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464篇
  免费   12777篇
  国内免费   4809篇
医药卫生   169050篇
  2023年   1716篇
  2022年   2630篇
  2021年   5016篇
  2020年   4711篇
  2019年   4897篇
  2018年   4807篇
  2017年   4788篇
  2016年   4934篇
  2015年   4989篇
  2014年   7828篇
  2013年   8774篇
  2012年   7417篇
  2011年   8544篇
  2010年   7405篇
  2009年   7255篇
  2008年   7320篇
  2007年   8409篇
  2006年   7726篇
  2005年   7763篇
  2004年   6782篇
  2003年   6045篇
  2002年   4444篇
  2001年   4404篇
  2000年   3594篇
  1999年   3297篇
  1998年   2229篇
  1997年   1996篇
  1996年   2107篇
  1995年   2106篇
  1994年   1852篇
  1993年   1688篇
  1992年   1445篇
  1991年   1256篇
  1990年   1048篇
  1989年   991篇
  1988年   934篇
  1987年   713篇
  1986年   533篇
  1985年   607篇
  1984年   636篇
  1983年   396篇
  1982年   491篇
  1981年   417篇
  1980年   361篇
  1979年   301篇
  1978年   247篇
  1977年   201篇
  1976年   237篇
  1975年   149篇
  1974年   1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Galactosyl transferase knock-out pig lungs fail rapidly in baboons. Based on previously identified lung xenograft injury mechanisms, additional expression of human complement and coagulation pathway regulatory proteins, anti-inflammatory enzymes and self-recognition receptors, and knock-down of the β4Gal xenoantigen were tested in various combinations. Transient life-supporting GalTKO.hCD46 lung function was consistently observed in association with either hEPCR (n = 15), hTBM (n = 4), or hEPCR.hTFPI (n = 11), but the loss of vascular barrier function in the xenograft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the recipient typically occurred within 24 h. Co-expression of hEPCR and hTBM (n = 11) and additionally blocking multiple pro-inflammatory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mechanisms was more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1 day, with one recipient surviving for 31 days. Combining targeted genetic modifications to the lung xenograft with selectiv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uppression enables prolonged initial life-supporting lung function and extends lung xenograft recipient survival, and illustrates residual barriers and candidate treatment strategies that may enabl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other organ xenografts.  相似文献   
992.
993.
背景与目的:多形性未分化肉瘤(UPS),既往称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是一种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20%以上,多发生于四肢、躯干及腹膜后。发生于胰腺的UPS极为罕见。国内、外虽有报道,但多以个案形式报道,缺少大宗病例资料分析。本研究就笔者团队诊治的1例胰腺UPS患者,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诊治的1例胰腺UPS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资料,将同类病例资料汇总分析。结果:共32例(笔者单位1例加文献报告病例3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20例,女12例;中位年龄54.6(22~74)岁。按病理类型分为:巨细胞型9例,黏液型5例,多形性型18例;按发生部位分为:胰头13例,胰体尾12例,胰体3例,胰尾2例,全胰腺2例。术前诊断为胰腺癌8例,胰腺肿物及占位6例,假性囊肿4例,囊腺瘤4例,胰腺肿瘤3例,间质肿瘤1例,纤维肉瘤1例,炎性病变1例,未提及术前诊断4例。临床表现大多表现为快速软组织肿块进行性增大,常伴有压迫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胀,体质量减轻或黄疸。所有患者的术前诊断中无正确诊断。32例均行手术治疗,围术期死亡1例,总生存期15.3个月。结论:胰腺UPS为高度恶性肿瘤,无明显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发生转移及复发,预后差。早期、完整切除肿瘤以获得R0切除是手术治疗的核心,但是由于胰腺UPS的特殊组织生物学行为,在部分病例中即使施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仍不能避免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给予放化疗有可能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994.
