和51.29%、3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ALT=53.148,P0.001,χ2AST=66.635,P0.001)。结论 Pre-S1Ag是乙肝病毒感染与复制的可靠指标,与HBV-DNA阳性相关度高,是对HBeAg的重要补充和加强,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更及时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对872例强直性脊柱炎(AS)疑似患者HLA-B27抗原的检测,分析HLA-B27抗原与AS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72例AS疑似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膜上的HLA-B27/B7抗原,并对患者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872例AS疑似患者男女比例为1.8∶1,HLA-B27抗原总阳性率为27.29%,,男女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2.50%和17.95%(P0.05),男女患者B27+/B7-单抗表达率(%)分别为39.16±42.79和20.96±33.86(P0.05),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5.35±5.44和3.35±3.87(P0.05),差别显著。结论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HLA-B27的有助于A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9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为常见的侵袭性淋巴瘤,其中活化B细胞样(ABC)亚型DLBCL患者复发率高、生存率低,预后差.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持续过度活化,是区分ABC亚型DLBCL与其他亚型DLBCL的显著特征之一,亦为导致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的关键信号通路.近年,多项研究结果证实CARMA1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进而在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拟就CARMA1功能、基因点突变及翻译后修饰等方面对ABC亚型DLBCL疾病发生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应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肝脏弹性模量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与肝脏纤维化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平煤集团总医院诊断为慢性肝病患者68例,均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检测,肝脏活检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分析肝脏弹性模量值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G0/G1组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连蛋白(LN)与S5段的弹性值及S6段的弹性值均无相关关系;G2组中,HA与S6段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58,P<0.05),S5段则无相关性(P>0.05);PCⅢ与S5、S6段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65,P<0.05;r=0.48,P<0.05);ⅣC与S5、S6段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71,P<0.01;r=0.55,P<0.05);G3/G4组中,LN与S5段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78,P<0.05),与S6段则无相关性(P>0.05);ⅣC与S5段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91,P<0.05),与S6段则无相关性(P>0.05);S0/S1组中,HA、PCⅢ、LN、ⅣC与S5段的弹性值及S6段的弹性值均无相关关系;S2组中,HA与S6段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54,P<0.05),与S5段则无相关性(P>0.05);PCⅢ与S5、S6段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72,P<0.05;r=0.65,P<0.05);ⅣC与S5、S6段的弹性值呈正相关(r=0.66,P<0.05;r=0.52,P<0.05);S3/S4组中,HA、PCⅢ、LN、ⅣC与S5段的弹性值及S6段的弹性值均无相关性。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0.512,P<0.05)。结论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得肝脏硬度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病理有较好的相关性,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可动态监测肝纤维化进展,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目的 构建猕猴B病毒囊膜蛋白gD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且检测其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合成手段获得含B病毒gD蛋白的基因片段, 在经由PstⅠ和NotⅠ双酶切后连接到pEGFP-N3载体, 随后将构建的pEGFP-N3-GD重组质粒转染到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再用Western blot检测所提蛋白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并用激光共聚焦分析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情况。 结果 成功获得携带gD基因的阳性重组质粒pEGFP-N3-GD, 且pEGFP-N3-GD重组质粒能在293T细胞的表面正常表达。 结论 利用真核表达系统, 既能够在细胞表面产生B病毒gD蛋白的特异性重组抗原, 而且可用于B检测抗原的制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Dickkopf-1(DKK-1)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B cell lymphoma/lewkmia-2 ,Bcl-2)蛋白在人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30例SNSCC(SNSCC组) ,3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SNIP组)以及20例中鼻甲黏膜组织(对照组)中DKK-1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NIP组及对照组比较 ,DKK-1蛋白在SNSCC组中的表达明显下调 ,Bcl-2蛋白在SNSCC组中的表达明显上调 ;在SNSCC组中 ,DKK-1及Bcl-2蛋白在高、中分化与低分化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0 .00% 、68 .75% 、33 .33% 及 50 .00% 、62 .50% 、100 .00%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DKK-1蛋白可能在SNS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且与Bcl-2蛋白呈负相关 ,DKK-1蛋白可能成为SNSCC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超化蛋白‐1(MCP‐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该院及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子宫内膜癌标本5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子宫内膜癌、1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9例增生期子宫内膜中NF‐κB、MCP‐1蛋白的表达,及子宫内膜癌中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F‐κB、MCP‐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期子宫内膜(P<0.05),NF‐κB和MCP‐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二者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5,P<0.05)。结论NF‐κB、MCP‐1蛋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