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邻区各构造带侏罗纪变形样式和组合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模式,即具限制性边界的侧向挤出构造。指出了该类构造的结构组成、物质运动方向和动力作用过程,揭示了研究区各构造带和各类盆地的形成机制和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
袁学诚 《中国地质》2005,32(1):1-12
利用卫星重力异常研究中国西部岩石圈构造,发现中国西部壳内存在规律、清晰的平行线状排列盆山构造。自北而南是:额尔齐斯盆地带、北准噶尔隆升带、天山北盆地带(或天北盆地带)、天山隆升带、淖毛湖一乌力吉盆地带、天山南盆地带(或天南盆地带)、库鲁克塔克一北山隆升带、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盆地带(或塔南盆地带)、西昆仑一阿尔金一祁连山隆升带以及柴达木盆地带和藏南盆地带。壳内盆地带主要形成于印支一燕山期强烈的挤压褶皱带内。喜马拉雅期,在印度板块自南西向北东的俯冲作用下,使婆罗科努山一察布查尔山一阿拉沟山一额尔宾山一霍拉山等山系横向隆升,和天山山脉一起,将新疆地区分割成伊宁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当今新疆地貌。研究表明,上述横向隆升山脉和其他北西一南东向新构造,在岩石圈地幔中均有相应的卫星重力异常,推测新构造运动的动力来自岩石圈地幔。对青藏高原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以雅鲁藏布江断裂、班公湖一怒江断裂、澜沧江和金沙江断裂等一系列相互平行的断层和其夹持的条形地块为特征,表层构造与壳内构造不符。这些条形构造和青藏高原地壳向东南的逃逸构造仅发生在上地壳。研究还表明印度板块俯冲到地幔仅发生在西藏西南部。在JJI西一藏东存在南北向的稳定地块,阻挡了印度板块向青藏高原俯冲的进程。从这项研究中得到启示,西部寻找油气资源应考虑:①不要局限于新生代盆地;②研究盆地的构造背景要考虑深部构造的控制;③基础研究对寻找油气资源能发挥重要的预测作用,可以为寻找古生代、中生代油气田提供线索,为部署工作提供参考。尤其应对天北盆地带、天南盆地带、塔南盆地带、柴达木盆地带,以及藏南盆地带的深部整体面貌及它们对地表构造的控制作系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生代构造地层分析及动力机制研究刘少峰(研究生)李思田(导师)从动力学成因角度,将构造地质学与沉积学相结合,沉积盆地与盆缘造山带研究相结合,运用构造地层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以下简称盆地西缘)进行构造地层分析及...  相似文献   