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不仅可提高疗效、促进溃疡愈合,也是保肢和节省医疗费用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探讨DF患者在具有专业DF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三级甲等医院就诊前的诊治现状及相关因素,为DF的规范化诊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于2017年10月-11月期间,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湖南、浙江、上海、四川、广东、河北、黑龙江、澳门的13家具有专业DF诊疗中心的三级甲等医院共326例Wagner 1~5级DF患者行问卷调查与足部检查,以患者就诊于三级甲等医院前伤口清洗液的选择和伤口用药情况为指标评估治疗的规范性,分析可能影响其治疗规范性的因素。结果:在326例DF患者中,误诊率为25.8%,治疗不规范率为7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治疗的规范性与清创人、就诊医院级别、敷料应用人、院前诊治地点、并发症个数和清创地点有关(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医院分级和敷料应用人是DF治疗规范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其中三级医院DF治疗规范率是一级医院的6.707倍,且明显优于二级医院,敷料应用人为伤口/造口治疗师的DF治疗规范率是敷料应用人为患者本人的24.117倍,且明显优于敷料应用人为医生和护士。结论:DF患者在进入具有专业DF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三级甲等医院前存在较多的误诊和治疗不规范的现象。因此,需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DF多学科规范化诊治的培训,尤其应重视伤口/造口治疗师的培养;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级医院DF患者双向转诊的标准;鼓励患者主动就医,以减少误诊和不规范诊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5.
背景与目的: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小血管受累的多系统血管炎性疾病,可累及皮肤、关节、胃肠道、肾脏等多个部位,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胃肠道症状先于紫癜样皮疹出现的患者中,诊断更加困难。本研究总结分析腹型HSP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45例H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腹型HSP患者中男34例,女11例,男女比3.1:1;平均发病年龄(31.1±18.6)岁,以18岁以下青少年居多;最常见的发病季节为秋冬两季。24例(53.3%)以腹痛为首发表现,部位以中上腹部多见,以阵发性绞痛为主,14例(31.1%)以紫癜样皮疹为首发表现,5例(11.1%)腹痛和皮疹同时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有恶心、呕吐、便血、腹胀以及双膝关节疼痛等。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升高32例(71.1%),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尿蛋白阳性13例(28.9%)、尿红细胞阳性13例(28.9%)、白蛋白降低35例(77.8%)、C反应蛋白升高(CRP)27例(60.0%)、大便隐血试验阳性33例(73.3%)、免疫球蛋白A(IgA)升高4例(16.0%);32例行食物不耐受检查,其中含有食物过敏原19例(59.4%),以异种蛋白为主。33例(73.3%)行胃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十二指肠球降部以及胃窦,26例(57.8%)行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3例(6.7%)行小肠镜检查,病变主要累及回肠中下段;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胃肠黏膜的充血水肿及片状糜烂,少数伴有溃疡形成。7例(15.6%)行腹部CT,均表现为肠壁增厚,少数伴有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2例(26.7%)行病理活检,提示为黏膜非特异性炎症,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给予综合治疗,40例(88.9%)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消化道症状和皮疹均可得到明显缓解。6例(13.3%)复发,复发时间1~24个月不等。结论:腹型HSP皮疹往往晚于胃肠道症状出现,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容易误诊,临床上可以早期行胃肠镜检查,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及认识。  相似文献   
996.
