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科学   134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氣環流一般理解為大氣准常定的平均狀態,也有理解為某一段時間內大氣中大型形勢的變化过程。其实,这兩种正是大氣環流一個問題的兩种表現,它們是密切的联系着,它們是一個整体。大氣環流顯然是一個錯綜複雜的問題。但自然界中現象的發生,必然存在一些客观的因子,探討其客观因子,对於大氣環流問題的認識与解决定有很大幫助的。本文所討論,就是对於决定大氣環流的因子提供一些具体意  相似文献   
92.
北京北郊冬季低空大气气溶胶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文章分析了2001年1月10~16日和2月20日~3月2日两时段北京北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 m高的气象塔上距地面320、100和8 m 3个高度所采得的气溶胶样品的物理化学特征.计算了气溶胶的TSP浓度、化学组分及其分布和粒度谱.探讨了气象条件对气溶胶浓度及其来源和分布的影响.初步发现在所测的高度范围内,气溶胶TSP的浓度随高度的增高而下降,70%以上浓度分布在细粒组(d<2.1 μm).气溶胶中浓度最高的前20个元素是S、Fe、Ca、Al、K、Na、Mg、Zn、P、Ti、Pb、Ba、Mn、Cu、V、As、Cr、 Rb、Sb和Br.挥发性元素主要分布在细粒组,元素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气溶胶的离子浓度也有相同的分布特征.风速变小、层结呈现稳定,尤其逆温以及大气湿度升高均为气溶胶浓度升高的因素.人为排放源是大气气溶胶的主要贡献者.导致北京严重空气污染的气溶胶源地以北京当地及其周边邻近地区的污染源为主.  相似文献   
93.
马步坎高边坡的采掘沉陷变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变形观测分析提出, 近百年来马步坎高边坡T33岩组中煤层普遍被开采过, 使T33上部坡体发生向坡外的掀斜沉陷, 是导致坡顶后缘拉裂-沉陷进一步发展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新的采掘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最终将会自行稳定下来。  相似文献   
94.
1994年3月在三峡淹没区进行综合考古物探研究(该项目主要由日本田中保士先生资助)时,根据电流扩散及穿透原理,提出了地面电探CT新技术并将其用于考古实践.为获得资料的充分重叠,可使用数十至5000个探头,现场实时或线下处理得到数百幅纵、横断面及一定深度平剖面的彩色影像图、可直观显示数十米深的地下微观结构.至少对1—3个推断墓,经洛阳铲钻探结果发现了‘活土”,有可能发现公元前475—221年的“巴王陵”.本研究所发展的地面电探CT有益于考古技术现代化及三峡地下文物的抢救.  相似文献   
95.
96.
97.
论郯庐断裂带(嘉山—庐江段)A型推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8.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土体的固结沉降数据解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借助剑桥本构模式,对某国际机构试验区软基进行固结沉降的过程模拟研究,并对试验区不 均匀沉降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99.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具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邻区各构造带侏罗纪变形样式和组合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模式,即具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构造。指出了该类构造的结构组成、物质运动方向和动力作用过和动力作用过程,揭示了研究区各构造带和各类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00.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沉积微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冉启全  李士伦 《沉积学报》1996,14(A00):186-191
本文介绍用于沉积微相智能识别的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关键井研究建立了测井相与地质相的对应关系作为识别模式,通过向识别模式学习获得模式识别智能知识,从而利用这些智能知识识别未知井,未知点微相类型。本文方法成功地应用于中原油田文留;地区沙四段海相的识别与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