4.
盛源盆地西缘推覆构造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俊 《铀矿地质》1994,10(3):156-160
本文论述了盛源盆地西缘带宝山冲断推覆构造的特征,研究了冲断体的几何结构、岩石变形、扩展方式、动力机制及其演化历程,并对推覆构造的控矿作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对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矿床的勘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文章分析了中非剪切带对多赛奥盆地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明确了多赛奥盆地的 构造演化阶段,并从盆地结构和构造样式分析入手,探讨了多赛奥盆地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受中非剪切带“强—弱” 两期走滑作用控制,多赛奥盆地经历了扭张期、压扭期、拗陷期三期的构造演化阶段,扭张期为盆地的主要形成期,压扭 期为盆地构造定型期。在晚白垩世压扭期,盆地东、西部遭受不同程度的压扭作用,形成东部主坳区和西部压扭区,东部 主坳区遭受后期压扭作用较弱,表现为不对称的双断结构特征,而西部压扭区遭受强烈的后期压扭作用,地层发生弯曲变 形,Borogop II断裂发生正反转作用,形成大型正花状构造区。受早期扭张作用和后期压扭作用双重控制,多赛奥盆地发育 两类五种构造样式。右阶右旋作用机制形成的扭张作用控制了多赛奥和塞拉迈特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查干诺尔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作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旭  郭华  卫三元 《铀矿地质》2004,20(6):344-351,357
本文着重从盆地构造演化这一角度出发,论述了盆地构造演化对盆地结构、沉积充填序列、水文条件、铀活化迁移等与盆地铀矿化作用关系密切的因素的控制作用,认为盆地构造为查干诺尔盆地铀矿化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控制了查干诺尔盆地铀矿化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及矿化程度。受盆地构造演化特征的影响,盆地内铀矿化存在两种类型,即潜水氧化带型和局部性层间氧化带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反转构造作为盆地和造山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油气勘探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也日趋显著.介绍了盆地反转构造的研究概况,总结了过去近80年的盆地反转构造研究历程,阐述了反转构造的概念、识别方法、分类、定量研究、成因机制.随着诸多新方法技术的应用和原有技术精确度的提高,盆地反转分析越来越朝着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反转构造定年、反转构造综合分析方法、反转作用与盆地演化研究等集中体现了现阶段盆地反转构造研究的进展.详细总结了反转构造在造山带内的应用进展,指出了先存构造的结构对反转构造几何学特征的控制作用以及正确区分薄皮构造与厚皮构造在反转研究中的重要性.造山带前缘的逆冲体系作用也是引起前陆盆地反转的主要因素,走滑反转和斜向反转在造山带中也很普遍.通过对沉积盆地和造山带反转构造研究的分类介绍,提出了盆山一体化反转构造研究的思路,并基于盆山耦合关系理论,阐述了构造反转在油气成藏和富集成矿中的作用.这种思路是顺应地球系统科学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需要而提出的.此外,新方法技术的综合运用是盆山一体化反转构造研究的重要支撑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敦煌盆地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盆地演化史,应用水文地质系统理论划分了盆地含水系统,对盆地的水动力条件进行了阐述。按构造-古水文地质学原理分析了盆地古水文地质条件,认为盆地具备了形成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的良好水文地质结构及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
造山带动力沉积学是造山带地质学和大陆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面。造山带动力沉积学研究的重要基础是识别造山带的原型沉积盆地,认识其大地构造沉积相和原型沉积盆地的演化。造山带动力沉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造山带区域地层学、沉积学、大地构造学、造山带原型盆地的充填序列或构造层序、古地理和古海洋及建立沉积盆地的动力模式。其研究方法涉及造山带原型盆地的物源和组分分析、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及沉积构型分析、充填序列和构造层序分析、古流向和古地理分析、沉积厚度和沉降分析以及沉积盆地动力模拟等。  相似文献   

10.
逆冲断层前锋带的构造样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逆冲断层产出构造环境和规模的不同,其前缘可以有拆离型,褶皱型,前冲型,反冲型等多种样式;每种样式又可具不同特征。此外,逆冲前缘还常伴生一些重力构造,盆地构造和不同方向的反转构造。各种构造样式可以相互转化和过渡而共存于同一逆冲带,或发育于不同逆冲带中。它们是研究塑冲作用的动力状态,,扩展方式和发展阶段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构造调节带是裂谷盆地中的一类重要构造形变,而东非裂谷带是研究这一构造现象的理想区域。以东非Lake Albert盆地为研究对象,在对盆地构造、沉积及油气成藏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构造调节带的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作为张性应变调节构造系,圈闭相对发育,以断块圈闭为主;同时因其在古地貌上一般表现为斜坡,对砂体注入有强烈的控制作用,在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附近发育优质的三角洲砂体;加之其侧翼往往与油气潜在生成场所相接,因此构造调节带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构造变形分析与古应力场演化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蜜  施炜  李建华  渠洪杰 《地质学报》2010,84(2):159-170
江汉盆地内部发育多个断陷带,其形成与演化对盆地油气聚集至关重要。本文以远安和南漳断陷带为重点,基于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断裂变形测量,分析了江汉盆地西北部断陷带的构造变形特征,建立了盆地古构造应力场演化序列。结合区域构造分析与变形叠加特征研究,将断陷带白垩纪以来的构造演化历史划分为4个阶段:①晚白垩世—古近纪,受NEE—SWW向引张作用,江汉盆地内部发生断陷;②古近纪末期,断陷盆地遭受近E—W向挤压作用而发生构造反转;③新近纪,先后受NE—SW向引张和NW—SE向引张作用,断陷带再次伸展沉降;④新近纪末期,在NE—SW向构造挤压作用下,断陷带发生右旋走滑活动。江汉盆地晚白垩世以来构造变形序列的建立,为探讨江汉盆地后期构造演化及油气成藏改造提供了构造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形成机制及其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断陷盆地是典型的构造活动型盆地, 盆地中各种类型的坡折带均有其发育的构造背景和控制机制.以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研究为基础, 提出了断陷盆地构造坡折带的分类方案, 描述了各类构造坡折带的基本特征和形成的构造机制, 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发育的综合模式.断陷盆地中的构造坡折带可分为断坡带、弯折带、挠曲带和枢纽带4种类型.断坡带受控于断陷盆地内各种类型的同生断裂作用, 弯折带则与主控边界断层的几何学形态密切相关, 形成于铲式正断层控制的断层上盘内, 而挠曲带与基底正断层的隐伏式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上述3种类型的构造坡折带都是由盆地上盘的变形作用所产生的, 而枢纽带的发育则是盆地上盘的旋转掀斜作用引起的变位所致, 同时这类坡折带发育于主边界断层为陡倾平面状正断层控制的断陷盆地内.构造坡折带的发育特征、空间分布、演化过程和组合样式决定了盆地的可容空间和物源系统, 因而制约了沉积物的分散过程和砂体的分布样式.揭示构造坡折带与沉积相的展布关系, 将有助于阐明盆地内部沉积体系分布规律, 有效地进行砂体预测.   相似文献   

