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0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77篇
医药卫生   259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23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糖尿病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劳欲过度,临床使用耳穴贴压联合足部反射区按摩治疗,疗效满意,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95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性激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电针组,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每周1次),电针组采用电针疗法(每天1次),连续治疗3个月。分析患者治疗后月经情况、体重指数、腰围、多毛评分、痤疮评分,以及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比较,体重指数、腰围、多毛评分、痤疮评分、LH、LH/FSH、FB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性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可有效减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量,改善内分泌和胰岛素抵抗状况,比电针疗法操作简便、完成治疗时间短、来医院次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53.
目的:探讨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SASP)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其对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UC患者随机分为溃结宁膏组、SASP组、联合组,每组20例.溃结宁膏组给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及SASP模拟剂口服,贴敷穴位以上巨虚、天枢、足三里、命门、关元为主;SASP组给予溃结宁膏模拟剂穴位贴敷及SASP口服;联合组给予溃结宁膏穴位贴敷及SASP口服,疗程均为60天,并于治疗后2个月随访.比较3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的变化.结果:溃结宁膏组和SASP组综合疗效相当[85.0%(17/20) vs 75.0%(15/20),P>0.05],溃结宁膏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SASP组[80.0%(16/20) vs 60.0%(12/20),P<0.05],联合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5.0%(19/20)、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18/20),均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和IL-4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均能降低血清IFN-γ的含量,增加血清IL-4的含量,而溃结宁膏组优于SASP组(P<0.05),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结论:溃结宁膏穴位贴敷治疗脾肾阳虚型UC疗效不低于SASP,改善中医证候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优于后者,与SASP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54.
目的:观察耳压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方法将62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再将每组患者按疼痛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分度后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组于经前7~10天采取耳压子宫、内生殖器、内分泌、神门、皮质下、肝、脾、肾等耳穴(每次选穴4~5个),配合梅花针叩刺穴位三阴交、关元、气海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服至痛止。两组治疗均在3个月经周期以上,然后根据疗效评价指标及治疗前后各症状是否存在或缓解程度等进行对比。结果:通过疗效对比,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症状明显减轻或消除,总有效率90.6%,痊愈率50%,对照组总有效率70%,痊愈率为2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压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切实有效,经济适用,操作简便,可以改善以往治疗上的单一性以更好地适用于临床,是绿色环保、无药物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55.
昆仑穴古代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清代及清以前昆仑穴相关文献的整理,总结其古代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和数据挖掘的研究方法,筛选昆仑单穴及其配伍主治病证、腧穴配伍和刺灸法的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IBMSPssstatisticsl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昆仑单穴主治病证55种,筛选出18种优势病证;配伍主治病证67种,筛选出19种优势病证及其高频配伍处方;与昆仑配伍的经穴182个,奇穴11个,委中、足三里、合谷、太溪、承山、阳陵泉、悬钟、太冲、曲池、涌泉为前10位的经穴;针刺、艾灸、刺血为主要的刺灸法。结论:研究结果较全面地展示了昆仑的古代临床应用状况,对当今临床及科研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6.
目的:观察针刺对于陈旧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1例陈旧性外踝扭伤患者,针刺患侧解溪穴透申脉、阳陵泉,留针30 min,针刺1次,1个月后随访。结果:31例患者均经过1次治疗即痊愈,随访1月未复发。结论:针刺治疗陈旧性外踝关节扭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5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穴位贴敷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NAFLD)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立普妥口服,每次10mg,每天1次;治疗组应用电针穴位同时结合穴位贴敷疗法,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ALT、AST、TC、TG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糖、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RBP4含量均明显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超检查肝脏声像图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贴敷可通过降低血清RBP4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IR),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8.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及炔雌醇环丙孕酮(达英-35)综合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肾虚肝郁痰湿型患者月经及排卵情况等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00例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先口服西药炔雌醇环丙孕酮3个月,之后治疗组加用中药和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加用氯米芬口服,并肌注促性腺激素(HMG)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睾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水平,观察临床疗效,并随访停药3个月后的月经(周期、量)、优势卵泡生长数、排卵率、卵泡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LH、LH/FSH水平,对照组LH、LH/FSH、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两组月经情况及两组优势卵泡数、排卵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问治疗后比较,LH、LH/F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05);停药3个月后,月经情况、排卯率、卵泡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卯泡生长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中药及炔雌醇环丙孕酮综合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提高排卵率,下调LH、LH/FSH水平,且不易引起卵泡刺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959.
目的观察天灸疗法治疗咳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咳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自制咳喘灸饼三伏天穴位敷贴,对照组给予生姜药饼三伏天穴位敷贴,每周1次,共3次。观察次年咳喘发作的严重程度及次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为5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灸疗法防治咳喘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60.
目的 探讨耳-体穴电针对大鼠胆汁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穴位电针组(n=10)给予耳-体穴电针方法,耳穴取大鼠耳部“肝胆”区,体穴取“胆俞”穴;非穴位电针组(n=8)分别在耳廓的“耳轮”区和体穴的“胆俞”穴旁开约1.0 cm处作为对照刺激;注射1组(n=8)尾静脉注射穴位电针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提取液2 ml/kg;注射2组(n=8)尾静脉注射非穴位电针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提取液2ml/kg;生理盐水注射组(n=8)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kg.各组大鼠经胆总管插管,于不同时间点观察胆汁流量. 结果 穴位电针组大鼠电针10、30、50min时及电针后10、30、50、70、90、110min胆汁流量较电针前升高(P<0.05或P<0.01).穴位电针组的胆汁流量在电针时和电针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非穴位电针组(P<0.05或P<0.01).注射1组注射后10、30、50、70、90、110min胆汁流量高于注射前(P<0.05或P<0.01).注射2组在注射后10、50 min胆汁流量低于同时间点注射1组(P<0.05或P<0.01).穴位电针组与注射1组大鼠在电针/注射后各时间点胆汁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体穴电针可促进大鼠胆汁流量的增加,停电针后有较强的后作用,可能是通过体液调节机制调整胆道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