残胃癌(GSC)是指胃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由于早期GSC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就诊时多数已进展,加之本病的特殊性,导致其预后较差。GSC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探讨近年来GSC诊治的若干问题,笔者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其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手段、预后及预防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提出首次胃切除手术后的随访尤为重要,早期发现、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关键。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LDL/HDL比值与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强度以及骨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226例,其中113例已绝经,将患者分为未绝经组与已绝经组。运用超声骨密度仪(QUS)分别测量受试者的骨强度指数(stiffness index,SI),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程等,测定血脂、糖化血红蛋白、骨钙素(BGP)、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血清1型胶原交联β-C-末端肽(β-CTX),并计算TC/HDL比值(THR)、LDL/HDL比值(LHR)。采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模型(FRAX)计算患者10年任何重要部位骨质疏松性骨折(PMOF)、髋部骨折(PHF)概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不同血脂指标与SI相关性,进一步评估LHR与骨代谢、PMOF和PHF等的相关关系。结果 (1)与未绝经组相比,已绝经组SI[(79. 96±11. 35) VS (92. 50±15. 95),P0. 001)]、BGP[(13. 47±4. 11) VS (21. 00±10. 90),P=0. 039)]、PINP [(34. 59±16. 16) VS (56. 70±37. 33),P=0. 016]降低,β-CTX[(590. 71±263. 24) VS (423. 07±198. 04),P=0. 021]、LHR[(2. 16±0. 76)VS (1. 89±0. 81),P=0. 040)]、PMOF[(3. 67±1. 28) VS (1. 50±0. 14),P=0. 009]、PHF[(1. 44±0. 61) VS (0. 65±0. 12),P=0. 005]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SI与PMOF、PHF呈负相关(β=-0. 749;β=-0. 681,P均0. 001);(3)分别校正年龄与BMI(β=-0. 245,P=0. 006),Hba1c与病程(β=-0. 240,P=0. 009),年龄、BMI、Hba1c、病程和肌酐(β=-0. 248,P=0. 005),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LHR与SI均有显著负相关;(4) LHR与PMOF、PHF、β-CTX呈正相关(β=0. 336;β=0. 319;β=277,P均0. 05),与BGP、PINP呈负相关(β=-0. 310;β=-0. 298,P均0. 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LHR与SI、FRAX骨折风险评分以及骨代谢指标相关,高LHR可能引起SI下降、骨折风险增高,其机制可能与成骨减少、破骨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补肾固本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骨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补肾固本方干预O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C组)、模型组(M组)、补肾固本方组(B组)、补肾固本方+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组(B+L组)、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组(L组),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建立去卵巢大鼠OP模型。药物连续干预12周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E2、BGP、AL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股骨组织中LC3、Beclin1、caspase-9 mRNA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股骨组织中PI3K、AKT、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补肾固本方可显著增高OP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BGP、ALP水平,显著上调LC3、Beclin1表达水平,降低caspase-9、PI3K、p-AKT、mTOR的表达;而上述变化能够被PI3k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所阻断,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固本方减少去卵巢后大鼠OP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基于AMPK/m TOR信号通路初步探讨左、右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sis,PMOP)大鼠成脂分化的调节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KB)、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X)、左归丸组(ZGW)、右归丸组(YGW)、补佳乐组(BJL)。除KB、SHAM组外,其余大鼠均摘除双侧卵巢,SHAM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周围等量脂肪,灌胃12周。应用数字化全身骨密度仪检测大鼠右侧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AMPK、m TORC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右侧股骨PPARγ、C/EBPα、C/EBPβ蛋白的表达以及AMPKα、m TOR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左、右归丸能明显升高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P0.01),降低大鼠股骨成脂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P0.01或P0.05),降低AMPK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升高m 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P0.01或P0.05);与ZGW组相比,YGW组PMOP大鼠右侧股骨BMD没有明显差异(P0.05),股骨成脂分化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AMPK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m TORC1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或P0.05)。结论左、右归丸通过AMPK/m TOR通路改善了PMOP大鼠股骨成脂分化过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MPK、m TOR mRNA的表达与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老年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62例)和对照(61例)两组。两组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仙灵骨葆胶囊(持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丹参注射液(持续用药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情况,以及VAS评分和血清b FGF及IGF-1在不同时间点水平变化,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骨密度显著增加,而椎体后凸Cobb角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VAS评分显著降低,血清b FGF、IGF-1水平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患者VAS评分、血清b FGF、IGF-1水平在治疗2周、4周、6周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仙灵骨葆胶囊可增强PVP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疗效,可通过提高血清b FGF及IGF-1水平促进骨折修复,从而加快骨折愈合,降低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