14.
沁水盆地南部周缘被挤压性断裂褶皱带所围限,区内缓坡带形成煤层气富集区.受中新生代区域构造—热演化影响,盆地内煤储层在深成变质作用基础上叠加了不同程度的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和岩浆热变质作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质和变形,导致其在变质变形程度、含气性及渗透性等煤储层物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有明显的区域分异,形成展布方向与盆地复向...  相似文献   

15.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的“翘板式”形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藏阿里札达地区基本构造格架是由-系列褶皱、断裂、岩浆岩带和动力变质带组成的一套北西向构造系统,起源于晚侏罗世以来印度-欧亚板块俯冲-碰撞和陆内会聚作用。按照板块运动时间顺序,可区分出早、晚两阶段构造组合。早阶段构造组合与板块俯冲-碰撞有关,形成缝合带-陆缘弧系统;晚阶段构造组合与陆内会聚有关,形成基底断块系统。札达盆地与高喜马拉雅断块隆起存在盆-山耦合关系,藏南谷地基底断块的翘板式运动是形成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阴山中生代地壳逆冲推覆与伸展变形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研究区属燕山-阴山中生代板内造山带西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变形特征和物质组成,可以分为北部构造活动带、中部隆起带和南部构造活动3个不同的构造区。以中部隆起带为中心,在南北两侧的构造活动带中的构造样式和变形机制呈反向对称出现。逆冲构造和伸展构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切共生。在印支期-燕山早期地壳以逆冲挤压变形机制为主,形成了色尔腾山逆冲推覆体系和大青山逆冲推覆体系,而燕山晚期阶段在逆冲岩席上产生了背向伸展变形作用,形成了同构造的早白垩世呼和浩特-包头盆地和固阳盆地。  相似文献   

17.
班公错~怒江构造带是青藏高原内一条十分重要的构造带,对北部羌塘盆地和南部措勤盆地的演化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1]。对盆地沉积建造以及演化过程的研究,是青藏高原盆地评价的关键问题[2]。这里将通过电性特征对某些地质问题进行探讨,试图为该构造带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电性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奥连特盆地是一个位于南美安第斯山前的弧后前陆盆地,盆地东部斜坡带发育大量低幅度构造,并与油气有密切关系。为明确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低幅度构造的形成过程及其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了低幅度构造的发育特征,针对性地开展了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奥连特盆地东部斜坡带低幅度构造主要与逆断层、反转断层和走滑断层相伴生,一般位于断层上盘,控制其发育的动力学机制主要是断层的正反转作用和走滑作用,而且先存正断层向深部变缓,有利于断层后期的反转以及低幅度构造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变质岩石学理论及韧性剪切带和显微构造学的基本方法,对研究区韧性剪切带中深层次动力变质岩的类型划分和动力变质作用进行了研究。将动力变质岩划分为糜棱岩和构造片岩两类及其相应的亚类。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地质构造、含矿地层和水动力环境对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控制作用的基础上,认为艾丁湖构造斜坡带、断块构造及次级断裂、褶皱是铀矿化定位的标志,辫状河相砂体为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提供了有利的空间,层间承压水和地球化学环境的变异部位是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场所,并对有利的成矿区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