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6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高渗液体复苏-出血未控制前允许性低血压状态对创伤失血休克急诊早期的救治效果。方法将5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液体复苏组(29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7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输入平衡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达70-90mmHg,限制组在止血前输入7.2%氯化钠的右旋糖酐溶液(晶:胶3:1)4ml/kg,平均速度20ml/min,维持MAP在50~70mm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盯)、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与常规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盯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升高,死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2.
目的:设计同时靶向B淋巴细胞表面CD20 和CD19 两个抗原蛋白的双特异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并制备BiCAR-T 细胞,检测其对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对免疫缺陷B-NSG 小鼠白血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构建基于鼠源CD19 和人源化CD20 scFv 的双靶点CAR分子,将CAR基因装载于慢病毒载体中,在293T细胞中包装慢病毒,感染健康人T 细胞制备BiCAR-T 细胞。构建表达CD19 和CD20 的K562-CD19-GFP、K562-CD20-GFP 以及表达Luciferase 的Nalm6-Luc-GFP 细胞作为靶细胞,将BiCAR-T 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检测其对靶细胞杀伤能力及释放IFN-γ 水平。使用Nalm6-Luc-GFP 细胞构建白血病小鼠模型,尾静脉注射BiCAR-T细胞,通过小动物成像方法观察BiCAR-T细胞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健康人来源的BiCAR-T 细胞经7 d 培养后扩增良好,扩增倍数为20~50 倍,阳性率为10%~92%,显示成功制备BiCAR-T细胞。在效靶比为10∶1 时,BiCAR-T细胞对Nalm-6、K562-CD19-GFP 和K562-CD20-GFP 的杀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 (76.7±7.4)% vs(8.7±2.4)%、(93.3±5.2)% vs(46.7±6.2)、(51.0±0.8)vs(30.7±0.5)%,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与Nalm-6细胞共孵育后BiCAR-T 细胞分泌IFN- γ 量显著增加[(872.7±7.7)vs(101.0±5.3)pg/ml ,P<0.01]。动物实验表明,BiCAR-T细胞对B-NSG小鼠白血病模型治疗效果明显,注射BiCAR-T细胞后白血病细胞逐渐减少,第50 天时基本消失,小鼠全部存活至第70 天被安乐死;PBS和对照T细胞组小鼠分别在(19±3)和(20±1)d 全部死亡。结论:成功设计了表达CD19 和CD20 的双靶点CAR分子后成功制备了BiCAR-T 细胞,该细胞能够有效杀伤表达CD19 和/或CD20 的B淋巴细胞肿瘤细胞,与靶细胞共同孵育后能够分泌大量IFN-γ,对B-NSG免疫缺陷小鼠白血病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恶性单发肺结节边缘征象所在区域18F-FDG摄取程度的差异,分析肿瘤不同生长模式对18F-FDG摄取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0例恶性单发肺结节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测定结节各边缘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及血管集束征)所在区域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ave)、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标准化摄取均峰差(ΔSUV)。应用多组间均数比较LSD法分析各边缘征象所在区域18F-FDG摄取是否存在差异。结果50例恶性单发肺结节患者中,出现毛刺征者35例,SUVave=4.99±2.98,SUVmax=5.87±3.48,ΔSUV=0.88±0.67;出现分叶征者41例,SUVave=6.95±3.30,SUVmax=8.43±3.98,ΔSUV=1.48±1.04;出现胸膜牵拉征者26例,SUVave=4.45±2.03,SUVmax=5.40±2.45,ΔSUV=0.95±0.82;出现血管集束征者30例,SUVave=6.36±3.94,SUVmax=7.78±5.22,ΔSUV=1.42±1.52。分叶征组的SUVave、SUVmax及ΔSUV明显大于毛刺征组及胸膜牵拉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法,P=0.008、0.006、0.015及P=0.002、0.003、0.049);血管集束征组的SUVave及SUVmax明显大于胸膜牵拉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SD法,P=0.026、0.026)。结论肿瘤不同生长模式的区域18F-FDG摄取程度存在差异,18F-FDG PET/CT显像能够很好地反映增殖性生长与浸润性生长在同一肿瘤不同区域分布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94.
本实验用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共同抗原(CALLA)的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Ri-cin)偶联的免疫毒素(79:Ricin)清除骨髓中克隆化白血病细胞。目的在于寻找减少自体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可能性的有效措施。~3H-亮氨酸掺入实验结果表明,79:Ricin在  相似文献   
95.
目的对新发现的1株产H2S大肠埃希菌进行细菌学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临床1例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的产H2S大肠埃希菌采用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等方法进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经全面鉴定,该菌为产H2S的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O15:K?,耐药性不强,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结论产H2S的ETEC O15:K?是变异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高度重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产H2S变异的现象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miR-14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作用及机制,为膀胱癌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用体外培养的T24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处理方式分为si-COX-2转染组、miRNA-143转染组、阴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Transwell趋化实验和3 H-thymidine 法检测 T24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免疫印迹法检测COX-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miR-143和si-COX-2转染T24细胞48~72 h后,细胞增殖能力较正常T24细胞相比下降36%~49%( P <0.01),迁移能力下降81%。免疫印迹结果表明,si-COX-2或miR-143转染的T24细胞内源性COX-2表达水平显著减少至正常T24细胞表达水平的0.39和0.31倍( P<0.01)。【结论】miR-143可能通过COX-2通路发挥对膀胱癌 T2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并抑制COX-2的表达。提示miR-143可作为膀胱癌的治疗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97.
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应用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1997年3月—2001年5月行前路病灶切除椎间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颈椎结核患者18例。随访1.5~5年,平均3.6年。结果 自体骨植骨者术后3~6月骨性融合,异体骨植骨者术后1年骨性融合。7例截瘫患者,1例Frank分级B级和1例Frank分级C级患者术后恢复达D级,其余皆完全恢复。除1例因术中撑开不够颈椎生理弯曲恢复不佳外,颈椎生理弯曲得以恢复,术后随访未见矫正角度的明显丢失,无钢板螺钉并发症。结论 钢板内固定可在颈椎结核前路手术中安全应用,它能为颈椎提供稳定性,利于骨融合和早期康复,同时,恢复和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有利于保持手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98.
支气管哮喘脱敏治疗效果及评价指标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重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是引起哮喘气道炎症的重要递质。本文旨在通过观察支气管哮喘息者脱散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外周血EOS、血清ECP的变化,探讨脱敏治疗对气道炎症的影响。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1997年12月~1998年12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支气管哮喘66例,按就诊先后均衡随机原则分为脱敏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级年龄、性别、病程及病情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中脱效组30岁以下24例,30岁以上14例。支气管哮喘病例选择符合中华医学会…  相似文献   
99.
线粒体肌酸激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线粒体肌酸激酶(CK-mit)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抗人心肌线粒体肌酸激酶单元克隆抗体和免疫组化LSAB法对50例肺癌组织进行CK-mit检测。结果:肺癌阳性率为58%,阳性与阴性表达相差显著,其中腺癌阳性率87.5%,鳞癌47.6%,未分化癌30%,腺鳞咒00%  相似文献   
100.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优劣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概略阐述了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现状,分析和讨论了该手术方法临床应用的优越性和不足,介绍了最近有关的技术调整和思想改进,预见了该术式乐观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