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44篇
  免费   3482篇
  国内免费   2433篇
医药卫生   76759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934篇
  2022年   977篇
  2021年   949篇
  2020年   1203篇
  2019年   1332篇
  2018年   1498篇
  2017年   883篇
  2016年   1187篇
  2015年   1297篇
  2014年   3581篇
  2013年   2665篇
  2012年   2974篇
  2011年   3452篇
  2010年   3205篇
  2009年   3313篇
  2008年   3325篇
  2007年   3415篇
  2006年   3184篇
  2005年   3376篇
  2004年   3045篇
  2003年   2796篇
  2002年   2248篇
  2001年   2218篇
  2000年   2532篇
  1999年   2540篇
  1998年   2260篇
  1997年   2179篇
  1996年   2043篇
  1995年   2018篇
  1994年   1693篇
  1993年   1332篇
  1992年   1180篇
  1991年   1098篇
  1990年   900篇
  1989年   775篇
  1988年   485篇
  1987年   392篇
  1986年   322篇
  1985年   293篇
  1984年   247篇
  1983年   251篇
  1982年   221篇
  1981年   191篇
  1980年   129篇
  1979年   96篇
  1978年   45篇
  1976年   27篇
  1965年   33篇
  1964年   3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摘要】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slow、ADC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件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附件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27例。由两位医师分别测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值(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和f)。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位观察者之间各项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对良恶性组之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诊断附件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各项DW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较好(ICC为0.846~0.959)。四项定量参数中ADCstandard、ADCslow及f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tandard、ADCslow及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3和0.630。结论:多b值DWI检查中ADCstandard及ADCslow对附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而ADCfast和f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及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PEAR)1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36例,根据病情进展情况分为2组,其中进展组54例,非进展组182例,检测2组血小板聚集率和PEAR 1基因类型,比较2组阿司匹林敏感性和基因型分布以及AR和阿司匹林敏感(aspirin sensitivity,AS)2组的基因型分布。结果 AR患者88例(37.3%),AS患者148例(62.7%)。进展组AR发生率为61.1%,AS发生率为38.9%,非进展组AR及AS发生率为30.2%及69.8%。2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94,P0.01)。AR与卒中进展呈正相关(OR=4.248,P0.01)。PEAR 1的基因型分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相比较(χ~2=0.095,P0.05),AR与AS患者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AR可能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之一,PEAR 1基因型与卒中进展及AR无明确相关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建立面瘫复正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三七、熟大黄、紫花地丁、厚朴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测定处方中人参皂苷Rg_1的含量,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_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结果:TLC鉴别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良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Rg_1进样量在0.832~4.992μg(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78%,RSD为0.5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面瘫复正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评价睾酮治疗对男性糖代谢的影响,为临床将睾酮治疗用于改善男性糖代谢紊乱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S)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睾酮治疗对男性糖代谢影响的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最终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资料,用RevMan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干预组496人,对照组429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血糖控制方面,睾酮治疗可以降低空腹血糖水平[SMD=-0.13,95%CI=(-0.25,-0.01), P=0.03]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SMD=-0.25, 95%CI=(-0.43,-0.07), P=0.006];在胰岛素抵抗方面,睾酮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降低空腹胰岛素水平[SMD=-0.16,95%CI=(-0.29,-0.03),P=0.01],以及降低HOMA-IR值[SMD=-0.99,95%CI=(-1.68,-0.31),P=0.005]。结论睾酮治疗可以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例患者中肿瘤原发肠系膜患者1例,肿瘤原发大网膜患者1例,肿瘤原发肾上腺患者1例,腹腔肿瘤2例,腹膜后肿瘤5例。恶性肿瘤检出患者6例,交界性肿瘤检出患者2例,良性肿瘤检出2例,肿瘤直径大小在4.0~33 cm,肿瘤表现不规则患者4例,肿瘤形态表现为分叶状患者3例,肿瘤形态表现为圆形患者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定性、定位准确率高,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单药在标准治疗方案失败晚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设计,用PASS15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的样本量,从2017 年7 月到2018 年8 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CRC患者52 例,给予阿帕替尼起始剂量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评估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随访评价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和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52 例CRC患者中45 例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其均为既往接受过至少2 次系统性化疗的晚期CRC患者。疗效:完全缓解0 例、部分缓解5 例、疾病稳定30 例、疾病进展10 例,ORR为11.11%、DCR为77.78%;预后:45 例患者的中位PFS 为3.95 个月(95% CI=3.16~4.74),中位OS为10.3 个月(95% CI=5.70~14.90);3 级以上不良反应:手足综合征6 例(13.33%),高血压5 例(11.11%),蛋白尿5 例(6.67%),转氨酶升高4 例(8.89%),腹泻3 例(6.67%),疲劳2 例(4.44%),出血1例(2.22%)。结论: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CRC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杀伤胃癌NCI-N87细胞的协同增敏作用并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曲妥珠单抗组(0.1、1、10μg/ml)、阿帕替尼组(1μmol/L)及曲妥珠单抗(0.1、1、10μg/ml)+阿帕替尼(1μmol/L)组对NCI-N8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CI-N8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HER-2、VEGFR2、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CCK-8检测提示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能够抑制NCI-N87细胞增殖,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1);q值计算提示曲妥珠单抗与阿帕替尼具有协同抑制NCI-N87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联合组NCI-N87胃癌细胞凋亡较单药组明显升高(P<0.05),其中空白对照组、阿帕替尼组(1μmol/L)、曲妥珠单抗(0.1μg/ml)组及曲妥珠单抗(0.1μg/ml)+阿帕替尼(1μmol/L)组的凋亡率分别为(3.0±1.28)%、(5.8±1.63)%、(8.0±3.92)%和(21.6±6.85)%。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组与空白对照组、曲妥珠单抗及阿帕替尼单药组比较,HER-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可能通过下调HER-2蛋白及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协同抑制NCI-N87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9.
100.
穴位埋线是长效针灸,是在传统针具和针法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针灸技术的发展和延伸,穴位埋线的核心技术是穿刺技术,穴位埋线的三大要素中,针具、埋藏物、穿刺技巧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针具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一次飞跃,埋藏物的改进成功实现了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二次飞跃,穿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穴位埋线疗法的第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